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東方天空璋圣地巡礼 好么?(前五面篇)


东方天空璋~Hidden Star in Four Seasons.
好的,这里依旧是水师;
那么距离天空璋正式版发布已经过去了一年又六个月的时间了,有关于天空璋的内容应该已经沉淀的差不多了 无论是一设相关、零设考据还是二设neta,该有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前不久看到囧仙的微博进行了一场有关于天空璋的圣地巡礼,也接触了日本那边的东方巡礼社团的合同本,本人也心血来潮想要写一写关于天空璋圣地巡礼相关的专栏 。
开始前有几点需要提一下:
1.本文不只是东方民俗考据相关,意在宣扬地方特色民俗为主,也给爱好者提供一个圣地巡礼信息相关的渠道。
2.本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于微博、推特、猫途鹰、日文wiki。
3.文中提到的现实地点都是零设原型相关联的,自然也会插入一些民俗传说与地方特色,这点上与东方本身毫无关系,请注意。
4.个人主观随想内容较多,观看时请明辩,这里引用道道道大佬的一句话“东方本身是宗教民俗的戏说,二设又是东方的戏说。”

STAGE 1 仲夏的高空
朝霭散后的仲夏日
Miracle Blue Sky
一面BOSS 接近神的蝴蝶妖精
爱塔妮缇拉尔瓦
Eternity Larva
种族:妖精(常世神)
能力:播撒鳞粉程度的能力
BGM:仲夏夜的妖精梦

说到拉尔瓦的原型,自然就是在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时期,曾经短暂存在过的大型宗教——常世神信仰,系记载于《日本书纪》中的新兴宗教之神。主要的神格为会使得富人会变得长寿、穷人变得富裕、还老还童以及最为重要的神格——“不老不死” (即为前往常世之国)。
皇极天皇三年(644年)七月、东国不尽河辺人大生部多。勧祭虫於村里之人曰。此者常世神也。祭此神者。到富与寿。巫觋等遂诈托於神语曰。祭常世神者。贫人到富。老人还少。由是加勧舍民家财宝、陈酒陈菜、六畜於路侧。而使呼曰。新富入来。都鄙之人取常世虫置於清座。歌舞求福。弃舍珍财。都无所益、损费极甚。於是。葛野秦造河胜、悪民所惑。打大生部多。其巫觋等恐休其勧祭。时人便作歌曰:“纵闻此为神中神,太秦打惩常世神”。
短短一两百字记述了常世神信仰的迅速兴起,东国百姓对于常世神信仰的疯狂,劝其抛弃好不容易屯起来的财宝、粮食、牲畜于路边,所谓丢弃现世的“旧富”迎其虚无缥缈来自于常世的“新富”,以东国巫觋集团们的预言为载体,加之本身百姓们对于“常世”的狂热性,自然而然的一个能威胁到当时大和朝廷利益的势力,自然需要派出当时急需建功立业的,新汉系渡来人的代表——“秦河胜”去征服打惩被橄榄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简单来说就是“大生部多”可能和当地巫觋集团合作,忽悠蛊惑民众将现世一切物质利益上贡给常世神,这样才能前往常世不老不死拥抱财富上面的,这种不强调现世利益的手段,确实有不少现代邪教内味了,其性质也是民间道教和私人宗教的集合体,这些被百姓丢弃的物质?自然是被大生部多以及巫觋集团一波带走了。

自然,常世神并没有实体的,作为神社祭神受到供奉,其本质就是人们对于自身欲望的追求捏造出的一个形象,因为当时道教才被半岛系的渡来人势力引入东海道地区,但对当时的东国屯仓的百姓来说是非常之新奇的东西,这些渡来人势力给点了好处之后说啥信啥,成为邪教信众似乎也是必然?
尤其是近年来在奈良发平城宫遗迹附近发现了不少“大生部”字样的木简,【伊豆国田方郡棄妾鄉瀨埼里 大生部麻吕】【伊豆国田方郡棄妾鄉許保里戶主 大生部真高】等,木简中提到的“伊豆国田方郡”在今天的静冈县沼津市到伊豆国市,即为伊豆半岛西侧靠海的一带。“棄妾鄉”这个地名还留在沼津市西浦木负一带的地名中。在传法古坟群中出土的陪葬品之一的T形利器,算上这次的只出土了四把,大部分都认为这是从高句丽传过来的,应为表现其军事权威的利器象征。所谓的“大生部”这支渡来人/遗民?显然是作为高句丽渡来系在今天的富士川一带安家了,后逐渐发展到靠近伊豆国的势力范围,这些新出土的古坟铁器就是最好的说明。

另有语源学上的解释,大生部“オオミブ”的词源,含义就和朝廷负担皇子皇女养育的“壬生部”是差不多的,而壬生部在推古天皇15年(607年)在东国东海道地区沿岸的国造(治理地方的官僚行政机关)设立“壬生直”这个职位的记录。考古研究的传法古坟群最早的一座“中原4号坟”是六世纪后半期的事情,这边是在安闲天皇时期设立在此的“稚祭屯仓”,大概率也在此地设立了壬生部的职位。为了开发这个粮仓,大和国内不少技术人员大部分都移居过来了,进行了富士山周边山林地区和富士川泛滥区的开发,也有早期大和人屯仓与屯仓间人员与物资移居传递的情况。
那么,早期高句丽遗民如果逃难到刚刚经由大和人开发的东海道,登陆港口、传授渡来技术一气呵成下来似乎也不奇怪?也有可能是大和朝廷看重了这些渡来人带来的并赐予“大生部”的国造职位?发展私人宗教、游行起义等,其本质上都是渡来人与大和朝廷的利益斗争罢了。那么身为代表大陆汉系渡来人代表的“秦河胜”去征服这些不安分的半岛系渡来人,不得不说,用大陆渡来人来解决半岛渡来人问题,大和朝廷打的这一手周旋也真的是巧妙。

秦河胜打惩常世神对于大部分来说要么就是“替天行道”,要么就是代表中央统一地方吧,但是川村凑在《暗之摩多罗神》之中有个很有趣的观点——常世神的信众影响到秦氏家族垄断的丝绸纺织经济,从川村凑的观点来看,秦河胜打惩常世神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上的行为,更是一种有经济意义的行为。秦氏和“常世神”的对立并非渡来人和本地人的对立,而是生产力之间的对抗。旧传统没法接受外来先进生产力,外来者也强力倒逼原住民
这类东国常世虫与秦氏蚕的图腾对峙,自然也能代入不同渡来人势力之间的对立之中,半岛系渡来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比不过汉系渡来人的,而秦氏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渡来人势力,就算是强如秦氏都归化了大和朝廷这边,这波杀鸡儆猴给其余渡来人势力看是其目的,也是“太秦打惩常世神”这个传承文本能得到功绩传颂的主要原因。
常世神根据记录是在日本最初兴起的新兴宗教中被奉为神明的,在「日本书纪」登场的神。明明是遥远的古代却被叫成「新兴」宗教,虽然这点确实是让人想要吐槽,但先不提这个,在记录里其被描述为形似「蚕」的绿色并长着黑点的形象,这经常被认为是凤蝶的幼虫。这个新兴宗教,从很负面的意义上流行起来,既然这宗教如此不像话就让它灭亡吧,于是大和朝廷派出秦河胜去讨伐这个宗教。他是活跃在圣德太子左右服侍,同时被称作艺能之神与摩多罗神的信仰的一部分相融合的人物。隐岐奈与之的敌对关系,也是源于这里。

我们再来谈一谈常世神背后的常世之国以及衍生出的“常世信仰”。
常世神也称”常世虫“,传说栖息于“常世之国”的“橘树”上,其长四寸余,其大如头指许。其色绿而有黒点,其貌全似养蚕。
这个常世之国便是被日本人认为位于大海中的土地,人人寿命长久,也被称为“常夜之国”,在写作“常夜之国”的时候也有冥界的意义在。实际上这个常世之国也是类似于理想乡的一种,永久不变=不老不死。是不是很让人容易联想到月之都?结合冥界含义,远离大陆的死后的理想乡?还颇有些传统神仙境母题的意味在。
“大生部多”为什么能够靠着自己那套民间道教的浅薄理解和巫觋预言,身为渡来人就能笼络一大票人心,究其本质就是源自,早期日本民众对于“常世”的信仰崇拜,这种崇拜追根溯源其实和土著绳文人们是脱不开联系的。古日本原始神道的宇宙观构建的核心则是“常世观”,这个时期古日本人称为神灵居住的“他界”、“异界”、“妣国”,称呼为“常世之国”。
指代为“祖先们曾经生活的地方,祖先死后魂灵的归去之地”,那些先大和人一步来到绕着日本海外离岛链来到日本这片土地的移民,在他们口头流传着有关于他们祖先故乡隐隐约约的故事,以及他们来到日本定居前后的情节。他们认为祖先是从海岸远处的地平线另一边的“常世国”过来的。故此“常世国”既有故乡、妣国含义,又有天国、神仙境的含义在。在他们朴素的宇宙观看来,地平线连接着天,在肉眼可见的地平线之外就是“常世之国”。
日本本土的“常世国”,同样是基于海洋在早期文明中代表的“时空神异性”母题发展而来的,都为对于海中另一方的土地的想象产物,在我们生活的陆地之外的海洋“异界”,地为此世、海为祖先们的彼世。还有对于时间尺度的感受变迁也不一样,初步推测应该是来源于渡海迁居时,对于时间的模糊感,下意识想要渡海追寻这层“长生不老”的关系,这类全世界共通的故事传承文本就被称为“蓬莱”型母题。

顺带一提,蝴蝶的生长变态过程(幼虫——蛹——成虫),在古希腊神话被解读为人肉体死亡后灵魂升华到另一层世界的过程,肉体即为“灵魂”的寄宿之地,蝴蝶则有着灵魂再生的宗教含义,“活人—尸体—灵魂”也对应了蝴蝶的变态过程,蝴蝶=灵魂。
或许在古希腊人看来,蝴蝶在痛苦、漫长地净化后所拥有的美丽和轻灵,是人类灵魂的形象写照,是一种精神或者更高层次的象征,以蝴蝶的生命意象,代表改变、蜕变、甚至是美丽的短暂、轻灵的永恒。在基督教的艺术中,蝴蝶经常是人类灵魂复活的象征,我们在古希腊神话著作的插页上可以看到普绪赫的形象出现时,她的背上常常带着蝴蝶的轻翅。这未必不是一种对肉体和现实束缚的解脱。躯体死亡也许正是灵魂的解脱,犹如蝴蝶从蛹中飞出。一个极至所带来绚美,惟有蝴蝶是最适合表达的意象。
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下,前往“常世国”就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财富,最终实现“长生不老、不老不死”什么的,结合下常世神信仰本身的意象,说不定正是唯有死后“灵魂”才能前往的他界,灵魂再生与不断蜕变的肉体,所谓的“不老不死”实际上就是无时无刻处于“由死向生”的变化过程中。这点又与东方中的“蓬莱人”不谋而合,而拉尔瓦身为“新世界”的神,这个“新世界”会是什么呢?或许是zun玩了玩《死亡笔记》中的“新世界的卡密”的neta?
(爱塔妮缇 拉尔瓦,Eternity意为永恒,Larva意为幼虫,名字全称含义即为“永恒的幼虫”)

自然的,在日本这片土地上对于前往过常世之国的神明(人类)之类的民俗传承也是不在少数的;其中比较出名的水江浦岛子(浦岛太郎)前往蓬莱山的传说 “蓬莱山”这个词是中国道教独有的传入日本后与日本本土的常世信仰互相融合,最早在《丹后风土记》就有蓬莱山(蓬山)的音训读等于常世的说法(虽然在《万叶集》中记载的是水江浦岛子到达的是“常世之国”,而《》日本书纪》则是“蓬莱山”)。当然,我们要提到的关联人物不是水江浦岛子,而是另外一位前往过常世之国的人类 也被日本人尊为菓祖神受到供奉的——田道间守。
《日本书纪》记载在垂仁天皇90年2月1日天皇派田道间守到常世国寻求“非时香菓”(非时的意思是任何时间都可以闻到芳香的果实,象征着不老不死的灵药)在垂仁天皇99年7月1日 垂仁天皇驾崩。在驾崩后的一年(景行天皇元年)3月12日,田道间守成功在常世之国带了8枝“非时香菓”的枝条回来,在得知垂仁天皇驾崩的消息之后,悲叹一声后在垂仁天皇陵前自杀。
这个“非时香菓”便是橘子,田道间守带回来的枝条自然也是“橘树”的枝条了。这也是田道间守被供奉为菓祖神的原因了(这个菓祖神就是日本的和点心之神,全日本的点心商家都会供奉田道间守),因为在日本本土并没有橘树生长,橘子本身又产自于中国,不难想象常世之国的具体位置或许和道教中的蓬莱仙岛有着惊人的巧合,兴许大生部这支渡来人正是运用了民间道教上的这层联系也说不定?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理清了常世神信仰、常世之国、大生部多、橘木、蝴蝶灵魂这几者之间的关联逻辑了,接下来的巡礼地部分也要从这层联系上去挖掘,毕竟常世神信仰确实太虚无,只好从要素上去找寻巡礼地了)
田道间守




地址:〒630-8033 奈良県奈良市五条1丁目6−12
东方关联角色:爱塔妮缇拉尔瓦
原型neta:田道间守 橘树
交通方式:近畿日本鉄道(近鉄)橿原線 尼ヶ辻駅 (徒歩約5分)
右近橘

根据《天历御记》中记载这棵橘树最早生长在秦河胜的宅邸中,而在紫宸殿建造时有一部分与秦河胜的宅邸重合了,因此这棵橘树是旧时种植的,直到天德年间(957年-961年)为止。《日本纪略》中提到在天德三年(959年)12月7日根据勅命也在东三条殿重新种植了一棵树,高一丈二尺。后来因为皇宫内部频繁的火灾进行着不断的移植,最后移植到紫宸殿前。
种植橘子的原因,不仅仅是秦河胜宅邸的缘分,橘子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红楠茸”,因为它的叶子不分寒暖,常生长茂盛,作为长寿瑞祥的树被珍视。实际上在古事记中登场的到底是不是橘子这一点本身还不清楚存在着疑问。右近橘背后的紫宸殿则是妖梦的主题曲《广有射怪鸟事》的传承地。



地址:京都府上京区京都御苑
东方关联角色:爱塔妮缇拉尔瓦 魂魄妖梦
原型neta:常世神 常世信仰 橘木
地方民俗:时代祭 葵祭 祗园祭 五山送火
交通方式:地下鉄烏丸線 今出川駅から徒歩5分
zun:老实说,因为设计得太复杂了所以画的时候一直在后悔(笑)。先不说我,那些画漫画的人在画凤蝶图案的时候好像都挺辛苦的。
形态全部融入设计是因为「三位一体=完整=神=常世神」吗?
zun:将成虫、蛹、幼虫三种比起成虫的妖精,我觉得她更像是,象征昆虫完全变态的妖精。蛹的部分要塞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特别久。不过还是硬塞进去了
从台词和外表来看,似乎都是处于弱小的处境?但是也有很多让人大吃一惊的地方呢。
zun:是吧?所以我给她设计了一个看上去很强的名字。我设计成乍看之下会想到FF的隐藏BOSS出来了?的那种感觉。当初写的并不是“拉尔瓦”,而是“菈娃”,听起来还感觉更强呢。我想像着这个名字的时候感受到一种完全栖居在洞窟最深处的诡异家伙的气息,突然觉得「啊,和世界观不大相符了」便改成拉尔瓦了

至于拉尔瓦称号“接近神的蝴蝶妖精”的原因,估计跟“大生部多”势力渡来到此地,根据东国富士川边生活着的柑橘凤蝶群落,想象捏造出的虚构信仰体有关吧?毕竟“常世神”自始至终都不算什么“神”而是“常世虫”,仅是作为容纳私人欲望与民众狂热意象的容器罢了,遥望着此世完全不可前往的“海中常世”,“常世虫”身为那个遥远“常世国”的投影受到莫名其妙的信仰风潮......究其本质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不知道拉尔瓦对于那段光怪陆离的岁月会何感想呢?

STAGE 2 红叶尽染的山
深红山之孤独
Red Mountain Loneliness
二面BOSS 跨越浮世门关的山姥
坂田 合欢
Sakata Nemuno
种族:山姥
能力:制作圣域程度的能力
BGM:深山的遭遇

提到「山姥」,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过去某个熟人在听到这个问题时,他表示果然还是会想到那种住在山中的妖怪,有时会把人掳走并吃掉,这样教科书式的经典形象吧。即使是不熟悉的人,应该也有听说过之前涩谷附近的女高中生中的一些研究化妆的人们被称作「山姥型女子」的情况吧。不论哪种,大概多半都觉得是一种恐怖的存在。
但是,就算是那么糟糕的山姥身上也有流传着一些不错的故事。那就是身为金太郎之母的传说。那个传说的内容是,一条赤红色的龙在老婆婆的梦中和老婆婆结合,后来金太郎便诞生了。合欢的姓氏当然也是坂田,见到魔理沙时所说的就像金太郎一样,就是与那个传说有着些许关联并以此为设定来源的吧。
“坂田合欢”从这个名字中可以看出zun这次玩的neta便是日本最著名有关与山姥的民俗传说之一——金太郎传说(足柄山的金太郎之母)。金太郎原名坂田公时,是源赖光手下四天王之一;《今昔物语集》中记载公元976年源赖光从上总国(现在的千叶县中南部)进京时,在足柄山附近对面险峻的地方发现了红色的雾气盘绕着,便认为此地有人杰隐居,于是派遣渡边纲前去一探究竟;在笼罩着红色云雾的地方茅草屋中住着一位老婆婆和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询问过后,发现老婆婆在梦中遇见红龙相通,生下了公时;源赖光觉得此事不简单于是便把这位年轻人起名为坂田公时纳入家臣中。
“合欢”的部分则是来源于各地《金太郎》传承中,足柄山还是一片荒野之际最早生长的植物——合欢树,可能有不少人对这种树也蛮熟悉的,毕竟常作为街道公园绿化工程的常客被种植,花语为:言归于好,合家欢乐,加之“金太郎”这个角色符号在日本人眼中是作为“使得乳幼儿茁壮成长的代表”,多少还是有点关联的吧?

我们再来看一看“山姥”本身,“山姥”传说在日本由来已久,故事情节因地域不同有所差异。“山姥”本身也被称为鬼婆、鬼女,是指住在深山老林的女性老妖怪。一般来说,日本的妖怪都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并且都有吃人的习俗。住在深山中的山姥往往会为在山林中迷路的人提供食宿,晚上则一反常态,凶相毕露地将人吃掉,犹如西方格林童话中描写的魔女 。后来,这一 传说与某些地区因饥饿而减少人口盛行的 “姥拾”习俗相结合,也被看作是 “姥拾”传承的副产品。
在日本各地,山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一是漂泊在山中的流浪者,或是将伺候山神的巫女 妖怪化之后的产物。例如,在北九州,至今还流传着“山姥的洗濯日”一说,年末的13日至20肯 定下雨,因此有不洗衣服的说法。还有的是固定某一天,说是不用水,或是不洗衣服。有的地方与山岳信仰有关,说是嫁给山人或山神的女性,隐藏在山中后来便成了 “山姥”;因此,便有 了女性因生产而进山的习俗。二是说村落祭祀时选拔出来的女性隐居山中,久而久之就成了“山姥 ”。

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妖怪谈义》中有如下描述 :“山姥、山姬传说流行于以信越交界的群山为中心的山国村庄。从关东到奥羽一带,往往将山姥看作是近乎于性情古怪的恶鬼,现在则演 化成单纯童话中的妖怪。但是,也有一种传说,最初的山姥行走于大山和乡里,帮助樵夫抬 重担,给织布的村妇帮忙。与北欧的妖精一样,并非单纯是空想的产物。
柳田国男认为,“山姥”传说发生的背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大和民族在扩展势力的过程中,原来生活在当地的土著民避而潜伏到幽闲之地,长期以来便生儿育女分住在各地,这些都不足为怪。问题在于那些生活在低地的人为何将他们看作为神而加以敬畏呢?
二是在山神信仰(山岳信仰)中以前明显含有对狼的恐惧。狼以群动,其威力或是其敏锐、狂猛足以引起人们的恐惧 加以祭祀可免于被害,于是便给以“大口真神”之称谓,进而对其成长做出各种想象。因此,在各地产生了不同的风俗。还有很多传说,例如狼的首领借老太身姿往来于人间生活,山姥抚养孩子等。
三是进入大山的女人。隐藏到山中的女人多是狂女,即虽说是难以承受山力威压的山村女子,但她们往往坚信会被山神所娶而进山,也有的传说是说女性因产后精神异常而进入山中。

从以上这些民俗传说中可以看出山姥存在着两面性,一面为恐怖鬼女食人的性格(代表山岳凶险且不可接近的障碍),另一面则是养育着孩子心存温柔的母性也是众多神童 若子的母亲(代表山岳本身给人们提供的好处);这些都与原始的山神信仰(山岳信仰)以及主管生存繁衍的地母神信仰完全一致。“山姥”即为“堕落的山神”坂田合欢乃的能力也正好体现了作为山神的一面“制造圣域程度的能力”以及刚刚接触自机时的谨慎极端排外和被自机打败之后表现出的称赞热情。
(还有一点就是山姥本身是可以读心的,这个读心设定的起源与小五的原型有着惊人的相似,不知道zun为什么没把这个设定体现出来,可能是重复了?)
山姥(合欢乃)的原型有很多种说法,结合对于被差别民的描述来看,比较接近的原型有:①猎户;②屠户;③山中独居的年老巫女。前两种原型因为是以杀生来谋生,被当做是“不干净”的职业,也是遭受歧视的底层,合欢手上的大砍刀,估计是来源于前两种原型的。
至于独居深山的老年人,多少有点被社会遗忘、抛弃的意思吧?这边可以参考下《楢山节考》,不过山中巫女的话,不如理解为是将身心都献给山神的巫觋,生于山中,活于山中,最后回归于山中,山岳即为母亲观念根植于心,祭祀维持自己生活的自然生灵们。那么这样的生活习惯自然是要受到大和朝廷根基的“水田稻作”社会排斥的,不被老实种田的山下百姓们理解,随之而来则是对于山岳异界恐惧的妖魔化,结合到这位自身具有“山岳灵力”的巫女身上,“山姥”这种妖怪原型就诞生了。

“跨越浮世门关的山姥”的称号与“制造圣域程度的能力”本身倒是值得说说,所谓的“浮世门关”有着与世隔绝、没对世间形势极其疏远的含义在,其含义就是作用在心理层面上的“障碍”,从人心中作用到山中,山岳本身也是异界、障碍嘛。再结合下“圣域”,不可侵犯、不可触摸的神圣领域属性,禁忌且排外的性格也很好的体现在了欢姐性格上,从剧情对话可见一斑。
额外一提,金太郎传说的传承地附近一直有“关口”,足柄山有足柄关(骏河国和相模国的边界),滋贺县坂田郡(为坂田氏的起源地)有不破关(美浓国和近江国的边界)。也有说法认为,山姥就是这种对于山岳关口的恐惧诞生的;足柄关附近有神奈川县秦野市,不破关附近有滋贺县坂田郡、爱知县、蒲生郡,湖东三山中的釈迦山百濟寺相传为秦氏移居到此地开山。
世阿弥创作的能乐《山姥》以新泻县丝鱼川市上路为舞台。在这附近有区分越后和越中的“越后市振之关”和“越中界之关”,据说上路与长野的山姥传说之地的大姥山上笼,有个岩洞是相通的。
公时神社






地址:神奈川県足柄下郡箱根町南足柄市金时山
東方关联角色:坂田合欢
原型neta:金太郎传说 山姥 山岳信仰
交通方式:小田急箱根高速バス 箱根線にて乙女峠下車
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公时神社,还有在四国地区和信越地区(长野和新泻交界)的山姥神社。话说这些地方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偏,单单看地图都感觉是要开车上百公里翻过好几座山才能到达的地方,建议圣地巡礼的话直接在箱根町乘坐巴士到公时神社就好了;



zun:虽然当初是想做成山姥妆风格的角色的但是其实也很苦恼。我一想到那浓妆艳抹的打扮,就莫名悲伤起来呢。
zun:这么设计绝对会很有趣,但是总觉得不大对啊。有种一出场就马上得杀青的感觉。也或许是我没有勇气这么做吧。
zun:山姥这个角色的处理微妙地很困难呢。其存在本身非常有名但是基本都是吓人角色或者反面角色,净是些令人悲伤的故事,传为佳话的故事就只有金太郎了。这次,在各个关卡都安置了对应可控角色的BOSS们,而2面是秋天的关卡,为了配合主张信息化社会的天狗,就拿出信息闭锁的山姥来作对照了。为了给天狗和山姥之间营造友好关系就让她们缔结了不侵犯条约,过着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
zun:我是想设计秋天风格的服饰的,但结果做成看起来很冷的感觉了。从印象上来说只有做成原始人打扮会比较轻松点,不过我还是简单地把各种要素融入进去了。毕竟我不想把她设计成衣衫褴褛的感觉。不过如果要随便做做的话确实是只要给她缠块破布头就好了……。
zun:这次的山姥,是平时不会在游戏中出现的角色现身于众人眼前了,我想让玩家见识一下原来还有这种角色。虽然很有名但是并不怎么会在游戏中登场,不过经过了这次的角色塑造我也能明白她难以在游戏中登场的原因了。毕竟这个角色处理起来稍微有点困难啊,并不是因为她过分华丽,而是因为老妈子的感觉实在太强烈了。

STAGE 3 博丽神社的夜樱
神兽徜徉的樱色之海
Sea of Spring Pink
三面BOSS 醉心神佛的守护神兽
高丽野 阿吽
Komano Aunn
种族:狛犬
能力:发现神佛程度的能力
BGM:一对的神兽

先安利一下上次写的关于阿吽相关考据的专栏,关于阿吽的大体考据已经在这篇专栏中说明了,本篇则深入补充一些阿吽名字来源——高丽野(高丽氏)的历史资料以及狛犬文化的边边角角。

其实狛犬最早作为渡来文化和佛教一并传入日本的时候,日本本土并没有狮子存在(完全是依托于日本人对于狮子的幻想),而在外形方面则是与狗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早期的狛犬石像基本上全是照猫画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狛犬(こまいぬ)的语义是驱除、驱魔,因此也有了「拒魔(こま)犬」这样的称呼(意为守护神佛的圣域不受外来的妖魔侵害;这么一想是不是和阿吽“发现神佛程度的能力”“守护”的属性有点相似了呢?)
绝大多数住在日本的人,一次狛犬都没见过的人一定是相当少的吧。狛犬就是多到那种程度。无论寺社佛阁……总之在神社也好寺庙也好你总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毕竟在明治政府的神佛分离令——神社和寺庙划清界限,这样的法律实施之前,双方的设施也好信仰也好几乎是浑然一体的状态,所以称为双方或许也不太合适。这就是所谓的「神佛习合」。
无论如何,狛犬传来日本的时间节点与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是一致的。并且,通常都是在门前放一对,两侧各1只的配置。不过那时的单只狛犬的样子似乎都是不变的。然而,现在左右两只狛犬的面部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具体来讲就是嘴是张着的或是闭着的,是「阿=啊——」还是「吽=嗯——」这样的区别。基本上看看嘴就能区分出来,阿的话就是张着嘴的样子,吽的话就是闭着嘴的样子。阿吽的话则是一个人把二者的都做过来了。从对话中立绘来看的话就能明白了。
阿吽是真言,即佛教的咒文之一,表现着各个宇宙的诞生于死亡。恐怕随着密宗的流行建立象征着阿吽形象的金刚力士像(请自行想象出寺庙站入口处的满身肌肉的雕像)这种事便流行起来,紧接着守在门前的狛犬不就也开始模仿阿吽的形象了吗,这种猜想随之传播开来。


至于长着棱角的狛犬(吽形)的来源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在【延喜式】卷中第46【左右卫门府式】中记载到“凡有大仪式的日子(指左右卫门府)兕(じ)像会搬到会昌门的左面,事毕之后会返回本府”。这个“兕”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对于已经灭绝的“圣水牛”的称呼,推测可能是大陆这边关于奇珍异兽的传言传入日本之后经由艺术加工又与狛犬(狮子狗)融合;日本本土狛犬有角无角的性质也来源于此。
“阿吽”这个词语最早的含义是代表佛教中宇宙的初始之音与终结之音;除了宇宙之外,也有将“阿”比喻成真实与求道心,将“吽”比喻成智慧和涅槃重生的情况。接着,作为比喻事物成双成对也有使用,特别是宗教相关任何“一对”的事物。还有把张嘴的人叫做“阿形”,闭嘴的人叫“吽形”这样幽默的情况;由此也衍生出了把两个人之间配合默契形容为“阿吽的呼吸”或者“阿吽的关系”的也有,类似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实际上我在上一篇关于阿吽的考据中,在高丽氏这个部分忽略了一个对高丽氏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人——背奈福德。如果说宝藏王高丽若光是代表着高丽王氏(高丽神社社家),那么背奈王福德则是代表逃亡到日本的高丽朝臣氏;背奈福德本身就是作为第19代高句丽王 广开土王的七世孙,也是第27代末代高句丽王 荣留王的直系子嗣。高句丽主城被唐军攻陷时,背奈福德也和那时众多的高句丽人一样逃亡到了隔海相望的这片土地上。(背奈福德发展出的支系也是帮助高丽氏在日本朝廷的大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功臣)
结合一下宝藏王高丽若光被那时日本朝廷封为“高丽王”在如今的高丽野建立高丽郡安置了流亡在东海道地区1799名高句丽遗民的这段历史;便能明白那时日本与朝鲜半岛已经交往非常的频繁,推测高句丽亡国之前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高句丽人生活在日本了。



阿吽则是大和人在日本本土站稳脚跟之后的渡来人图腾代表,象征着海外渡来文化的“狮子”。即使是不存在狮子这种原型动物的东亚汉文化圈,也因为佛教的传入演变出了看门辟邪的石狮子。日本的狛犬文化是经由朝鲜半岛渡来的,这就好像是渡来人的象征——秦氏一样。再加之阿吽身穿的是琉球风格的衣装,琉球对于以大和为中心的古代日本来说也是蛮荒之地嘛。
朝鲜半岛系的渡来人本身就是因为逃难到了日本,先进技术在被大和人吸收融合之后直接划分一个聚落供他们居住了,讲究一个对于大和朝廷的归化。
当然,这些高句丽遗民在那个时候的日本朝廷眼里都是不符合主流文化的“渡来人”都是需要归化到日本本土文化中的“归化民”,尽管他们带来了自己土地上的文化 技术 信仰,阿吽出现在三面的一个意义便是象征这些“渡来人”们所信奉的神明,毕竟是“外来的神兽”。


关于这个长丞,在朝鲜半岛的很多村庄中都能看到,旧时是做为道标、路标、洞里(相当于村庄)的守护神;长丞分松木制和花岗岩制两种,中部地区多为木制。男性长丞身上一般刻有“天下大将军”,女性长丞身上刻有“地上女将军”字样。
“长丞”作为村庄的“守护神”,人们供奉它期望消灾、避邪,同时还用来标志村落之间的里程。幡杆与长丞一起立在村前,是希望的象征其垂直的结构被解释为天地人合一的通路(还有生殖崇拜的意味),祈求村庄的安宁、丰收。
高丽神社










圣天院


据说晚年的高丽若光蓄着白色的髭须,高丽郡的郡民尊敬他,称之为白髭大人。其逝世年份不详,死后被高丽郡的人尊为神,祀于高丽神社,称白髭明神。由于其生前崇拜日本的猿田彦命和武内宿祢,因此猿田彦命和武内宿祢也被附祀于高丽神社。


以上便是关于高丽野阿吽圣地巡礼的信息了;
顺带一提,高丽野附近的巾着田在日本也是个著名的观赏彼岸花的名所(可以顺路去做一做花映塚三途川场景的圣地巡礼?)原本是高丽氏利用高丽川河流天然产生的大弯曲开垦出来的良田;在昭和40年,日高町官方从高丽氏手中拿到这块荒废的土地,又在昭和50-60年代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割草活动,这才使得原本淹没在荒草丛中的野生曼珠沙华群落显现了出来
现在的巾着田是这样的:(建议每年的9-10月前往)



地址:埼玉县日高市大字新堀833番地(高麗神社)埼玉县日高市新堀990‐1(圣天院)
埼玉县日高市大字高麗本郷125-2(巾着田)
东方关联角色:高丽野阿吽
原型neta:高丽野 狛犬 阿、吽
地方民俗:高丽神社例大祭(狮子舞) 高丽郡建郡記念神恩感謝祭 高丽野民谣歌舞祭
交通方式:高丽野位于埼玉县日高市距离东京还是比较近的,建议在上野乘坐JR有乐町线换乘JR东武东上线再换乘JR川越线到高丽川站下车即可,单程一个小时可到达。

STAGE 4 魔法森林上空(推测)
能见度零的邂逅
White Blizzard Out of Season
四面BOSS 垂迹于森林的魔法地藏
矢田寺 成美
Yatadera Narumi
种族:魔法使(地藏)
能力:使用魔法程度的能力(生命操作)
BGM:魔法的笠地藏

在开始讲地藏之前,我们先看几个日本的地藏民间传说;
《猴子与地藏菩萨》
某地,有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有一天,老爷爷说,“今晚,烧好热水”;老奶奶答应着,热水烧好后,老爷爷回来洗澡,并嘱咐老奶奶铺上席子, 撒上白粉,老爷爷洗完澡后在铺满白粉的席子上一滚,成了一个白粉老爷爷;然后上山座禅,这时,猴子们来看到说:“这里有一尊地藏菩萨,抬回去吧。”于是猴子们兴师动众地往回抬,正好要过一条大河,猴子们力争不要弄湿了地藏菩萨,抬着这个老爷爷过河。把他供奉到河对面的高处,摆上钱、点心、水果等的东西供奉。老爷爷瞑目不语直到第二天天快亮时,猴子们撤到山上,老爷爷将供奉的东西全部收拾好,带回家来。邻居老爷爷听说之后,也模仿着去做,将自己妆扮成一个白粉老爷爷,到山上坐禅去了。猴子们来到这里看到他,以为是原来那尊地藏菩萨又回来了,又张罗着将其搬走。在过河时,由于猴子们的动作可笑,老爷爷忍不住发出笑声,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被扔到河里,再也没能回家。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有一对以烧炭为业的老爷爷、老奶奶,有一天,老爷爷为买粘米外出卖炭。行至途中,看到六个地藏菩萨,头上戴着又脏又破的斗笠,迎着风雪站在那里,老爷爷感到十分可怜,于是忘记了买米,将炭贱卖掉后买了五顶斗笠,在回去时,一个个给戴在头上,并把自己的也给戴上了,说道:“这次先给你们戴上,以后再给您们更换。”就回家了。回去后,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向老奶奶作了回报,老奶奶对他的傻瓜行为非常气恼,说道:“老头子,你给地藏菩萨萨的,正像是给人、给酱汤加的盐,没有年糕,还是过不了年。”那天晚上,习惯上是要围着地炉熬到很晚,由于无物可吃,只好光喝茶。两人由于白天疲劳,很快就入睡了。不知不觉间下起雪,然而,在梦境中似乎听到有使劲搬东西的呐喊声,早晨起来一看,不知谁将粘米等各种各样的年货运到了房檐下,二人猜想,一定是地藏菩萨搬来的。于是老爷爷、老奶奶信奉六地藏菩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此以后,村里的人也善待六地藏菩萨,宁肯自己不吃,也要恭恭敬敬地供奉,使整个村庄的人们富足有余。
《地藏菩萨净土》
有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老爷爷每天进山时,总是让老奶奶做好饭团带到山里吃。有一天,在山里吃饭时,最后一个饭团掉了,他急忙追去一看,发现有一个洞穴,饭团滚进去了。老爷爷急忙叫到:“饭团,等一等”。进到昏暗的洞中一看,有一尊从未见过的地藏菩萨,于是老爷爷问道:“饭团滚到这里来了吧?”;“啊~,滚过来了,我吃掉了。”“真遗憾,那是非常好吃的东西。”;“我做了坏事,那么,我教给你一个办法,你站在我的后面,小鬼们马上就来,我给你暗号时,就学鸡叫,怎么样?”。于是,老爷爷就藏在他的身后,红鬼、青鬼来之后开始玩赌博游戏,天快亮时,老爷爷学起鸡叫。小鬼们惊恐万状,来不及收拾东西就逃走了。于是,地藏菩萨说:“那么,全部带回家吧。”老爷爷将东西收拾好带回家去,成了有名的富翁。

从以上传说故事来看;日本的地藏信仰,源于佛教、植根于世俗生活,是介于神圣和凡俗之间的、带有象征和表演意义的、由日本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套民俗化了的宗教行为方式。由于中、印、日宗教文化的渊源关系,在日本的地藏菩萨信仰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痕迹。
比如成美的符卡 地藏【业火救济】“业火” 佛教比喻,恶业害人如同火一般;也指受到恶业果报的罪人在地狱中受到烈火煎熬;“救济” 地藏王菩萨发愿救助一切苦恼众生:“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成美的称号“垂迹于森林的魔法地藏”;“垂迹”含义:佛和菩萨从本体上示现出种种化身,短暂现于人世以济度众生,还可联系到以日本传统的“神佛习合”为基础的“本地垂迹”上,本地垂迹即为给外来佛教的神袛在本土神道教体系找一个对应的神明,充当这个佛的化身,大日如来=天照、牛头天王=素盏鸣尊等,不过这个称号中“垂迹”的意味更多是希望不和以往出场过的地藏冲突吧?

地藏信仰是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传到日本的,平安时代中期以后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地藏信仰以末法思想、净土教思想的普及为背景,是相对于极乐净土的教主、阿弥陀如来而言的“无佛世界的救主”和“六道能化的菩萨”。在贵族的净土教中对弥陀救济不抱希望的人普遍信仰的 菩萨,一开始是在中小文人贵族间流行,随着净土教的广泛普及逐渐受到人 们的注意,在平安时代末期深入到一般武士、平民百姓之间。其后,又与日 本固有的民俗信仰相融合,广泛、深入地扎根于日本人的生活之中。
《地藏十王经》、《延命地藏经》分别成立于古代社会末期或是中世初期。这两本经书对日本地藏信仰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平安末期创作的《今昔物语集》中有关地藏传说的记载,地藏是以孩子僧的姿态,以地狱救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地藏与日本固有的童子神、幼子神信仰相融合,以能够灭灾消病而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今昔物语集》中也能看到人们对现世利益的期待,地藏从开始就是作为能为人们带 来现当二世利益者而受到信仰的。还作为地狱中的替身代人受苦以及与信仰者的生身地藏的邂逅,都能看到人们对地藏的亲近。中世以后,地藏成为 能给人们带来一切利益的信仰对象,特别是“赛之河原信仰”(小儿夭折后所去的受苦之地)出现之后,地藏就像苦难儿的救济者所象征的那样,明显成为孩子们的守护神。随着与道祖神(原为中国的行路神,在日本的山腰、村头、路边常可见到,据说,此神可防止恶鬼瘟神进人村子,是村庄的守护神)、 交界神的融合,构成了民间地藏信仰的重要侧面。

那么道祖神又是如何与地藏联系的起来的呢?我们先看看道祖神信仰的形成;道祖神又称行路神,通常立在村庄入口防止灾难的入侵与祈求子孙繁荣的含义,主要体现为在村庄入口的石佛像、石碑、天然的巨石。最早的起源是中国在公元前就被供奉的道神“道祖”与日本古代阻挡邪恶“道路神”相融合而成。每个地方的道祖神不同自然也有会其他的称呼:道路神、塞神、幸神、障碍神、石神等;
道祖神本身也是作为村落与村落、町与町之间、墓地入口处交界的象征,“交界”与“障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这些“交界处”等于一个地方的边境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也是行路的旅人在旅途中最经常见到的景象)因此,山岳与河流、大海这些在传统文化中的“障碍”自然就等于危险之地了;前文也提到过地藏菩萨的济世意义,加上“神佛习合”地藏便于这些交界神、障碍神联系了起来,地藏像放置在村落的入口能挡住外来的煞气,也能保佑一方平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菩萨保一方平安”

民间的地藏菩萨种类繁多,主要有安产地藏、拔刺地藏、取疣地藏、替身地藏、被缚地藏、涂泥地藏、日限地藏、流汗地藏等等。民间地藏,多根据利益内容、祈祷内容、显灵内容等被人们冠之以各种各样的亲切称呼。日本人之所以能给地藏菩萨赋予多种职能并冠以名称,显然与佛教自身有关。佛教允许菩萨以各种面貌出现于人世间,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幻化出地藏是一个几乎是无所不能的生活守护神形象。
日本的地藏菩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民俗文化的一种“物化象征”。它既是一种精神现象,同时又表现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并在传统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起着沟通和贯穿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希望寄托予其所信仰的司职不同的“地藏菩萨”,并通过大量的物象、表象、意向、图像等表露出来的某些迹象或单纯的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通过礼仪、礼节、仪式,表示对神的尊敬、友好、敬重、祝愿,显示出一种人情美和理想美。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象征物,往往被视作是神秘的、神圣的,具有强大威力的惩戒力量。同时它还是一种善良的保护力量,给人以安全和幸福。

最后看看成美的服饰上写的文字;成美戴的斗笠是“遍路笠”这个“遍路”就是僧人修行时行走的道路,带有朝圣修行的意味。而上头写着的文字是:“迷故三界城,悟故十方空,本来无东西,何处有南北”,再加同行二人和梵字。
这个遍路笠一般常见于山伏的头上;“山伏”也称“修验者”日本修验道行者的统称。又称山卧、修验者、行者。即指为得神验之法,而入山修行苦练者。(说起来山伏也跟日本八大天狗有着不小联系,感兴趣的请自行查阅,这里就不在赘述)
围巾上的字是“毕竟成佛”。畢竟成佛(必ず仏になる),《地藏本愿经》中记载的见到地藏像或地藏经能得到的好处(二十八种利益)之一
根据服饰我们还可联系上山岳灵场、修验道这点,是不是暗示着被妖魔化成天狗的山伏呢?为了修炼到自己心中认为的“佛”,几十年如一日地避绝尘世在山岳中体验着“生与死的修行”,不知不觉就被主流社会排斥差别,不过山伏们大体也不在意吧?

zun:矢田寺是一处有名的祭拜地藏像的地方,不过那些有名的地藏像都挺多灾多难的啊。会被人裹上棉被之类的。
是挺多灾多难的。会有人给它们化妆或是会被扔到河里,还会被拔起来转圈圈。不过毕竟是建在有很多人烟的地方,这种事也是难免。地藏像会原谅人们的吧。
永夜抄里魔理沙倒是有这么一句台词「还有跑了一圈给很多地藏都打了伞,全部都是爱丽丝干的」来着。
zun:竟然还有这么久远的伏笔啊(笑)。成美已经不再是地藏像,从存在上来说已经是魔法使了。她住在魔法森林,接受了魔力的影响变成令人难以搞明白的存在了。已经没太多地藏的感觉了。
zun:毕竟是地藏嘛。我想做成踏着雪缓缓走来的感觉的。我想深深扎根地面以免被吹雪卷走的地藏。就应该是这种曲子吧。又是冬天的地藏所以应该是笠地藏吧。
金刚山 矢田寺
矢田寺是位于奈良县大和郡山市矢田町的高野山真言宗的寺院。山号是矢田山。正式的寺号叫金刚山寺。别名“紫阳花寺”,院内种植着约10000株,约60种紫阳花。并且,矢田寺大门坊自古以来就作为容真御流花道的掌门人,盛行花道研究。





另外,京都寺町通三条的金刚山矢田寺,现在是宗派不同,京都矢田寺的根据寺传奈良时代初期本尊矢田寺的僧人开辟的别院,现在位于京都市井中,比起本尊金刚山矢田寺更多了一份活泼和超然(这个地方的地藏像是大名鼎鼎的代受苦地藏和业火地藏)







地址:奈良県大和郡山市矢田町3506(金刚山矢田寺)
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天性寺前町寺町通(矢田地藏尊)
东方关联角色:矢田寺成美
原型neta:矢田寺 代受苦地藏(业火地藏) 遍路笠 “毕竟成佛”
地方民俗:地藏盆会 地藏供养 开山忌 紫阳花会
交通方式:从近铁郡山车站乘坐奈良交通巴士(20路矢田寺)20分钟“矢田寺”下车,徒步7分钟。※不过,一天只有几趟。
(在紫阳花季的6月,近铁郡山站和法隆寺站“JR大和线”,有去矢田寺的临时巴士运行)

成美代表的地藏佛像和石神/道祖神,是被广大边缘境界群体信仰的存在,有人会向地藏像附近请求保护,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位于边缘境界之处的被差别民集聚地,以及障碍之民本身蕴含着的中立属性,静静地待在底层为社会贡献,同时会被阶级观念的恶意给伤害,除了继续活下去别无他法,可单单是在社会上活下去都十分艰难了,声音又过于微弱只能寄居于社会与政府,默默的接受非议,所谓“一辈子都离不开的轮椅”嘛.....

STAGE 5 后户之国
童子们跳起疯狂的舞蹈
Into Crazy Back Door
五面BOSS 过分危险的背景舞者
尔子田 里乃
Nishida Satono
丁礼田 舞
Teireida Mai
种族:人类(?)
能力:通过在背后起舞来诱导出精神力程度的能力(里乃)
能力:通过在背后起舞来诱导出生命力程度的能力(舞)


zun:尔子田的话起先是想起作「西田」的,不过这名字太普通了还是放弃了(笑)。有很强的西田敏行的印象在里面。起原先这个名字还是太老土了,不过留个「田」字起码能让人一眼看出来是个姓氏吧。
zun:茗荷很有趣呢,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从原型上来说这两人是持着竹子和茗荷的,分别是竹子担当和茗荷担当。我觉得通过她们持着的物件来设计她们的性格一定会很有趣。所以,一个人是像竹子一般直来直去的性格,另一个人是像茗荷一般,令人费解且沉稳的性格。
zun:会让人吓一跳吧。音乐也很恐怖,不过这种轻飘飘、旋律分明的感觉也挺舒服的。像是煞有介事地起舞或是被操纵着起舞。
二童子的能力自然都是摩多罗赋予的;“生命力”与“精神力”又和手上执的植物象征息息相关。
尔子田里乃的原型尔子多位于摩多罗神左侧,执茗荷(象征精神力,茗荷是一种香料植物,可让人失忆,暗示麻药=精神);
丁礼田舞的原型丁礼多位于摩多神右侧,执笹竹(象征生命力,笹竹生长极快,还有防腐的作用,暗示笹竹=男根=生命)


在日本有这样的一句俗语“吃茗荷会忘得一干二净”;大概意思是形容吃茗荷吃多了会失忆的感觉(虽然现代营养学证明只是茗荷中没有类似的物质,反而还有提高注意力的作用)而这个典故就来自于“茗荷”这种植物名字的起源。
据说释迦的弟子周利槃特善忘事,最后居然连自己的名字也忘了。于是想到释迦跟前求取自己的姓名牌。然而后来连这件事也忘了,终究是到死也没能记得自己叫什么。在周梨槃特墓边生出一种不常见的草。人们因“他负荷着忘记自己名姓的痛苦”,取“名”“荷”二字,称那种草为茗荷。这是日本的传说,大陆的佛经故事里则说周利槃特其人确实善忘事,然而乃是因为他有真智慧,最终了悟佛法。圆寂后墓前生草,食之可忘记忧愁烦恼与贪欲。
里乃的符卡“茗荷【Forget Your Name】(忘却你的名字)”正是体现这一点;里乃的精神之舞也许与控制精神的力量“药学”有关从而联系到各种各样的密教上去。再往后考据便是神秘学相关的,还是点到为止吧。
而里乃的另一张符卡“冥加【Behind You】(在你背后)”;冥加本身就与茗荷读音相同,冥加則是指神佛在暗中保佑,赐予恩惠。暗示摩多罗神的后户神格?虽说冥加最早的意义是这样的,不过地方藩主每年给百姓祈祷平安上供给寺院、神社的钱财也叫“冥加金”或者“冥加永”

相对于茗荷这种带着神秘色彩的植物,笹竹所代表的意义确实简单不少;笹竹地下连接的茎和极快的生长速度形成的“笹原”被认为是和生殖崇拜相关,再加上笹竹具有的防腐作用(能够保存食物,鳟寿司和长野粽子就是用笹竹叶包裹的)这样就体现“无限的生命力”的笹竹就变成了日本代表吉祥植物之一。


有趣的一点是笹竹和竹子实际上是两个物种,因为笹竹本身与竹子非常的相似,就连日本人自己都分不太清楚;在舞的符卡中同时有着【竹符】和【笹符】来看zun其实有意将两者混淆,和高大生长的竹子对比之下笹竹的身高就如同路边的杂草一般,十分矮小。另外,竹子的叶脉是网格状的和笹竹本身的平行状也不同。

七夕几乎所有的神事都是在“黎明之夜”(7月7日凌晨1点左右)举行。凌晨1点左右,天顶附近升起主要的星星,也是银河、牵牛星、织女星三颗最佳观赏时段。(牛郎 织女 鹊桥 银河这些传说就不在进一步说明了);舞的符卡“笹符【七夕星祭】”也说明了这点。

关于二童子服装的配色:舞楽は赤系統の装束を着用する左舞(唐楽・林邑楽)と緑系統の装束を着用する右舞(高麗楽・百済楽・新羅楽・渤海楽)が一対を構成する,いわゆる番舞の形式をもって演じられる。舞楽は、左方と右方の2つに分かれますが、唐楽を用いる左舞では、赤系統の装束が基本、一方、高麗楽を用いる右舞では、緑系統の装束が基本です。
(里乃身上的服饰属于舞乐中的赤色服饰,常见于唐乐、林邑乐这种来自于大陆系的舞乐中;舞身上的服饰则是舞乐中属于朝鲜半岛系的高丽乐等;服饰通常是一对左右构成的)

另有说法,认为摩多罗和二童子在暗示“北斗九星”,为什么也会这样推测,是因为北斗七星不会一直全部出现,在夏季星空中,北斗七星的最后一颗星“七赤破軍金星”刚好会在地平线以下,哪怕是在北纬35度附近的日本,也是同样的情况。
摩多罗为七赤破軍金星,丁礼田舞(八白左輔土星)、尔子田里乃(九紫右弼火星),且帽子的指向也剛好是相反的,我们注意一下丁礼田舞的服饰与弹幕是绿白配色,尔子田里乃才符合紫白配色,更不要摩多罗本身就有的“星宿之神”、“北斗七星”的神格的,在一般星象中这两颗星还是观测不到的,暗中也与天空璋副标题的“四季之中的隐星”对应上了;

茗荷麻药精神力、笹竹男根生命力,这些都是人类发展早期不可或缺中心元素,随着社会发展到封建制度完全之后对于所谓民间巫术宗教的排斥,本身就是一个权力从分散到集中被排斥的过程,曾经作为原始巫觋宗教基底的性魔法和精神药物,是灵性实践的重心,在宗教和神秘学权力失落之后,又被政府和医药权力强力管控,就算是精神药物受害者也只能蒙受污名化的后果
还有失去人类时期记忆的只会狂喜乱舞的人偶,二童子和巫觋、密教的关联性已经无需多言,这点笔者怀疑zun是在暗示被毒品伤害的边缘群体,这二童子不单单暗喻被抛弃的民间巫觋团体,还有因为这些被污名化的精神药物,受害者也是如此,成为被排斥在社会底层的群体。
摩多罗和二童子有麻药隐喻至少也是娱乐性药物隐喻我觉得是板上钉钉的,连门这个字都给些出来 「人的认知是否有极限?当利用药物(钥匙)打开认知的极限之門,人是否能看见万物的本相?」
潜藏在万物背后的隐岐奈是否为万物未知本质(即神秘主义)的化身,她的力量就是流转在世界万物背后的那股暗流,那股“根本之力”,就好像那些道家先哲们也无法道破
的“道”,在印度它叫“查克拉”,在西方叫“mana”。那么开门就暗喻“根本之力”的流通,或者神秘的昭明?
其实zun也在设定中点明了这“根本之力”,而且还细分为两种——“精神力”和“生命力”,手下两位童子各司一种,而四季异变正是隐岐奈测试幻想乡众生的“根本之力”而引起的。按民俗学观点,二童子本应一阴一阳,同跳交合之舞(生命之舞,地母神之舞),而zun这里则将生命之舞交付于一位童子,而新增了“精神之舞”。也就是尔子田手中的茗荷暗喻“麻药(精神)”,而丁礼田手中的细竹象征“男根(生命)”,要知道巫术,宗教,特别是综合这二者的密教和麻药的相性是极高的,当真有此用意的话,那就基本上踏出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更为体系化,富含神秘主义的符号系统,古印度的哲学(如瑜伽),摩多罗在背后“开门”在这个符号体系中也是很好解释的

NEXT——摩多罗隐岐奈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