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四节 无产阶级国家是新型国家
第四节 无产阶级国家是新型国家
一、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历史上国家现象的探讨,认为国家在一些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即国家是剥削阶级的统治机器;甚至民主共和国这一最自由、最进步的资产阶级国家形式,也丝毫不能消除这个事实,而只能改变这个事实的形式。为此,他们着重考察了其所处时代的特定的国家形式,得出了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提出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但当时,他们还没有提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问题。到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发展过程时,指出“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1】。他在给库格曼的信中更明确地指出:“我认为法国革命的下一次尝试再不应该象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而应该把它打碎。”【2】后来,马克思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经验,得出了“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的这一经验非常重要,因而把它作为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修改。关于这一点,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第三章中写道:“非常值得注意的正是这个重要的修改被机会主义者歪曲了。《共产党宣言》的读者,大概有十分之九,甚至有百分之九十九是不了解这个修改所包含的意思的。”【4】
马克思是如何得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一结论的?
首先,马克思通过对法国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从而明确无产阶级对它采取的态度。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国家产生于封建制度崩溃时期,它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法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形成了中央集权制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而后,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进一步扩大了分工,造成了新的利益集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斗争的日益加剧,资产阶级国家也就不断地扩大它的镇压职能,加强军事和官僚机构。1848年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由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空前尖锐化,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也就在镇压人民革命的斗争中迅速地扩大和完备起来了。在路易·波拿巴执政初期,法国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已经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有50万人的官吏队伍和50万人的军队。它的魔爪伸向了全国的备个地区。因此马克思把这个复杂而巧妙的国家机器比作“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9页。
【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1—202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1页。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1848年至1851年法国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备起来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特别是扩大了行政权力,议会逐渐成为行政的附属品,行政是国家政权的核心部分。随着资产阶级国家职能不断扩大,造成国家管理和政府活动的新对象。马克思非常注意这一变化,他在论述路易·波拿巴与“秩序党”的争夺时已经有意识地阐明了这一点,他明确指出,1851年12月2日波拿巴反动政变的实现,已经使行政权力臻于完备,使它表现为最纯粹的形式,使它孤立,使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上必须首先予以摧毁的对象。因此,无产阶级必须“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这个权力”【1】。
列宁在评述资产阶级国家“行政权力”增长的实质时,指出:“毫无疑问,这是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整个进化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在1848—1851这三年内,法国迅速地、鲜明地、集中地表明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的那种发展过程。”【2】他还说,在帝国主义时代,无论是君主制的国家或最自由的共和制国家,由于要对无产阶级加强镇压,“国家机器”都大大加强起来,因而,“现在,整个世界历史无疑正在比1852年广阔得无比的范围内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去“破坏'国家机器。”【3】
再次,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在历次变革中的变化和无产阶级对它的态度作了分析。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历次变革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无产阶级应当把它毁坏。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国家这个寄生机体已经成为各个剥削阶级集团纷争的对象,那些争夺统治权而相继更替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国家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自己胜利的主要战利品,“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4】对马克思的这个结论,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在《共产党宣言》中国家问题还提得非常抽象,还只有最一般的概念和表述。在这里,问题已经提得具体了,还做出了非常确切、肯定、实际而具体的结论:过去一切革命使国家机器更加完备,但是这个机器是必须打碎的。
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既然必须摧毁、打碎,那么是否一定要通过暴力的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一般规律,无产阶级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5】之所以一定要采取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1页。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7页。
【3】《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2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页。
暴力的方式,是由于资产阶级是不会自动让出政权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推断道: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反动阶级愿意自行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当然不能例外。特别是当他们自己手中掌握着国家机器时,(国家机器本身就是一种暴力)他们对于任何推翻他们的尝试,总是要进行武力镇压的。因此,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对付暴力,以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列宁强调:“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次不经过国内战争的大革命,并且也没有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会认为,不经过国内战争就能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1】当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可能采取和平的手段来达到革命的目的,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把它放在一种次要的地位上,而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形式是暴力革命。
二、无产阶级国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之后,代替它的应是无产阶级国家,而不是无政府状态。无产阶级国家仍然具有国家的一般特征,如它仍然需要运用国家机器来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这个国家机器,仍然是一种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仍然有各种物质的附属物,如军队、警察、监狱等,这些国家机构,也仍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就这些方面看,无产阶级国家仍然是国家。
但马克思主义同时还认为:无产阶级国家虽然具有国家的一般特征,但它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
早在1847年,马克思在他的被列宁称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哲学的贫困》中就曾预言:“工人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社会;从此再不会有任何原来意义的政权了。因为政权正是资产阶级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正式表现。”【2】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代替资产阶级的政权,将不会是任何原来意义上的政权。1874年,恩格斯在给倍倍尔的信中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进一步指出:“巴黎公社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3】这是从事实上明确无产阶级国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对这一问题作出最明确的论述的是列宁。列宁在《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手稿笔记本上写道:“'巴黎公社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那末是什么呢?显然是从国家到非国家的过渡形式!),”“无产阶级专政不完全是国
【1】《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6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7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页。
家”,应当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用'公社',用新的“半国家'代替它”。【1】这里,列宁不仅肯定了无产阶级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这一论断,而且首次提出了“半国家”这一概念。后来,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他写道:“'公社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因为公社所要镇压的不是大多数居民,而是少数居民(剥削者);它已经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居民已经自己上台来代替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所有这一切都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2】这就是说,因为被镇压的对象是少数过去的剥削者,居民上台代替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人民武装代替了与人民相脱离的剥削阶级的军队,这与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即剥削阶级镇压被剥削阶级、少数人镇压多数人的特殊机器,是根本不同的。这种国家,已不再是阶级剥削的工具,不再是少数剥削者压迫多数劳动者的工具,这一切都与以往的国家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说,它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
无产阶级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的另一层含义,在于它具有过渡性,在于它是从国家到无国家的过渡形式,是过渡型国家。列宁写道:“马克思认为,第一,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只是逐渐消亡的国家,即组织得能立刻开始消亡而且不能不消亡的国家;第二,劳动者所需要的“国家',就是'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3】这里所说的无产阶级需要的国家“只是逐渐消亡的国家”,说的就是无产阶级国家只是国家到非国家的过渡形式,即马克思所说的是一种“革命的暂时的形式”【4】或列宁所说的“半国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强调这个问题,是为了与无政府主义者划清界限。无政府主义者也是要废除国家的,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无政府主义是要立即全部地废除国家,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在革命之后,任何临时性的国家机构都需要专政,并且需要强有力的专政。”【5】恩格斯对无政府主义者提出批驳说:“无政府主义者把事情颠倒过来了。他们宣称,无产阶级革命应当从废除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开始。但是,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以后所遇到的唯一现成的组织正是国家。这个国家可能需要作很大的改变,才能完成自己的新职能。但是在这种时刻破坏它,就是破坏胜利了的无产阶级能用来行使自己刚刚获得的政权、镇压自己的资本家敌人和实行社会经济革命的唯一机构。”【6】因而,马克思主
【1】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4、25、52页。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7页。
【3】《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0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8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8页。
义不同意让国家立刻消亡,而主张让国家机器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继续开动一阵子,为巩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成果保驾护航。这正如恩格斯所讲的,“当无产阶级还需要国家的时候,它之所以需要国家,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再存在了。”【1】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它的基本特征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所谓新型民主,是指无产阶级民主是多数人享有的民主;所谓新型专政,是指无产阶级专政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对少数敌对分子的镇压和限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对未来的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作出过设想,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②。这意味着无产阶级未来的统治将是一种民主的统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