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耽误的好片
不是影评,没有思路,就是想到哪算哪~~
B站负责电影采购的主管和我的品味非常接近,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采购的都是大家口中的高分片吧。
当年就看过内部放映和点映,再加上网站上看的,这是第四或第五遍了。不是一个强调深意的片子,但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导演,心思实在是太多了,能给你搞出无数的明示暗示象征隐喻,大家当看个了乐就好。
这部片子用了无数的从左到右的平移镜头,客观原因大概是剧组太穷,就有套滑轨还能出点效果(笑),主观原因大概是导演像通过这种类似卷轴的画面感,表达一种情绪。什么情绪呢,这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小人物们的群像。他们贫穷,但不困苦;努力,却改变不了现状,调色上的浓墨重彩,加上背景的暗色调,也构成了片子的基调。而做钢琴,就是大家突破现状,不那么现实的一道光。
整体概念上,《钢的琴》和《光猪五壮士》有点相似,都是描写老工业基地衰退后,失业工人的生活。
这个剧给人的年代感是错乱的,比如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不等的建筑风格,杀猪的货车上年检标是1992年的,但是后来又出现了手机。下岗潮是在1999年,一直持续到2006年前后,也正是本片的时代背景——后下岗潮的东北。
关于钢的琴的票房,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确实10年前观众对于文艺片的接受程度是非常低的,但低到这个程度(600多万,而且是在豆瓣口碑爆炸的前提下)也是让人难以置信。不过大家也别太替导演担心,因为还能卖海外版权呢,亏是不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