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笔下的“最”端午。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的古老的节日。郭沫若在《蒲剑·龙船·
文人笔下的“最”端午。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的古老的节日。郭沫若在《蒲剑·龙船·鲤帜》中谈及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相传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据说屈原是在这一天跳进汨罗江自杀了,后人哀悼他,便普遍地举行种种的仪式来对他作纪念。这传说是很有诗意的。不过在古时在有些地方,也有把这个日子认为是纪念伍员的。例如曹娥的父亲便是以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死。大约伍员的死期也是五月五日,但后来却为屈原所独占了”。纪念的究竟是谁,我们且不去管它,如今端午节已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也是“一个人民的节日”(闻一多)。对每个人来说,尽管端午习俗在全国各地几乎是一样的,但是节日本身给人的感受却不尽相同。在作家笔下,端午节更是别有一番意趣和情调。 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端午是最有情趣的。在《端午日》一文里,沈从文先生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湘西过端午节的热闹场面。“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概括式的描绘,主要是为了突出端午节历来如此的热闹气氛,全茶峒的人,妇女、小孩、农民、商人、水手、军人、税官,有身份的没身份的,在此时似乎都抛开了身份、生活方式、情绪等方面的差异,投入到一种集体的节日狂欢中了。 这里的比赛体现的是精神上的追求,却富有情趣。作者以“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和“牛皋水擒杨幺”为喻,说明比赛的紧张激烈与宏大规模。即便比赛的胜利者,得到的奖赏仅仅是“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但众人仍然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可见,边城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实在极度匮乏,一年之中的几次节日狂欢,已经是他们精神上能够得到的最大奖赏了。 俗话说“八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我国幅员辽阔,民风民俗更是各有特色。在文人的笔下,最能体现出各地端午节风俗特色的要数丰子恺和汪曾祺的文章了。丰子恺回忆小时候他们家过端午节的隆重,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母亲“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的肚脐眼里。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 汪曾祺笔下的端午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民间的风俗画面。汪曾祺回忆江苏高邮端午风俗,“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端午节的午饭也很有特色,“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成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小孩子是最爱玩的,因此端午节更受小孩子的欢迎。女作家林海音端午缠粽子是最富童趣的。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讲述了幼时用丝线缠粽子的游戏:“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地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穿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衣服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这样的端午节,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端午只是一个节日,可是由于地域不同,处境各异,在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端午风情也异彩纷呈,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