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诺奖得主莫言开通公众号,称想与年轻人接触,似乎已丢失自我

2022-04-23 17:58 作者:无论文娱  | 我要投稿

莫言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以前是,现在是,尤其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他的评论更是白热化。因而,他不是很受所有人待见,也不受同行的待见。

比如说,几个文学大咖说,以前根本不知道有莫言这么个人;如果莫言能获奖,至少中国有10多个作家能获奖,等等。

先来看看莫言取得的荣誉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9年7月30日,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再看看对莫言的正面评价

铁凝说,莫言在30多年的创作道路上,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他的作品始终深深扎根于乡土,他的视野亦从来不惧“外来”。他从我们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奋斗、苦难和悲欢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以奔放而独异的鲜明气韵,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境界。

西班牙凯拉斯出社创始人安赫尔·费尔南德斯曾说,莫言的文学作品令人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然后看看对莫言的负面评价

《莫言批判》一书指出:莫言在文学创作上有不小的失误,曾给读者带来假的误导、恶的困惑与丑的恶心。并列举九大“罪状”:醉心性描写、热衷写酷刑血腥、沉迷于丑恶事物、放逐道德评判、漠视女性尊严、语言欠缺修炼、叙事不知分寸、写作限于重复,等等,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丰乳肥臀》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创造力衰竭、艺术性平庸“文字匠”莫言,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一部如此平庸的小说竟然获得大奖,而且被读者和传媒“炒得”沸反盈天。

我们的文坛怎么了?

--楼观云《令人遗憾的平庸之作》

《檀香刑》是一部缺乏分寸感与真实性的小说。它的叙述是夸张的,描写是失度的,人物是虚假的。……作家不负责任的随意和失去分寸的夸张毁了一切。莫言用自己的文字碎片拼凑起来的是一些似人而非人的怪物。

--李建军《是大象还是甲虫?》

当然,批评若不自由,那么,赞美也就毫无意义。批评之声越刺耳,才体现出文学界的生机盎然,才体现出对作品和作者本人的真关心真爱护,但这种批评不能上升到对作者本人的人身攻击,更不能用卑鄙的阴谋论“打棍子”、“穿鞋子”。

因而,莫言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的作品,一定不朽,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既是文学天才,也是思想的先驱。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作家,但能获诺奖的,目前的中国,只有莫言当之无愧。不像国内标榜自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那些单位,我有点汗颜:70年没有一个获诺奖的,何谈一流?

最后,谈谈对莫言开公众号的看法

莫言开公众号后,第一天涨粉就10多万,大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气势,但我向来不喜欢唱衰,也不喜欢用恶意推测,可就是对莫言开公众号有一种悲观的看法:要么一地鸡毛,要么门面冷落鞍马稀。

公众号有其自身特点,没有价值认同,便没有关注;没有关注,便没有转发传播;没有转发传播,公众号便会成为自娱自乐的私人花园。

为什么这么悲观呢?

首先,因为莫言是个老实人,说真话的人。老实得像蹲在街边闲侃的油腻大叔;土得就像刚出田间地头干完活、拍打泥土的农民;质朴得就像每天996工作的打工人。

他曾经说过: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素质,如果一个作家不讲真话,势必讲假话,讲假话的作家不但对社会毫无意义,对老百姓没有意义。

他还说,哪怕有一天自己只剩一位读者,也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是文学的社会责任。

你看看,他就这是这样一个死脑筋,弯也不会转。

如果你说真话,肯定要紧扣时代的脉搏,肯定要引导年轻人向往公平正义,肯定要对良善尽情讴歌,肯定要对丑陋进行无情的鞭挞

,那么问题就来了,会有人说你是“汉奸”,会有人说你是“递刀子”,无数的脏水就像暴雨一样倾泻而下,你会气得七窍生烟,你会惆怅得彻夜难眠,你会动不动血压就升高,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承受住吗?

我想,在最初的名人效应之后,这个公众号很快将会门前冷落鞍马稀。

其次,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

扫描式回顾一下你吃饭的经历:

一个朋友请你去吃饭,上了一只煤球炉子,炉子上放了一口锅,锅里放了十几只虾米,一堆白菜,还有一些什么肉,你吃到中途,那朋友就说:“看看莫言吧,吃的一上桌,又奋不顾身了!”

又如,你去吃烤鸭,吃到一半时你就把账结了。几个贵人都十分高雅地填饱了那些高贵的胃袋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这时,农民的卑贱心理又在你的心中发作了。这些大葱,这些大件,这些洁白的薄饼,这些香酥的鸭片,浪费了要遭到天谴的。于是你硬撑着吃。这时,有人说:“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再如,你遵循母亲的教导,赴宴前吃饱了再去,果然吃得温良恭俭让,像英国皇室里的厨子那样,可是有人却说:“看看莫言那个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开公众号写文章,虽然只谈写作方面的问题,但众口难调,你怎么写,就如你吃饭,指责不断,骂声不断。你的初衷是与年轻人交流,要交流,就要打开评论,可你一打开,飞来的尽是一些绿头苍蝇,头上还粘着厚厚一层翔,臭不可闻,你怎么交流,

如果害怕或胆怯,一段时间试水后,公众号又走回头路,与你的微博号一个面孔,不咸不淡,不痛不痒,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了,又缩回去,那继续回书斋里练书法、写春联。

现在的莫言就是什么也不干,别人也难望其项背,别到时落下一地鸡毛,遭人诟病。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开通公众号,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诺奖得主莫言开通公众号,称想与年轻人接触,似乎已丢失自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