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中国旧体诗歌发展历程

今天来给大家讲点理论的东西。
中国在诗歌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第一!我想十个莎士比亚都比不过一个李白。
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中国诗歌的发展状况,从先秦时期,到现在。
咱们就以时间顺序来看。

先秦:诗歌的出现与《诗经》《楚辞》
对于中国第一首诗是什么,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人说是: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ròu。——《弹歌》
但还有学者认为:就这?太短了吧,游口歌还差不多。
接下来的这首,就是比较长也比较被认可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这两首相差不多,距今4000多年,大概是尧的时代。
我更认同第一首,毕竟按古音算也是押韵的啊。
还记得北岛的一首诗《生活》,就一个字:网。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诗经》和屈原《楚辞》。
《诗经》收录的大概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时候的民间诗歌,事实上《诗经》是有删改的,其中的诗都是由采诗官游访民间供君主参考的,可是有的诗确实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孔子大骂“礼乐崩坏”,把《诗经》删改成311篇。
可是有的人会问了,中学不是说《诗经》是305篇吗?也叫《诗三百》,哪里多出来的六首啊?
事实上,这六首诗是“笙诗”,也就是说这些诗有题目,但是没有内容(多半是失传了),这六首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这是大学语文,大学应该会教的。
《楚辞》严格意义上应该说是屈原开创的一种文体,后来的刘向,东方朔,宋玉也是这方面的大佬。
所以,我觉得大家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是不对的,应该加一个限定——文人诗人,你不能说农民工匠这些人就不能写诗歌了吧。

汉、三国、两晋:乐府与个人的四言、五言古体诗
汉代最牛的诗歌机构莫过于汉乐府了,比如大家熟知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时候大家都偏五言,直到东汉,四言诗才不断兴盛起来,比如我们非常熟知的曹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汉·曹操《短歌行》
这个革新,有点像《诗经》,《诗经》大部分也都是四个字一句。
接下来,也就是三国两晋,由于战乱不休,诗歌发展到了瓶颈期,除了一些名士喜欢创作诗歌,百姓几乎很少有时间写诗陶冶情操。此时的文人,也都比较喜欢作一些五言诗,比如《古诗十九首》,我估摸着这本书的年代大概就是在汉和两晋之间。比如谢道韫,陶渊明这些人都很喜欢写五言诗。
古体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兴盛起来的,且对于句式,断句,句法也有了一些经验,格律诗词马上就要出现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渊明
南北朝:格律诗词的出现
我认为,诗、词这两个东西是一起出现的。
诗,大家公认都是宋齐梁陈时期。
南齐永明时期,出现了一种时代体裁,讲究声律和谐,称为“永明体”,这就是格律诗的雏形,后来经过梁陈文人,与唐代以杜甫为首的文人之手,奠定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格律诗。
但是对于词,那就说法不一了,有人说是六朝乐府,有人说是唐朝,甚至有人说是东西周事情。
而我觉得词应该是六朝的产物,这一观点也是王步高教授的观点,可惜斯人已逝,但遗志永存!当然现在中学规定是唐朝,这点首先大家要明白,不要看了我的文章就装着很厉害出去装蒜。
别急着杠,先看我的分析:
众花杂色满上林。
舒芳耀绿垂轻阴。
连手躞蹀舞春心。
舞春心。临岁腴。
中人望。独踟蹰。——梁武帝萧衍《江南弄》
美人绵眇在云堂。
雕金镂竹眠玉床。
婉爱寥亮绕红梁。
绕红梁,流月台。
驻狂风,郁徘徊。——梁武帝萧衍《江南弄·龙笛曲》
游戏五湖采莲归,
发花田叶芳袭衣。
为君侬歌世所希。
世所希。有如玉。
江南弄。采莲曲。——梁武帝萧衍《江南弄·采莲曲》
这三首《江南弄》,句子数量相同且每句字数相同,前三个七字句都押同一个韵,第四句都重复第三句末尾三个字,并且后四个三字句的押韵都有别于前面三个七字句,哪句押韵也是相同的。这是巧合吗?想想都不是。
那么有的人就会问了:“我写诗的,这根本不合格律,词也是有格律的,不要以为词是长短句就主观臆断词没有格律,所以,这不能算是词。”(爷最讨厌你们这种唯恐天下不知自己会点三脚猫的功夫就敢出来装大师的人!)
道长还不至于糊涂到不知道词有格律,没错这三首词很明显不合格律,比如没有押平仄韵的硬性规定。
可是敦煌曲子词是词吗?公认的是嘛!
那么敦煌曲子词有格律吗?公认的没有吧,你说对吧,是没有的吧!(病娇现场[滑稽])
那你怎么能说没有格律就不是词了呢?那你岂不是双标吗?
所以,这一类六朝时期的、没有格律的词,应该就是词的雏形,且我们也应该把他们成为词。
但是,在座的各位不要以“没有格律的词也是词”为借口,填词不按格律写,我们是新时代的人了,既然词已经发展完全了,我们就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词!
还有很多的《江南弄》,不是萧衍写的,是沈约写的,说明肯定有一种格律已经在文人之间流传了,也都和这种格式一样:
邯郸奇弄出文梓,
萦弦急调切流征(疑误)。
玄鹤徘徊白云起。
白云起。郁披香。
离复合。曲未央。——刘宋·沈约《江南弄·赵瑟曲》
罗袖飘纚拂雕桐。
促柱高张散轻宫。
迎歌度舞遏归风。
遏归风。止流月。
寿万春。欢无歇——刘宋·沈约《江南弄·秦筝曲》
阳台氤氲多异色,
巫山高高上无极。
云来云去长不息。
长不息,梦来游。
极万世,度千秋。——刘宋·沈约《江南弄·朝云曲》
杨柳垂地燕差池。
缄情忍思落容仪。
弦伤曲怨心自知。
心自知。人不见。
动罗裙。拂珠殿。——刘宋·沈约《江南弄·阳春曲》

唐、五代十国、宋:诗词的兴衰
唐朝是诗的时代,宋朝是词的时代。
唐朝的诗写的普遍比宋朝的好,宋代的词写的普遍比唐代的好。
你去看看唐朝的词,数量与诗极其悬殊,再去看看宋代的诗,比起词肯定少一些,但你看质量就不敢恭维了。。。
也许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和文化中心的转移,江南地区的思想文化自唐以来不断发展,直到宋代到达鼎盛。
可是,南渡之后,词人填词风格游典雅婉约普遍转为离愁别绪,家国仇恨,最典型的就是李清照。
且这段时间,文人诗词逐渐变得规模化、组织化:
这个时候,中国出现了第一本文人诗词选集:花间词。
且出现了中国第一个有名称的诗文派别:江西诗派。此诗派尊杜甫为祖,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为宗,合为“一祖三宗”。
元、明:元曲与昆曲
诗词几乎衰落殆尽,元朝统治者一方面接受汉化,一些蒙古族文人开始创作诗词,但是文学价值低的一批,另一方面打压汉族文人阶层,搞文字狱,极大地影响了诗词创作,只有一些南宋遗民如张炎之类的词人暂时扛起了诗词复兴的大旗。
也是这个时候,元曲兴盛了起来,代替诗词成为主流创作文体,一些文人也开始创作元曲,虽然在当时“俗文化”中,也出现了一些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但仍不敢同诗词往日而语!
到了明代,昆曲出现了。
大家都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似乎没有人注意:“明曲”——也就是“昆曲”。
昆曲可以说是中国诗词“雅文化”衰落后的“复兴之主”,但最终还是被京剧打败(俗文化全场MVP),到现今还是一蹶不振。
昆曲不同于国粹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它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文人创作,融入诗、词、曲三种文体,可谓是“雅”的再兴起,也算是诗词文化真正的振兴吧,你去看现在的昆曲,认真看一下你就会发现,里面的唱词,一般都是格律诗,词牌,曲牌组成的。

清:诗词“假”复兴
既然是复兴,那我为什么说是“假”的呢?
没错,这个时期出现了了“常州词派”与“浙西词派”两大规模极大的词学派别,虽然提出了一些比较前卫的诗词学术思想,但他们这群人除了张惠言,刘熙载,陈廷焯这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只会讲理论,真正写起诗词来我感觉我都可以碾压他们(不谦虚了)。
而清朝诗词的中流砥柱,毫无疑问就是纳兰性德,他的词是真的有宋词的味道,而我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如果说纳兰性德是宋词的一脉相承者,那么我认为他就是唐诗的一脉相承者:
他就是——黄景仁。
非常不知名啊,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但我相信你看了他的诗之后,绝对会对他印象深刻: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清·黄景仁《绮怀二首》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这句就很唐诗)。——清·黄景仁《别老母》
汝父年来实鲜欢,牵衣故作别离难。
此行不是长安客,莫向浮云直北看。——清·黄景仁《幼女》
完胜那些整天玩文字游戏、就会说大话的鬼。

近现代
新文化运动开始,新体诗蓬勃发展,传统诗词又开始衰落,但仍然有诸如胡适先生,毛主席之类的伟大诗人,执古御今,持经达变,改革格律诗词,用新的文风创作旧体诗词: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近现代·胡适《朋友》
更不伤春,更不悲秋,以此誓诗。
任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月圆固好,日落何悲?
我闻之曰,“从天而颂,孰与制天而用之。”
更安用为苍天歌哭,作彼奴为!
文章革命何疑! 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
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
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近现代·胡适《沁园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毛主席《满江红》
我也试过这么写,很好玩,很好笑,哈哈哈。

当代
在这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时代。
虽然说诗词文化已经不同往日了,但是诗词文化还是在不停地超前发展。
全国各地诗词学社遍地开花,并且很多诗词学者开始向网络新媒体方面发展,了解诗词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我认为,诗词现在的发展还是不够可观,主要有一下几点:
有些人净整窝里斗,不愿把自己好的的思想分享给别人,更不愿意和其他人的好思想有机结合,尤其是一些自恃大师的“伪大师”,失真啦!
一些机构不断组织比赛,表面上好像推动了诗词发展,促进了文人对诗词的创作,事实上却把诗词功利化,以致于有些居心叵测之人不抒发真情,为了写诗而写诗,为了获奖而获奖,且一些比赛过于苛刻规则,限制韵部,体裁甚至是关键位置用字,本质上其实就是玩文字游戏,失真啦!
现代科技过于发达,甚至出现了“作诗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疯狂化用前人诗词,事实上就是辞藻的堆砌,浮华无真情,甚至连一些在诗词方面有点成就的人都写不过这些机器人,导致很多人“请”机器人帮忙作诗,沽名钓誉,失真啦!
初学者学了半瓶水,就敢出去装蒜,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结果多行不义必“自闭”,失真啦!
李小龙为什么那么能打?手是咏春,三角形拳理,连消带打,稳定不可破,腿是空手道,弥补咏春腿法之残缺。所以说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和和气气地把大家的糖果都摆在草地上一起吃呢?一个只吃巧克力的人,不腻吗?
不止一个人来建议甚至请过我去邀请比赛,但我都是婉言拒绝,不去参加,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这些比赛有点禁锢了诗人的思想,另一方面是我不想趟这滩功利的浑泥,不然我这个“青玉”就不是“清欲”是“情欲”了。。。
这种机器人研究出来有什么好处?!我用过这种机器人,写出来的诗单看文字怎么会那么美啊!但你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它几乎都是化用,不就是把一些比较美的词堆在一起,注意一下语法嘛!你以为我不会啊!但是要真正写一首有情怀的诗词的话,你不会,我还会。
功成不居,披褐怀玉,真正有成就的人都知道要谦虚,把自己隐藏起来,毕竟站得高,你还乱跳,摔的疼!那么你们这些初学者呢?明明站的低,还要奋力跳到更高的地方,那摔的更疼!

诗词的千层套路
你用一生也的学不尽
但这些,已经足够你玩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