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针刺

我不喜欢合影留念。
这么说,要不景物远远超出于我,我与其合影,不够格,不好意思。要不是一些平庸的东西,上去合影,这是把自己看得太低了。或是一眼望到景点的蹩脚设计样式,同质化严重,心生厌恶。如果遇到不认同的文化,我更不会与之合影。
从记录生活的角度,我显然不是一个称职者。打开相册,过去生活的记录展现在眼前,很是温暖。我在合影的时候也想到了,但就是不愿去做。小时候和家人说不去拍照有些不好意思,现在没思想包袱了。每次拍照,我铁铁地缺席,家人能包容我这份另类也属实不易。
好的景物,要慢慢相处,合影会破坏这种人景交融的感受连续性。你内心不是去感受,而是不停地想这里要不要拍照,怎么拍,下一个地方要不要拍,如此旅游似乎就没那么多趣味了。夸张些的,逢景点就凑上去合影,我觉得这和在砖上刻“xxx到此一游”区别不大。
我对很多人文景点不满意,不是不满先人,而是不满后人。不满后人狭促的放大模式,错误的视野方向,粗糙的审美落脚点,敷衍了事的景点设置。摆些古物,就证明古人在这生活过,再摆几尊雕像,告诉你:“快来合影,合完影你就可以走了”,这实在是把游客当傻子看。
去过很多地方不代表你有相当的感受力,拍照发朋友圈,不代表你就和景物产生了交融。
旅游的方式,虽然离不开车,但我不喜欢车,因为不安全。在城内怕被碰瓷,满街乱窜的电动车,不守规则的其他车辆。高速上则是怕出意外,看到来来往往的大车,我总会紧张,万一对方有什么疏忽,自己绝对遭殃。车流不息的时候,大家挨得很近,你被迫夹在其中,运气不好,前方车辆相撞,你也得跟着撞上去。
车企为车辆的外形,马力做足了功夫,唯独在安全上支支吾吾。人的安全只靠一条细细的安全带保证,这更让我对这个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丑陋无法容忍。车辆带来的高速是一种恍惚,对生命的轻薄。人在速度面前变得麻木,事物变得飞快,对他人以及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感知。车的工业设计则像一种欺骗,遮住丑的内在,裹上一层皮,告诉你这是“艺术品”,身份的象征。用户被灌醉,为身份前赴后继,为每一份零件耗费财力的同时,也把生命交给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