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2013年教育部审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5、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 说教法学法 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2、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 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出示课件图片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新知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了圆的基本特征。 2.画圆。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学生小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自由画,稍后,老师评价学生画的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用手画,借助圆形物体画,用圆规画) 师:比较一下,用什么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圆规画圆) (2)尝试画圆。 学生操作,每个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每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画的圆放在一起,相互欣赏。 师小结: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上。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来体现画圆的方法多样化 3.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1)探讨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探讨半径。 在你的学具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 师小结:像这样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3)探讨直径。 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像这样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的过程,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和掌握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体验自主感悟新知的过程。 (四)、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教学反思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我事先也准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等都能找到圆的足迹,让学生知道圆在生活中很多很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剪一圆形纸片,二是寻找生活中的圆。通过这两个任务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 4.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的不太准。 (2)自主探索环节效果不太明显。 (3)学生预习不到位,今后需要加强预习的指导。 以上,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