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报告】《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

今年读完的第十三本书是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谢谢G赠书。上林署小吏李善德本以为领导判给他一桩运荔枝煎的任务,不想领导从中使坏,掩盖事实——原来是运荔枝鲜。从岭南将新鲜荔枝运到长安,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将如何面对? 虽然故事设定在唐朝,李善德置身的官场文化现代人也能共鸣。各个势力之间的利益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不断变更的要求,冲破一切规则的通行证,都是一线人员难以左右却又不得不接受,不得不为其作出调整的现象。令我印象较深的官员,除了冯元一(高力士),还有岭南五府经略使门下的掌书记赵辛民。此人心思细腻,办事心狠手辣,用不得别人提醒,就已知会对方的用意,将一切办妥,是位狠角色。李善德虽远不是他的对手,但凭着一心想把事办好的冲劲,竟也误打误撞逃脱他的圈套。 我在李身上看到不少珍贵的品质:精通数字,试验性思考,将想法一一落实,又吃苦耐劳。然而,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知要“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易抢人风头,引人嫉妒。就算无意,他也经常得罪人。我要是在官场周旋,估计连李都不如;光是思考人情世故就觉得麻烦。如此暗语多藏,迂回陈腐的氛围,根本不适合我这种只专心办事,直来直往的小白。那就尽量置身事外,把事做好吧。 然而,饶是李多么精打细算将一切方案都安排好,还是缺不了启动资金。这资金呢,肯定不能只覆盖客户基本要求;若客户只需要1%,那还得备好99%,以防万一。岭南到长安的途中有数不清的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即使未雨绸缪,也有料想不到的意外。为此孤注一掷,付出成倍的精力,人,财,只为博得妃子一笑,不顾国库缩减,百姓负担增重,是否真的值得?最后的结局,一切都化为一场梦;李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终于付完首付,却遇到这种波折,还怎么安身于繁华的长安?就算荔枝如愿运到,未来只会成为惯例,变本加厉,骑虎难下。这不就像学生拼尽全力考上名校,再经精疲力尽地在学习的同时也不落下社团,竞赛,实习,networking,毕业后就职高薪体面的岗位,继续为维持这光鲜亮丽的表象无休止地奔波吗? 如今,一些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也开始思考【逃离城市,去看诗与远方】这一想法。物质生活诚然诱人,但人类的幸福,更多建立于健康关系之上。作为逃离城市的一员,我已放平心态;就算一辈子都在一线,我也已做好心理准备。现在我只想努力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时享受自然的美,享受心中片刻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