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0.3 资本主义商业的形式。商品交易所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3、资本主义商业的形式。商品交易所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商业的形式 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也发展起来。批发商业是产业企业和商业企业间的商业,零售商业则把商品直接卖给居民。
商业同工业一样,也进行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中小资本家被大资本家排挤的现象,在批发商业中有,在零售商业中也有。在零售商业中,资本积聚主要是通过建立大的百货商店和专业商店实现的。百货商店经营各种各样的商品,专业商店则只经营一种商品,例如鞋子或衣服。
同类商品的生产使商人有可能按样品经营批发商业。大批同类商品[1]在商品交易所按规格和样品进行买卖。
商品交易所是特种市场,在这里买卖着大批同类商品,集中着几个国家往往甚至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对这些商品的供求。
在交易所中,作为资本家交易对象的商品,不直接转手。通常进行期货交易:卖主负责在一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的价格,把一定数量的货物交给买主。例如春天棉花还未播种时,就订立购棉合同。在交易所订立合同时,卖主预计该商品的价格到期将会下降,可以得到差价,而买主则预计价格将要上涨。在交易所中,往往卖主根本没有所卖的商品,而买主也不需要所买的商品。因此,商品交易所是经营投机商业的场所。投机商人买卖那些同他们毫无关系的商品的所有权。投机行为同资本主义商业的整个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这种商业的目的不是满足社会需要,而是获得利润。在投机商业上发财的主要是大资本家。这种商业使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主破产。
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相当流行分期付款的买卖。商业公司企图用这种办法在群众购买力日益下降的情况下局部地缓和商品的销售困难。但是,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因为随着分期付款商业的发展,居民用去清偿以前所欠货款的现金势必日益增加。分期付款商业往往被资本家用来高价推销劣货、陈货和消费者不需要的货物。常常有大批不能按期还债的消费者不得不用自己的财产清偿债务。
注:
[1] 棉花、亚麻纤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橡胶、谷物、糖、咖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