《父权制与资本主义》阅读总结
磨了快半年的洋工,终于把这本书粗略地读完了,本书主要讲述分析了性统治的物质基础及特殊的意识形态。 而提及“女权主义”,有些人对这词的印象其实并不好,认为女权即“女拳”,最近的“小仙女”碰瓷式霸凌大叔事件,公众展开了持续、广泛和深入的讨论,这其中关于女权和“女拳”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都知道,,女拳是一种网络用语,“女拳”并不是正常的女权,是指一些诸如女方收彩礼车房振振有词,女生有男闺蜜是纯洁友谊,男生有女闺蜜就是心里有鬼,女生迟到因为要化妆,男生迟到就是没时间观念等一些算标行为。而大部分认为真正的女权主义只是简单的男女平等,男生能做的事女生也能做。如果仅仅是这种“道德与情感性”的认识判断,那么上野千鹤子老师也不会写这本书了。 跳过女权主义的历史及弗洛伊德的压抑性理论,直接从父权制的概念说起,父权制是将权利分配给男性家长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的女性和劳动都会被男性有组织的剥削榨取。诚然,至今已不存在传统父权制的家庭了,“三妻四妾”的一夫多妻制已经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当今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就是实现一对一剥削的重要机制,他的特性就是产生了性别分工,产生了一种男性规范与女性规范,就比如男生就是要勇敢坚强,勇敢坚强成了男性的标配,女生要温柔贤惠、知书达理,这又成了女性的标配。当然了,现在有些人思想比较开放了,但父权制的统治不止这点。而对再生产的控制管理就是他最关心的话题。如印度生育率降低怕没有大量劳动力就号召他们的民众多生点。 书中再生产是指包括女性生产养育孩子及家务劳动,长期以来都是丈夫出去工作,妻子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指出“由于财富转为家庭私有制,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比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确立男子独裁的第一个结果,表现在发生家长制家庭这一形式上,这一形式的主要特点不是多妻制,而是若干数目的自由人和非自由人在家庭家长父权之下组成的一个家庭。”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几乎无偿地料理家里的事务,成为“二流劳动者”。这里再引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原话“在家务劳动这一概念形成并广泛传播以前,“家务”并没有视为劳动。被“家务和育儿”缠身的专职家庭主妇们,尽管“每天都很繁忙辛苦”,但依然被讥讽为“包三餐还可以午睡的人”若她们争辩到“我也是起早贪黑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呀”,对方只一句“你干的活根本不算工作”就轻易将她们驳倒了。 所以恩格斯就指出“女性解放,以全体女性回归公共产业领域为首要前提条件。”“首要前提”,说明仅女性进入社会劳动还是无法撼动父权制家庭制度。因为“资本主义需要女性雇佣劳动力。而对资本主义而言,将其置于“到结婚为止的工作”和女性的生活周期之上,即学校毕业后出去工作,到结婚后生育孩子则回到家庭之中,等孩子三岁后交由幼儿园学校管理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在这离开岗位期间,女性可能会与社会脱节,由于需要回归家庭无法为公司提供价值还是被视为用完就扔的“二流劳动者”还可能造成男女同工不同酬,且在工作期间,大部分女性也需要承担家务(有一次打暑假工,工厂里面的女工基本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中断–再就业”型的阴谋。 值得一提的是,父权制压抑的不仅仅是女性,还有孩子,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社会化时间的延长依存时间变长。“孩子对独立的要求”与对父母的经济依赖,二者产生矛盾。现在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就是绝对的权威,孩子必须全部顺从孩子的意愿。还有很多家长花费大量金钱报兴趣班辅导班使孩子压力倍增。 那女性为啥心甘情愿的受压迫呢?是因为“母性意识形态”,“母性”是女性为了克制自我需求通过引发自我献身和牺牲精神,将孩子的成长看做自己的幸福的机制。女性只要赋予“爱”以无上价值,她们付出的劳动就很容易被“家人的理解”,“丈夫的慰劳”等说辞所回报。 所以,要想让女性获得真正解放,必须推翻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击碎家庭的“爱的共同体”神话。具体女权主义的要求是:第一,调整再生产费用在两性之间不均等的分配,第二,终止世代间的统治。关于后者可以归位两点:(1)作为自身权利,孩子对于再生产费用的支付享有所有权(不是家庭津贴,而是儿童津贴);(2)能够确保支付老人至少能够独立的养老金以及公共养老服务。我的想法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经济的条件下实行再生产公共化,家务劳动育儿劳动国家提供报酬,女性生育孩子也需要获得一笔报酬。 回到女权与“女拳”的问题上,有些仇男现象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男性是父权制度下的统治者,但是单纯的仇男并不能改变现状,而是要改变现有的家庭制度,就像反对资本家不反对资本主义只会又有新的资本家出现。 希望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的理论能继续发展为人类解放谋出路。 李无常 2023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