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字读本-1-周原甲骨刻辞


本课甲骨(课本说在《古文字研究论文集》381页,似误,当在392页)
王宇信《甲骨文字探论·再论西周甲骨分期》:我们曾将周原和齐家的8片甲骨上出现的九个“王”字分为三型。
第一型王:字体严整,写作一贯三之形,与殷墟卜辞第五期王字写法相同。(本课甲骨被归于此类,详见下)
第二型王:字体遒劲豪放,写作二横平行,下一横略斜,一竖在下方分叉
第三型王:字体潇洒圆润,上两横平行,下横略有弧度,且竖分叉。
第六片(也就是本课甲骨H11:84)
此王字写法亦上两横平直,下一横略呈弧形。我们曾考证说:此片王祭太甲,自应为商王。王和周方伯的地位也是不太相同的,辞中周方伯是受𣌧的对象,我们认为𣌧和战事有关。究竟商周战事起于何因?可能是因为商王帝乙时“二年,周人伐商”,因此商人对周人反击,因而此片中的王,很可能是帝乙。
令人奇异的时候,课本没有采纳𣌧
指战争的解释,却根据定甲骨的“王”是帝乙,这也太缝合了?
《说文》𣌧,吿也。按下云从曰从册,會意,則當作𣌧吿也三字。简牘曰册,以册吿誡曰𣌧。册行而𣌧廢矣。从曰从册,亦聲。楚革切。十六部。
《说文》齍,黍稷器。所㠯祀者。各本作黍稷在器以祀者,則與盛義不别,今从韵會本。按周禮一書,或兼言齍盛,或單言齍,單言盛,皆言祭祀之事,他事絕不言齍盛,故許皆云以祀者。兼言齍盛,若甸師、舂人、肆師、小祝是也。單言齍,若大宗伯、小宗伯、大祝也。單言盛,若饎人、廩人是也。小宗伯逆齍注云:受饎人之盛以入。然則齍盛可互偁也。甸師注云:秶,稷也。榖者稷爲長,是以名云。肆師注云:秶,六榖也。大祝注云:秶號謂黍稷皆有名號也。舂人注云:齍盛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以爲簠簋實。經文齍字,注三易爲秶。而小宗伯六齍注云:齍讀爲秶。六秶謂六榖,黍稷稻粱麥苽。此則易齍爲秶之恉,謂齍、秶古今字也。考毛詩甫田作齊,亦作齍,用古文。禮記作秶盛,用今文。是則齍秶爲古今字憭然。左傳作秶盛,則用今字之始。左傳曰:絜秶豐盛。毛曰:器實曰齍,在器曰盛。鄭注周禮:齍或專訓稷,或訓黍稷稻粱。盛則皆訓在器。是則齍之與盛别者,齍謂榖也,盛謂在器也。許則云器曰齍,實之則曰盛,似與毛、鄭異。葢許主說字,其字从皿,故謂其器可盛黍稷曰齍。要之齍可盛黍稷,而因謂其所盛黍稷曰齍。凡文字故訓引伸每多如是。說經與說字不相妨也。从皿。
李学勤《续论西周甲骨》:读为思或斯的囟在西周卜辞多用于全辞最后一句,不难看出,都是带有判断口吻的话,古代贞正二字相通假(这里引证的是于省吾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