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航天科技战线6人、6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2019-09-29 22:45 作者:我们的太空  | 我要投稿

航天科技战线“最美奋斗者”

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决定,授予278名个人、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其中航天科技战线有6人获此殊荣,6个集体荣获“最美奋斗者”团体称号。

(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


“最美奋斗者”个人

王永志

事迹简介: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某工程设计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第二代远程战略导弹技术带头人,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个火箭型号研制设计,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2项,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徐立平

事迹简介:中共党员,1968年10月生,江苏溧阳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30多年来,徐立平立足航天固体发动机整形岗位,不惧危险,执着坚守,勇于担当,练就一身绝技绝招,为火箭上天、导弹发射、神舟遨游“精雕细刻”,是新时代雕刻火药、为国铸剑的大国工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时代楷模、最美航天人、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


高凤林

事迹简介:中共党员,1962年3月生,河北东光人,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高凤林班组组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他是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氢氧发动机喷管)都在他手中诞生。39年来,他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攻克了200多项航天焊接难关。2014年底他携3项成果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全部摘得金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林俊德

事迹简介:中共党员,1938年3月生,福建永春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系原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他投身国防科技事业50多年,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年过七旬依然战斗在科研试验第一线,最终病逝在工作岗位上。1990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光荣参加团中央“奋斗者的足迹”知识分子报告团,1999年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全军挂像英模。


罗健夫

事迹简介:中共党员,1935年9月生,湖南湘乡人,生前系原航天工业部771所工程师。1969年,他作为课题组组长开始研制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和“Ⅱ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为了事业,他把个人生活简化到不能再简化,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旧军装。家人为他添置衣物的钱,常常被用来买科研需要的书籍。1982年调试设备时突然病倒,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于6月16日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被追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叶培建

事迹简介:中共党员,1945年1月生,江苏泰兴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在各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最美奋斗者”团体

“863计划倡导者”

事迹简介: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朱光亚等科学家对此建议也极力倡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其中,杨嘉墀院士来自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群体

事迹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胸怀强国梦、矢志强军梦、献身航天梦,以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和征战太空的超凡本领,先后14人次勇闯苍穹,巡游太空68天,绕地飞行1069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勇夺6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全面胜利,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立起了先锋楷模的时代标杆。先后有3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人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1名航天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航天员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1名航天员荣获八一勋章,航天员群体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

事迹简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元勋是投身“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


航天科技“北斗”团队

事迹简介:“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中坚力量,建立了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打破美国GPS垄断;建成北斗区域导航(北斗二号)卫星系统,创造连续三年成功发射14颗导航卫星的佳绩,开创卫星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先河,实现我国领土和周边区域的高精度定位,将于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5年深耕天疆,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孕育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航天科技“神舟”团队

事迹简介:神舟”团队肩负我国全部载人航天器研制设计的重要使命,是党和国家创新发展载人航天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平均年龄33岁。从立项至今的27年时间里,“神舟”团队取得了包括神舟飞船、目标飞行器、空间实验室等共计15个载人航天器连战连捷的优异成绩,实现我国载人飞行、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孕育了“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和“祖国利益至上、勇攀科技高峰、零疑点零缺陷、团队同舟共济”的神舟文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航天科技“嫦娥”团队

事迹简介:“嫦娥”团队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树立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成功研制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嫦娥二号;成功研制嫦娥三号探测器,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成功研制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历史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15年间,从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嫦娥”团队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五战五捷的辉煌成果,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在我国航天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


为党和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

永远铭记新中国筚路蓝缕

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永远铭记英雄模范承载的

爱国奉献奋斗精神

在全社会大力唱响

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来源:我们的太空 / 编辑:唐    巍



航天科技战线6人、6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