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说三国》摘录02(外戚)
此系列依up主记录习惯而摘,并不一定逐字抄出。如需引用,请查阅原文。
《吕思勉说三国》,吕思勉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7月1版1印。
前十六篇来自上海开明书店《三国史话》初版本,后四篇来自《论学集林》《三国史话之余》,附录十八篇来自《论学集林》《吕思勉遗文集》等。

外戚
校尉是汉朝直接带兵的最高的官,再高于校尉的将军,手下不一定有兵。
灵帝死的前一年,设立八个校尉。历史上说其余七校尉都统于蹇硕。到底是灵帝因为他有兵权,把废嫡立庶的事嘱托他?还是他因兵权在手,生出野心,想要废嫡立庶,诈称有灵帝遗命?现在无从断定。
何进名义上是大将军,一切兵都该听他的调遣。汉朝离封建时代近,大家都有尊重贵族之心。国舅是贵族,易得人拥护。
古代同部族之中,大抵是血缘有关系的人。后人不知道其感情的亲厚,由于当时人的生活局促于部族之内,误以为血缘有关系的人,其感情自然会特别亲厚。遂以为血缘有关系的人,其间另有一种天性存在,这真是倒果为因。……于是有国有家的人,也就要特别任用自己的亲戚了。
伦理上的训条只是一句空话。到实际上的利害和伦理上的训条相冲突的时候,普通人是不会遵守训条、不顾利害的。……试看东周列国,互相吞并,其间哪一国不有同姓或者婚姻的关系呢?
当一种制度的命运未至灭亡的时节,虽有弊病,人总只怪身居其位的人不好,而不怪到这制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