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黑马君的烧拍回忆录 26~30

2023-07-03 16:51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第26块:陈建安限量

结构:淋巴面材,力材和大芯都是阿尤斯。纯木七层。

是啊,蝴蝶的特注基本都有着类似的味道,无论是纤维板还是纯木板,比如这块纯木七层的陈建安限量。优于市场版同等结构的清晰感,持球很不错的同时,明显加强了发力后的蹦弹感,使得杀伤力进一步提升。黑马君都感觉,这把陈限量对比很多芳碳板,底劲还更胜一筹。这种内里三层接近等厚的纯木七夹,少有这般澎湃底劲的。

但是呢,相对于红双喜的特制506来说,陈建安有点硬弓的感觉,发力门槛会高一点。但拉冲后球质很是厚重。不过我当时放弃的原因是:6.7mm左右的板身还是偏厚,小球,包括反手拧拉都是显得有些模糊、不够轻巧。习惯薄板的球友可能会嫌弃这点。

第27块:蝴蝶Innerforce Layer ALC.S

代表人物:顾玉婷

结构:安哥利面材、云杉力材、蓝芳碳、阿尤斯大芯。价格:约1057

当年女队还有另外一位打这个板子。一开始她让推荐比Innerforce Layer ALC更硬的,我想着Inn ZLC配狂飚她又觉得不舒服。那就推荐更持球的外置芳碳,也就波尔ALC或梅兹芳碳了。但后来,她试用成功的反而是Innerforce Layer ALC.S。这是有点意思的。因为5.5mm厚的alc.s,很多人认为比Innerforce Layer ALC软,但其实它用了安哥利面材和云杉后,变得硬实很多,近台拍打的速度也比Innerforce Layer ALC快。只是说,做得确实太薄了。所以退台拉球容易显得乏力,除非你主动发力去激发球板整体形变。不然退台了,真的比Innerforce Layer ALC或ZLC显得不得劲。

但是,它的反手非常舒服。拧、撕,都相当给力,这是同系列中我觉得最舒服的反手。容错高,旋转又特别好。这个其实跟它的“薄”也有莫大关系。蝴蝶官方对此板的描述更多集中在:增加旋转量,以便在相持球中占据优势;推荐给近台推挡增加更多旋转量的选手。

第28块:掌纹VR

代表人物:李尚洙

结构:鸡翅木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大芯、云杉力材、鸡翅木面材。五层纯木

据悉,该系列已停产。鸡翅木,又硬又重又弹。云杉力材,也是有弹弓效应。总而言之,这是一款硬度和弹性突出的底板。真的是很蹦弹,你很难想象一款纯木五层底板的弹性和力量感如此猛烈。在塑料球时代,照样秒杀多款芳碳板。怪不得2019年年底的世界杯李尚洙还用着它!

可能是这个时代最给力的五木?!


手感上竟然有些通透和蓄力的特注味道。但鉴于面材确实硬,对于喜欢抡弧圈的黑马君来说,其实不太适合。因为动作大了,你要连续拉冲就有些费劲,适合动作比较紧凑的。本来我还可以通过这块底板来调整自己的动作的,但奈何手柄的握感总是有些滑,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地方的。

第29块:TSP Swat Power

代表人物:丹羽孝希

结构:淋巴面材+五层阿尤斯,内里三层几乎等厚。纯木七层。

结构上,可以视为跟斯帝卡CL一致。面材经过了熏制(类似炭烧)之后,击球感显得比CL脆爽,近台一速更快。一开始打的那块,手感上清晰到有些惊艳。而且,当时价格是300出头,非常便宜。后来从TSP合并到Victas,就贵了不少。6.6mm左右的厚度,保证了支撑力、刚性、速度以及力量感。但是呢,退到中远台,其实一体化的程度和底劲上限不如CL来得彪悍。如果集中于中近台,还是很不错的选择。丹羽孝希在一届世乒赛上用过,可以视为丹羽孝希纯木的前身。

第30块:骄猛36.5 ALX

结构:寇头面材+ALX纤维层+淋巴过渡层+桐木大芯。5+2

大致风格跟林高远ALC相似。就是:寇头面材能保证起码的一速,台内球方面相对通透易控。而且,都是外置纤维板中比较持球的,这是关键点。那么具体对比林A,有什么不同呢?小力量下,它没有林A轻弹,弧线反而有点短。但发力了,形变比林A大,更容易打出“喷”的效果。所以黑马君觉得,它更适合喜欢发力拉冲的人。具体的评测可以参加:【尝一口鲜】骄猛 36.5 ALX:掌控力至上


黑马君的烧拍回忆录 26~30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