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传承,千年国粹——记乔绍升
乔绍升,68岁、退休人员,一九五四年生,自幼酷爱剪纸书画艺术类,曾在学生时代负责宣传黑板报活动,七一年参加工作后,在工厂里面一直做宣传活动工作,多次参加厂级、局级宣传展览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现是陕西剪纸协会、咸阳市民协、渭城区民协、兴平市美协会员,咸阳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工艺美术大师职称,咸阳市民文化中心剪纸培训指导老师。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工刻。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 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工刻则是先把纸张装订数张,然后在蜡盘或刻板上用刻刀进行刻划加工而成。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功刻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赏这些剪纸作品,说实话,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惊讶,继而钦佩。我没想到,一张薄薄的红纸,居然会寄托他如此之多的想象、构思和情感。那些山,那些水,那些林,那些木,那些禽,那些兽,那些房,那些人,阴暗错层,截然分明,绘声绘色,呼之欲出,我只能用妙手天成这个词语来形容它们。这些剪纸作品是那么地精美,那么地细腻,面对它们,我宛如面对着秋天灿烂的丰景,宛如面对着宫廷绚丽的布局。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无论如何,我不会相信它们都出自乔先生这位年逾近七旬,高挺结实身躯的老人之手。
面对着这些只是乔先生一小部分的作品,我保持了长久的凝视,长久的沉默。而在这凝视、沉默当中,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来乔先生那高挺结实的身躯,脸上依然布满了淡定而自信的微笑。郭沫若曾说剪纸“一剪之趣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我突然觉得,这简直就是为乔先生量身打造的广告词。
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竟可以创造出那一张张惟妙惟肖的艺术品,真使人叹为观止。它们出自乔先生这位民间艺人之手,风格特点各异,题材内容广泛,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一把小小的剪刀,剪裁着一个人的家国梦。乔绍升先生借一张张红纸,用一点点薄力,不断推动这个家国梦靠近现实,靠近大地。从他的身上,我不难看到那种艰难的尝试、竭尽的努力、饱满的呼唤。
但愿,我们的这个世界,能够多有一些这种异类的风骨。
乔绍升在电视台现场直播剪纸
全神贯注创作中的乔绍升
剪纸教学中的乔绍升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乔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