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7】:塞尔维亚的“切特尼克”组织(中):组织和人员成分②
白色方案
切特尼克与轴心国的一次重要合作发生在“内雷特瓦战役”期间,这是“白色方案”的最后阶段,在南斯拉夫的历史学中被称为“第四次围剿”。
1942年,由于切特尼克和乌斯塔沙实在是太不得人心,游击队得以迅速的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建立了大片解放区。
部分切特尼克部队尽管在与意大利占领区的合作过程中实力不断的得到了增强,但却不依旧是游击队的对手,他们在轴心国的后勤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对解放区发起有力的进攻。
鉴于战略形势的变化,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决定解除切特尼克的武装,然后彻底消灭游击队。尽管希特勒非常坚持,但意大利方面最终拒绝了解除切特尼克的武装(从而使该行动方案无法实施),理由是意大利占领军在维持占领的过程中不能失去切特尼克这个盟友。
与德军展开的合作

当德国人入侵南斯拉夫时,他们在遭遇到切特尼克时,就很快断定了这是一个一个为游击战而专门训练出来的组织。虽然早在1941年5月德国人和切特尼克之间就发生了一些冲突,但米哈伊洛维奇认为现在的抵抗不能太过于激烈,主要目标还是积蓄力量,在时机成熟时,会迅速的发动起义以对抗起占领军。
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的政策是限制它们从事会导致其过早毁灭的活动,这一政策最初与米哈伊洛维奇的运动所依据的概念相吻合。为了与与德国人合作的切特尼克划清界限,米哈伊洛维奇起初将自己率领的人及其运动运动称为 "拉夫纳戈拉运动"。
早在1942年春天,德国人就开始推动乌斯塔沙和切特尼克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大部分地区达成合作协议。由于乌斯塔沙部队是德国占领军提供的军火,并且还需要在行动上服从于德军的军事占领,因此两者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又构成了德国与切特尼克的间接合作。
这对德国人来说是有利的,主要是因为该协议是针对游击队的,有助于镇压对德国战争物资有重要意义的地区,这就能让更多的宝贵兵力从地区的治安战中抽调出来(因为切特尼克部队会协助占领)。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后,德军第114猎兵师甚至在从暂时解放亚得里亚海岸的游击队手中夺回亚得里亚海岸的进攻过程中还得到了一支切特尼克部队的增援。1943年11月19日第十五军给第二装甲军的关于德军-切特尼克合作的报告指出,切特尼克“依靠德国部队”接近一年了。

德国与切特尼克的合作在意大利投降后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德军现在必须在比以前大得多的地区维持治安,在整个南斯拉夫与游击队作战。因此,他们大大放宽了对切特尼克的政策,同时还想动员所有的塞族民族主义力量来对抗游击队。
负责监督这些进展的是第二装甲军:第十五军团现在被正式允许利用切特尼克部队并建立“地方联盟”。1943年10月初,德国占领军和切特尼克之间的第一个正式和直接的协议发生在德军领导的第373(克罗地亚)步兵师和在波斯尼亚西部和利卡行动的马内-洛克维奇领导的切特尼克支队之间。德军后来甚至在被占领的斯普利特、杜布罗夫尼克、希贝尼克和梅特科维奇使用了切特尼克部队担任警卫任务。
由于乌斯塔沙的滥杀和大肆掠夺,所以克罗地亚独立国部队德军在后期的时候也就没有太信任了,因为他们因为大量的兵员选择了投奔游击队而几乎丧失了战力,部队自然而然也会变得极不可靠。
从此之后,由于克罗地亚普通士兵的亲共倾向越发严重,德军占领者实际上已经开始越发“公开偏爱”切特尼克,或者说塞尔维亚的仆从军部队而非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克罗地亚部队。对乌斯塔沙的频繁抗议,德国人几乎不闻不问。
乌斯塔沙少校米尔科-布拉兹(元首私人卫队第7旅副旅长)观察到:
德国人对政治不感兴趣,他们从军事角度看待一切。 他们需要能够保持某些地区治安和能剿灭地区的游击队的部队。 如果他们要求我们做这件事的话,我承认我们办不到。所以他们就开始动用切特尼克部队了

1944年的情景
在评估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利卡和达尔马提亚德军军管区的西部的情况的时候,德国东南欧总司令部的情报官员梅雷姆上尉对与德军合作的切特尼克部队以及德军与切特尼克部队在当地的顺利关系的所做的报告中“洋溢着赞美之词”。
此外,第二装甲军参谋长在给乌斯塔沙联络官的信中指出,在东波斯尼亚与游击队作战的切特尼克“为克罗地亚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第二军“原则上拒绝”克罗地亚人对使用这些部队的投诉。在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和塞尔维亚军事指挥官领土上的切特尼克最高指挥部的默许下,德国与切特尼克的合作一直持续到战争的最后一刻。尽管米哈伊洛维奇本人从未实际签署过任何协议,但他是非常赞同为消除游击队的威胁而采取的任何政策的。
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元帅评论说:
尽管他本人(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精明地避免在公开场合发表个人观点,无疑是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譬如盟军在巴尔干半岛的登陆——但他允许他的指挥官与德军谈判并与他们合作。他们这样做了,而且越来越频繁……

1943年,由于失去了盟军的支持,切特尼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倾向于向德国人寻求援助以对抗游击队。1944年8月14日,游击队与南斯拉夫国王和流亡政府在维斯岛签署了《蒂托-舒巴希奇协议》。
该文件呼吁所有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加入游击队。米哈伊洛维奇和切特尼克人拒绝服从命令和遵守协议,继续与游击队(现在是南斯拉夫官方的盟军)交战。因此,1944年8月29日,国王彼得二世解除了米哈伊洛维奇的南斯拉夫军队参谋长职务,并于9月12日任命铁托元帅取代他。而此时的铁托则已经成为了南斯拉夫国家和联合政府的总理。
与塞尔维亚傀儡政府:
救国政府的合作
在德军的塞尔维亚占领区,德军最初选定的傀儡政府的领导人米兰-阿奇莫维奇担,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前战争部长,米兰-内迪奇,他一直执政到1944年。

1941年8月下半月,在内迪奇掌权之前,德国人与科斯塔-佩查纳茨安排将他手下的几千名切特尼克作为伪政府宪兵队的辅助人员。而救国政府与米哈伊洛维奇的切特尼克之间的合作却是一直到1941年秋天的时候才开始,一直持续到德国占领结束。
内迪奇最初是坚决反对米哈伊洛维奇和他带领的切特尼克的。1941年9月4日,米哈伊洛维奇派出了亚历山大-米希奇和米奥德拉格-帕夫洛维奇两位少校,试图与此人达成协议,结果就是石沉大海。
但是等到1941年10月下旬,米哈伊洛维奇开始与游击队温和合作的政策转变为与之敌对并停止反德活动后,内迪奇终于松了口。10月15日,米洛拉德-波波维奇上校代表内迪奇给了米哈伊洛维奇大约50万第纳尔(加上10月4日给的同等数额),以说服切特尼克加入合作。1941年10月26日,波波维奇又给了二百五十万第纳尔《笔者:这换到骑马与砍杀里面,我得按多少回Ctrl+V啊……》。
到1941年11月中旬,米哈伊洛维奇把他的两千部下交给内迪奇直接指挥,不久之后,这些人就加入了德军的对游击队发动的围剿行动。
当德军于1941年12月6、7日发起米哈伊洛维奇行动,意图抓捕米哈伊洛维奇并捣毁他在拉夫纳戈拉的总部时,他成功逃脱了,这可能是因在12月5日时就从阿奇莫维奇处得到了攻击警告。
1942年6月,米哈伊洛维奇离开塞尔维亚军事占领区前往了黑山,并在返回之前与内迪奇当局失去联系。1942年9月,米哈伊洛维奇通过使用传单和秘密的无线电发射器信息,策划了针对内迪奇政府的公民抗命行动。
这种非暴力反抗可能是为了掩盖对用于供应北非轴心国部队的铁路线的破坏行动,但这一点一直存在争议。1942年秋天,被内迪奇政府合法化的米哈伊洛维奇(和佩恰纳茨)的切特尼克党被解散。
到1943年,内迪奇担心切特尼克会成为德国人的主要合作者,在切特尼克于1944年3月谋杀了内政部副部长切卡 乔尔杰维奇后,他选择了任命一位著名的切特尼克来取代他,希望能平息这场争斗。
美国战略事务办公室在1944年4月编写的一份报告评论说:“米哈伊洛维奇应与内迪奇、利奥蒂奇和保加利亚占领军应该等同视之。”
1944年8月中旬,米哈伊洛维奇、内迪奇和德拉戈米尔-约万诺维奇在拉扎尼村秘密会面,内迪奇同意拿出一亿第纳尔作为工资,并向德军那边请求为米哈伊洛维奇提供武器和弹药。1944年9月6日,在德国人的授权和内迪奇的正式授权下,米哈伊洛维奇接过了内迪奇政府的全部军事力量的指挥权,包括塞尔维亚国家卫队、塞尔维亚志愿军团和塞尔维亚边防军。
与匈牙利的接触
1943年中期,匈牙利总参谋部安排内迪奇政权的一名塞尔维亚军官与米哈伊洛维奇会面。该军官受命向米哈伊洛维奇表达了匈牙利对诺维萨德大屠杀的遗憾,并承诺将惩罚那些负有责任者。

匈牙利承认米哈伊洛维奇是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代表,并要求他在盟军在巴尔干地区登陆的情况下,不会带着部队进入匈牙利,而是将边界问题留给日后的和谈解决。
建立联系后,食品、药品、军火和马匹被源源不断的送到米哈伊洛维奇手中。1943年4月访问罗马时,总理米克洛什-卡雷谈到了意大利-匈牙利与切特尼克的合作,但墨索里尼说他更倾向于铁托 。
匈牙利还试图通过南斯拉夫皇家政府在伊斯坦布尔的代表与米哈伊洛维奇联系,以便合作对抗游击队。据报道,南斯拉夫外交部长莫姆契洛-恩契奇向伊斯坦布尔发出信息,要求匈牙利人派遣一名特使和一名来自匈牙利占领区的塞族政治家进行谈判。
这些接触没有任何结果,但米哈伊洛维奇派出了一名代表,切尔多米尔-博斯尼亚科维奇,前往布达佩斯。匈牙利人则送来了武器和药品,并释放了愿意在多瑙河下游为切特尼克人服务的塞族战俘。
1944年3月德国占领匈牙利后,切特尼克关系是匈牙利为数不多的独立于德国影响的对外联系之一。原驻贝尔格莱德的匈牙利外交官霍里两次访问了正在波斯尼亚的米哈伊洛维奇,匈牙利人继续向他发送弹药,甚至跨越克罗地亚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