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大规模的颅底软骨肉瘤人群分析,揭示最佳治疗策略

1、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概述:
软骨肉瘤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附肢和轴骨,起源于软骨细胞,具有异质性成分的恶性肿瘤。颅底软骨肉瘤(SBCs)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15%。
尽管部分软骨肉瘤的发病与Ollier和Maffucci疾病有关,但大部分颅底软骨肉瘤都是原发性的。
颅底软骨肉瘤的发病似乎与颅底软骨结合部的软骨内骨化有关,因为大多数肿瘤发生于蝶骨和颞枕交界处。
从病理类型上来看,经典型的软骨肉瘤占绝大多数,并分为WHO I级(分化良好)、II级(中间)和III级(分化差)
低级别的软骨肉瘤可能生长的很缓慢。但恶性程度高的软骨肉瘤具有高度浸润性、侵袭性和发生转移的特点。
头痛和复视是颅底软骨肉瘤最常见症状。
2、对1307名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和性别比
根据对1307名软骨肉瘤患者的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5岁(范围为18-85岁),女性稍占优势(53%)。
其中,12名患者(0.9%)患有Ollier病(多发性内生软骨瘤),3名患者(0.2%)患有Maffucci病(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合并多发性血管瘤)。
发病部位
关于发病部位,颅底软骨肉瘤(SBCs)多发生在中颅窝,主要累及颞骨岩部、斜坡和岩斜软骨结合处。
软骨肉瘤侵犯海绵窦的比例为42.4%。肿瘤导致脑干和视觉系统的压迫的病例分别占49.7%和38.4%。还有三名颅底软骨肉瘤复发的患者报告了颞叶侵袭(0.2%)。
另外,颅底软骨肉瘤的中位肿瘤体积为24.3 cm3(范围为0.9-88.4)。
症状
颅底软骨肉瘤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是复视(29.2%)和头痛(21.8%)。症状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6个月。无症状的患者仅占6.3%(51名患者)。
62%的患者经历了第5和第6颅神经病变,161名患者(20.2%)经历了多发性颅神经病变,还有29名患者(3.6%)报告了垂体功能减退。
多数患者在经历了平均16个月的轻度或缓慢进展的症状后,才前往医院就诊。
部分颅底软骨肉瘤可能一直没有症状,直到发生了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而另一部分软骨肉瘤可能会表现出快速的肿瘤进展和神经功能损害,特别是高级别或非经典型软骨肉瘤。
患者的症状往往反映了颅底病变的位置,以及肿瘤与关键的神经血管结构的接近程度。
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
关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经典型软骨肉瘤是最常见的类型(84.5%),其次是粘液样、间充质和未分化型。
另外,经典型软骨肉瘤的WHO分级,I级肿瘤最常见(59.9%),其次是II级肿瘤(37.6%)和III级肿瘤(高级别)(2.5%)。
治疗策略
在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方法。1220名患者(93.3%)接受了手术切除,仅有87名患者(6.6%)接受了活检。
手术的主要目标除了进行病理诊断之外,还要通过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预防神经功能恶化,为术后的辅助放疗创造条件,并提高生存率。
关于手术方式,开颅手术比内手术镜更为常见。其中,开颅手术达到1092例(89.5%),内镜手术111例(9.1%),联合手术仅占17例(1.4%)。
开颅手术的常见入路为额颞眶颧入路和翼点入路。而内镜切除的患者多采用经鼻蝶鞍入路。
关于手术的切除率:完全切除、次全切和部分切除的患者分别占37.8%、45.7%和16.5%。
术后放疗
77.9%的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患者(1018例)接受了放疗。
421名患者(32.2%)接受了传统的光子放疗,中位剂量为55 Gy。
外放疗是最常用的技术。有50%的患者接受了质子放疗,中位剂量70 Gy 。10.2%的患者接受了碳离子(重离子)放疗,中位剂量60 Gy。
术后和放疗后并发症
36名患者(6.5%)出现了术后脑脊液漏,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修补蛛网膜下腔缺损。
88名患者(15.8%)出现了暂时性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为新的颅神经病变(10.5%)和脑膜炎(2.9%),但这些并发症可自行缓解。
59名患者(10.6%)报告了持续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无法治疗的新的颅神经病变(6.7%)和颅内出血(1.4%)。
251名患者(30.7%)出现了严重的放疗并发症,主要是下丘脑功能减退(15.4%),听力丧失(7.1%)和脑/脊髓放射性坏死(3.7%)。
关于放疗引起的二次原发肿瘤,报告了2例脑干胶质瘤(0.2%),1例胶质母细胞瘤(0.1%)和1例凸面脑膜瘤(0.1%)。
接受放疗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接受手术的患者。
预后
经过治疗,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患者中有46.7%的患者出现症状改善。大多数病变在放疗后随访时显示肿瘤大小稳定,有少数病例出现肿瘤体积增加。
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0.1~376个月)。211名患者(16.1%)报告了局部复发,7名患者(0.5%)报告了远处转移,5年和10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3%和67.4%。
复发后的治疗策略
多数局部复发仅进行手术切除(15.6%)或术后进行辅助放疗(8.1%),也有13.7%的患者仅进行放疗。
大多数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仍然生存(88.8%),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和84%。
总结
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的治疗,需要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眼科和放射肿瘤学等多学科协作。
手术切除是该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原发性颅底软骨肉瘤患者,治疗的目标是在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同时,实现临床改善和肿瘤的局部控制。
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可以带来症状改善和肿瘤体积缩小的良好效果。
粒子线治疗(质子、重离子),或粒子线与光子的联合放疗,由于其有利的剂量学特性而受到青睐。粒子线允许对肿瘤进行高剂量放疗,并可降低对肿瘤附近重要脑部的放射性损伤。
文献来源:PALMISCIANO, Paolo, et al. Primary skull base chondrosarcomas: a systematic review. Cancers, 2021, 13.23: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