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制造厂,应该进行变革了
主要是最近已经看到一些东西,思考了很多。
钢琴教学市场,利益群分,是不一样的。
钢琴制造厂,是一个面。其核心的利益面,就是钢琴的出厂价,同时,极端依赖学生群体数量。
中间环节,经销商,代理商,琴行机构,钢琴老师。
中间利润拿走大头。
一般来说,5W左右钢琴,出厂价也就是1W多点,剩下的全是中间利润。
最后的末端环节,钢琴老师,教学课费收益(这里我把钢琴老师,分到了两个种群)
基本的利益需求,其实是各不相同。
琴厂为什么会在原始的钢琴教学体系里,把大部分甚至绝大多数利益放出去呢?
因为不得不放。
这里头有个我说到的东西,生源,量。
是掌握在中间环节的,不掌握在“教师”群体手中。
这是我在这个行业方面理解上的问题。
我们能够看到的利益诉求,其实仅仅只有表面的一层,在深层次,则涉及到了违法违规的黑灰地带,并且,这个黑灰地带的经济利润,才是整个钢琴教学的核心收益。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一直都讲这些的哈。来来回回就是那些狗屁倒灶事情。
就是非法集资。
对于机构的组织者,是把学生课费,以及附属性收益,直接拿走挪用,进行有门槛,高收益性的的经济活动。
这种经济活动的营利性,是正常商业活动的5到20倍。
然而,想要追求这种经济活动的盈利,需要体量,也就是说,得有很多老师,很多学生。
趋于逐利的目的,获利者群体,在获得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在进行大量的花销。
这笔花销,就用来塑造大量的教师群体“数量”,以及学生“数量”。
也就是说,实际上,学生,是掌握在资本手里的。
而对于琴厂来说,就不得不给资本让利了,因为。。资本掌握了最核心的盈利要素,数量。
甚至于,是受到要挟于逼迫。(琴厂师傅跟我讲的)
教学质量因为教学数量扩增而降低的事情,这里不讲,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给琴厂看的。
是给琴厂,谋生路。
为什么说是给琴厂谋求生路?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今年状态不对。
受到两个因素影响。
一方面,是政策方面,官方的美育纳入中考,打破了钢琴教学产业长期的虚假宣传(这就是我说的资本大量投资的一部分),官方评测体系出现后,以及明确了反对考级的评价体系,使得原本其他乐器种类以及音乐形式被压制,钢琴一家独大的情形破灭。
2022年7月开始,钢琴新生潮断掉了。
在整体音乐学习者,略有提升(总体经济环境不好)的基础下,钢琴的新生,直接断流,少掉的新生,直接进入到其他种类乐器以及音乐形式里,甚至,原本学习钢琴学生,转学其他乐器,这种极端情况也出现了。
这个过程里,我们也能够看到资本强大的舆论操作性。
2020年,就已经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开展试点工作。
但是,出于资本强大的洗脑宣传能力,钢琴教学产业的体量,一直持续到2022年初。
别看整个2020年,到2022年,2年多时间里,钢琴教学总量好像不是很多,但,这是收到了疫情影响的结果,从教学种类的比率来说,钢琴一直都是统治级别的。
但,2022年,政策公开,美育纳入中考,全国普及后,立马就把钢琴的统治现象终极。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音乐教学市场的构成,百花齐放才是正常的。
钢琴,本身从其独特的音乐属性来说,就应该是少数人,甚至极少数人学习的种类!
这才是正常!
也就是说,从1980年起,到2022年,我们的音乐教学市场,从未正常过。
扯远了。
讲第二环,如果说,在政策上,打了资本一个措手不及的话,资本之后调整回来,其实是可以挽回一部分局面的。
但,之后资本被踢出局了。
2020年末,2021年初,我们在教培产业有个新的规定,课费必须进入专项资金监管账户。
不允许挪作他用。
原本的监管和处罚不严厉。
但是今年2023年,这项措施规定,严格落实,严格处罚。
其实就是为了防止非法集资。
然后,没有盈利性了,而且,最重要的是,非法集资,盈利的支点,房地产,直接破灭!
两项相加,在所有教培产业的资本,都在撤离。
谁都不愿意做冤大头。
也就是说,在政策,以及资本退场的前提下,已经意味着,整个钢琴教学市场的统治现象,彻底,在现在,以及未来,彻底消失。
而原本依赖资本宣传,洗脑,撒钱,所维持的生源市场,也消亡了。
也就是说!!!!对于琴厂来说,制约他们必须让利的外部条件,已经消失了啊
没人威胁,没人要挟了
那么问题来了,琴厂,还需要让中间环节,再去赚取大量的利润了么?
不需要了。
这是利益群体的对立性造成的。
琴厂需要的是有学生来买琴!
而现在是,学生数量稀少!
体量必然降低。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钢琴,需要着重考虑的,还包含了一个成本。
即,学习钢琴的成本,乐器的购买成本!
而130高度的中等程度的钢琴,售价5W左右,但是出厂价才1W出头啊。
三角钢琴,才2W.
120高度,或者118高度的钢琴,才几千!
出厂价才这么多!
对于消费者而言。
原本购买端,需要支付几万块,现在变成了几千到1W出头。
那么,是不是预期的学生群体数量,可以上升?
这是对于琴厂有利的吧?
总的销售价格低了,对于琴厂没有丝毫损害,但是增加了学生数量,并且在国内竞争环境下(再怎么降低价格,钢琴学生的总数量都会降低)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而害处根本没有哦。
原本,琴厂的降价,或者说,直接曝光出厂价,是不允许的行为。
因为少数学生获利,在宣传上面,他们比不过资本撒钱。
但现在,资本没了。
并且,原本的少数学生群体的获利,转变成了。。。比例更高)总学生量降低(.甚至大部分。
这时候,其所起到的宣传作用,大部分是正面的。
完全可以抵消,所谓代理商,经销商,琴行机构,以及钢琴老师,被剥夺剥削中间盈利的负面效应!
这是我所讲的,琴厂直接以出厂价,出给学生,降低钢琴购买价格,增加预期学生群体数量,以及获得更高的国内钢琴销售竞争力,所带来的好处。
这是基础端。
更高端呢?、
其实应该是要合作。
基础端,其实就是琴厂,单独考虑自己,但是得罪了,琴行机构,以及钢琴老师。
而高端,则是要合作,让钢琴老师群体,也获益(其实就别考虑琴行机构了)。
这种合作,其实就是以某种利益,抵消,原本的钢琴销售的利益分成。
由于资本消失,其实琴行机构,不用考虑了,只要考虑老师就行。
那么,这种合作的内容呢?其实是教学。
我曾经说过的,由于资本的逐利,导致的教学体量扩张,导致教学质量劣化。
目前绝大多数的钢琴教学,其实在教学端的技术知识方面,属于是卑劣到无法看。
能够提供合格的技术知识进行教学的钢琴老师,在整个钢琴教学市场,几乎没有。
甚至音乐学院所教导的内容,与真实的市场需求,完全脱节!
琴厂,具备非常庞大的体量,同时在销售端,是最源头的!
完全可以联合钢琴老师群体,慢慢推演出,真正具备教学质量的教学内容。
使其在内容,以及形式上,符合最新的校内评测,以达到满足美育纳入中考的需求。
这种需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时效性。
即,固定周期内,在教学标准上,符合校内美育纳入中考的需求!
现在的钢琴教学质量的状态,是学习钢琴,3到5年,才能够勉强达到相关标准,甚至很多还不达标。
而其他乐器种类,往往低于一年,甚至优势类的项目,低到3个月到半年!
钢琴的预期教学周期,必须得在相应标准下,压缩到一年以内,才有希望。
在美术,体育,音乐,统统属于美育纳入中考的项目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给单独的音乐,太多的学习周期的。
不能再短期内达标,那就是没有竞争力!
就不会有人选!
哦,这不是说什么兴趣爱好就没意义的了,而是兴趣爱好,现在要建立在,优先满足标准的前提下。
否则什么都别讲了,没人是傻子!
对于钢琴老师,其实很多老师,就是连思维模式都没有转变过来,还是按照以前的考级一套套,所谓的狗屁高抬指基本功在那里教。
而琴厂,可以在思维模式,以及合作环境上,提供便利以及引导。
最终,如果经过一到两年的转变后,应该会有相当部分的钢琴老师,转变教法,获得优势,以及活路。
可以使整个行业,从原本的近乎灭绝,改变为,具有一定的市场体量(不可能回复到从前,别小看资本的宣传能力!)
当然了,整个过程,琴厂如果进行,那么其实仅仅是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没有琴厂参与,整个过程,依然会缓慢的经过教学,变革。
大概就这样吧。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