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英烈:李大钊 【记去年清明“青山奠”】

我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大钊
第一次认识李大钊是在六年级的语文书中,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创作的一篇散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也让我感受到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和爱护,还有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于是,在这“雨纷纷”的日子里,让我表达对李大钊先生的敬意!
李大钊同志生于1889年10月29日,卒于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被捕,入狱后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临刑前,李大钊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生前曾撰写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这也成为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正如他经常所说,“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和战士,还是20世纪初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内容涉及诸多领域,为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在李大钊同志逝世94周年的2021年4月28日,俄罗斯保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公布。“哪怕付出生命也要追寻真理”这是李大钊毕生的信仰。
李大钊的忠诚、担当和奉献精神,体现在他对党的革命事业的鞠躬尽瘁上,体现在他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上。在疫情期间,我们虽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给我们核酸,但我们能在家里安心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奉献!
先烈永不忘,立志更坚强。祭奠英烈:李大钊!向您致敬!
2022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