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米 11 Pro & Ultra:小米式旗舰的进化之路

2021-03-30 10:33 作者:传翊出品  | 我要投稿

小米11 Pro & Ultra,小米终于找到属于自己风格的高端产品节奏的新旗舰组合。

这么多年来,小米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高端产品的突破口。在早些年里,小米一直在摸索所谓“高端”的可能性,推出的旗舰里频繁出现别家高端产品的“影子”,但那些年的结果其实大家都有看到,收效并不是特别良好。而且,受限于当年产品定义思路上“为了卡某个价格段在某些规格特性上所有缺失”,小米一直被认为在旗舰机上反而不够“有决心”,总要在某些地方省点钱。在隔壁几家品牌分别在4000+市场里都有些建树的时候,3000档对小米来说曾经是个坎。

去年的小米10,是一次完美的转折点。

现在回往小米10系列,可能是去年的各家高端旗舰产品里“产品辨识度特色”最少的一家,但它却是在3999起同价位段堆料最全面的一部:对,就是堆料。既然小米在曾经的主流价位段市场可以凭借堆料吸引一大部分用户群体,为什么高端机总是唯唯诺诺的堆得不够“实在”?小米在探索了一些其它品牌的优势类型产品的市场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类产品后,坚定的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战线上:堆料。小米去年的财报显示3000+以上的产品(主力就是小米10系列)全年销售接近1000万部,结果代表了市场的认可。小米11系列继续走起这个路线,例如3999起的小米11,你可以说它并非这个价位类型市场里的最佳产品(例如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小米11在同价位段上已经算是影像部分比较弱的产品了),但包括性能、屏幕、周边的综合搭配,3999的小米11开了个好头:这就是小米式的旗舰。



但堆料往往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设计的综合美感的部分。大概也是多年小米用户购买力选择的原因,小米也开始意识到设计在小米不过是锦上添花,核心还是要高配堆料。于是在小米11 Pro & Ultra 的身上,看到了非常小米式的产品组合:在小米11核心规格已经很顶的情况下,加强还能加强的细节(例如新的电池技术、充电体验、IP68等),大幅改善小米11相对缺乏的旗舰机必备特性影像功能:两部机器都上了 1/1.12 英寸超大底的 GN2+OIS 组合,两部机器都有超广角/主摄/5X潜望式长焦的全焦段组合。两部机器以影像核心作为产品功能特性上的最大差异化对象:同样的主摄,小米11 Pro 搭配的是1300万超广和800万5X潜望式长焦(虽然是 OV08A10,不过前面提到过用下来后发现这大概是市面成像素质最好的 OV08A10 潜望式长焦);小米11 Ultra 则非常暴力的加入了三颗主摄级别的 QuadBayer 传感器作为三焦段搭配:GN2 + IMX586 + IMX586。昨天大家已经看到实拍的样张了,即使在当下小米依旧不算是影像调校算法表现最好的厂商,但硬实力还是很好的彰显了什么叫“底气”——况且,已经在影像投入了大把人力的小米在这些年旗舰产品上的调校提升有目共睹(具体表现就是旗舰机型是真的可以拍照做得很不错的),这套“暴力级别”的影像组合进入市面第一梯队,没有什么疑问。



遗憾不是没有:超大模组尺寸的 GN2+OIS 给这两个机器都带来了“不太和谐”的后背设计。对比于小米11 Ultra 三颗超大模组堆叠之下干脆在旁边又加了一个后置副屏来形成相对视觉比较和谐的设计感,小米11 Pro 的后摄模组其实大得更不协调一些——这个摄像头的整体大小比小米11还要更大一些。放在市面上的旗舰产品里,这两款产品绝对算得上的辨识度明显但不会让很多人觉得“好看”的产品。哪怕不用对比市面上一些为了设计而妥协摄像头模组规格的产品,对比 GN1+OIS / IMX598+微云台的 vivo X60 Pro+ 和另一家摄像头堆料狂魔华为 Mate 40 Pro+ ,小米这两机器的摄像头模组在设计上都算突兀得比较厉害的——但不重要,既然小米已经发现了堆料给自己用户群体带动的购买力远胜于设计,那就还是设计让位于堆料,以及一如既往的小米式的定价。4999 / 5999 的价格,在如此的硬件堆叠之上并不超出很多用户的预期,在昨天的预售开启后不少 SKU 依旧是一抢而空。经历了不同风格的探索之后,小米在把握自有客群的喜好方面,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在小米的客群市场里小米11有很好的硬件基础,所以大多数的规格直接照搬延伸即可,在 Pro & Ultra 上强化了一些细节:例如在小米9吃过亏的的小米准备在大电池这一条路上走到黑,而且这次也没有太过于牺牲机身厚度的部分,新的硅氧负极电池的加入,达成了机身厚度(电池容量密度比)/ 充电功率 / 实际充电时间的三合一,尽管只有67W的功率,但 5000mAh 能够以 36 分钟的时间充满(小米的朋友说后面还能通过OTA继续缩短充电时间),你看就已经没有很多用户抱怨为什么没有 120W 这件事情了——大家回到实际充电时间的比拼上,远比一个纯粹的功率数字有意义,况且这还是个 5000mAh 的电池。而实际上,这两款手机的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厚重(尤其是 11 Ultra),那个视觉感“爆棚”的摄像头模组+副屏给了很多人“超重”的视觉感,但其实机身厚度在9mm之内,陶瓷机身加持之下握持感依旧不算夸张。这个细节上,硅氧负极电池算是立了大功的,而我也愿意把它看成是小米 11 Pro / Ultra 上对用户体验最有改进价值的技术之一。



小米现在的产品路线更加坚定了,不在环顾四周看看别家厂商都在做什么,而是终于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既然多年的耕耘已经养成了这么一片喜欢堆料的用户沃土,那就不妨一条路走到黑吧。当然,USB 3.1 的缺失还是有了一点遗憾,而且针对小米以后想要做的多屏协同而言,USB 3.1 / DP 输出是必备特性,建议下一代旗舰考虑加上。在前面的微博提到过,小米只要能够转化它的老用户群体里的一小部分,它的旗舰就能有很好的销量——它可能未必要考虑其它品牌的旗舰到底怎么定义。在经过了小米10的产品实践之后,开始坚定的走起自己的节奏,不再瞻前顾后,其实,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小米 11 Pro & Ultra:小米式旗舰的进化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