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逻辑学》课程笔记,根据傅皓政教授公开课。(前3单元,共15单元)

2023-02-19 17:48 作者:Csx-cabbage  | 我要投稿

目录

1.1逻辑:道理,原理,logos

1.2逻辑的目标

1.3说话与推理

1.4推理的有效性

2.1论证结构

2.2论证的两个重要观念

2.3语词与命题

2.4命题的标准

2.5论证的形式

2.6实例说明

2.7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8有效论证的定义

3.1日常语言的复杂性

3.2歧义

3.3含混性    

3.4开放性

3.5形式语言的必要性

3.6命题逻辑语言(LK)

3.7句式结构树

3.8关于句式的重要概念

1.1逻辑:道理,原理,logos

前提+推论+结论(真/假)

真/假图像模型

 1.2逻辑的目标

1. 对有道理的话做系统的研究

2. 增强说话与思考能力

(类比论证不一定有道理)


1.3说话与推理

算命先生——不可证伪


1.4推理的有效性

道理就是指推理的“有效性”(validity)而言。

何谓有效性?

1. 能够从前提得到结论。(注意:前提可以是空集合(废话)——不用说一定是对的)

2. 预设人是有理性的,那么,如果论证是有效的,在接受前提的情况下,“不可能”不接受结论。


 2.1论证结构

论证是一些语句所形成的集合。

论证结构:论证是由前提与结论组成。(P1,P2,~,Pn/∴Q)

【结论(Q)是主张或要证明的结果。

前提(P)则是支持结论的理由。

常用于前提与结论间的连接词,如“因此”,“所以”等】

论证≠描述(不能自己加词)

前提不一定要相关


2.2论证的两个重要观念

1.出现在前提与结论的语句都是命题。

2.论证的形式化。


2.3语词与命题

语句:由符号组成语法的序列

命题:符号序列的意义或内容

不同的语句(符号不同)可以用来表达同个命题(内容相同)

例子:不同的语言可以表示同一个意思

(注意:指示词(明天))(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人格同一性)

有意义的语句并非都是命题。

1.问句


2.4命题的标准

命题:有真假值的语句。


2.5论证的形式

逻辑研究的对象:论证形式而非个别的论证。

(研究1+1=2,而不是研究一个香蕉+一个香蕉=两个香蕉)

有效论证(正确的推论):从前提可以推导得到结论,或者说在接受前提的情况下,一定会接受结论。

无效论证(不正确的推论):从前提无法推导得到结论,或者说及时接收前提的情况下,也不一定会接受结论。


2.6实例说明

∵苹果=香蕉,香蕉=橘子∴苹果=橘子(假)(论证有真假)(推论正确不代表结论正确)

无效论证不保证结论是假,有效论证不一定是真。


2.7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若P则Q(若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Q不成立P一定不成立,有Q才有P))

例子:父母与小孩,小孩是父母的充分条件,父母是小孩的必要条件(一定要有父母才会有小孩,父母不存在小孩一定不存在)

前提决定思考

例子:

如果你考了第一,我就给你买iPhone。

如果我给你买iPhone,你就要考第一。

分析:

第一句话“买iPhone”是“考第一”的充分条件。“考第一”是“买iPhone”的必要条件。所以“考了第一就必须买iPhone”——充分必要条件。

第二句话“买iPhone”不是“考第一”的充分条件(不充分条件),“考第一”是“买iPhone”的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

总结道理:听人讲话不要只看前提(买iPhone),还要看结论是否有其他条件(推论)。


2.8有效论证的定义

有效论证:

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结论为假的情况。

现实上不可能(把人变成狗)(想象可以)(随时间变化)

物理上不可能(速度不会超过光速)

逻辑上不可能(一个正方形的圆——所有矛盾都是逻辑上的不可能)


3.1日常语言的复杂性

日常语言中造成误解的特性

1.歧义(意思不一样)2.含混行(不精确)3.开放性(新的意义)

例子:∵Nobady is perfect.I am a nobody.∴There,I am perfect.(nobody意义不一样)


3.2歧义

1.语法歧义(不同解读,不同意思)(例子:句子断句)

2.语义歧义(字词意思不一样,句子就不一样)(例子:花花草草)

3.语用歧义(实际使用情景)(例子:警察来了)(语气)


3.3含混性    

若有含混成分,就无法辨别真假。

例子:

现任校长是高的(分不清真假)

自己是儿童(较含混,身体与心理无法区分)

含混性要避免需要有明确限制,准确数据等,法律不允许含混。


3.4开放性

允许加进新的符号和解释(有点儿像黑话)

例子:网络语言(996,yyds,只因)


3.5形式语言的必要性

为了避免推论过程无法避免日常语言带来的困扰,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形式语言分两个部分

1.符号;分为逻辑符号(固定不变)和非逻辑符号(需要解释)。

2.形构规则;建构合理句式


3.6命题逻辑语言(LK)

1.符号

(a)语句(或命题)符号:P,Q,R,……(代表“一句话”)——非逻辑符号

(b)真值函映(或连接词):否定号,and,or,conditional条件句,if and only if若且为若(¬,∧,∨,→,↔)

(c)辅助符号(,)

2.形构规则(φ与ψ为句式的变量)

(a)每一个语句符号都是句式。

(b)如果φ是一个句式,那么¬ψ也是句式。

(c)如果φ和ψ都是句式,那么φ∧ψ,φ∨ψ,φ→ψ,φ↔ψ也都是句式。(二元连接词)

(d)除了经由规则(a)-(b)所建构的句式外,没有其他句式。(封闭性条件)

连接词强度

(a)强度排名:(①¬;②∧,∨;③→,↔

(b)P→¬Q∨R的可能读法(可以加辅助符号(,),也可以直接根据强度来读。

任务:默写符号和形构规则。


3.7句式结构树

一元连接词/二元连接词



 3.8关于句式的重要概念

1.递回定义(例子:知道所有自然数,知道1就知道2,知道2就知道3……,买票排队推出排队的都是人)

2.子句式(结构树中出现的句式均为子句式)

3.主要连接词(结构树中最后加上去的连接词)

4.连接词符号范围

未完待续……

 

 

 

 

 

 

 

 

 

 

 

 

 

《逻辑学》课程笔记,根据傅皓政教授公开课。(前3单元,共15单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