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2021-01-13 15:5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阅读着《安娜-卡列尼娜》仿佛让我置身于那风起云涌的19世纪中去了。时间倒退一百五十年左右,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0年的普法战争与后来的巴黎公社运动等等事件历历在目。

  可以说现在看着书的我回想着那过去的历史,不禁为现在的美丽与过去的变幻而感叹啊!

  《安娜-卡列尼娜》诞生于1873-1877年间,两线叙事着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弗伦斯基的爱情故事,列文与吉娣的爱情生活。

  说实话,我对那个时期的俄国上流社会生活倒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对于现在的我来讲,那种纸醉金迷、穷奢极侈、物欲横流的世界更多的是反感吧!

  安娜的爱情也是一样的,她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了吗?或许是的。不过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安娜与弗伦斯基的爱情倒是有另外一个点比较吸引我的,就是他们面对恋人时的语言对话与心理活动。

  以我的所见所闻来说,一百五十年前恋人之间的争吵斗嘴,争风吃醋与现在恋爱时会发生的,在形式与内容上感觉是没有什么太大不同的。

  这让我感觉十分有趣,爱情这种事物只要萌发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人身上都是有共通性的。是真正的不分国籍、年龄、种族、职业、、、让人普遍拥有的美好事物吧!


  而《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中让我感受到安娜虽是女主人公,但列文与吉娣这条线似乎都更重要。特别是带有托尔斯泰自传性质的列文这个角色,托尔斯泰借助列文这个角色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追求与精神探索。

  列文作为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思想是较为前进的,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是幼稚保守的。而从他说要写一本关于农业学的著作时,我就感觉这个角色是十分有趣的。

  列文想要搞清土地与劳动者的关系,这是困扰他的一个难点。农奴得到了“解放”,生活亦是其乐融融的,但为何生产效率还是这么低下?是土地的问题是劳动者的问题,还是生产工具与掌握生产工具的人的问题呢?

  当然作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我们,都可以从现实与课本中找出很多答案交给列文。因为我们往身后看,看到先辈们走过的道路,我们已经知道该走哪一条路。

  但列文不知道,一百五十年前的列文或者说是托尔斯泰是不知道的。这也是我特别关注列文这个角色的原因,我想知道列文的探索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同样列文与吉娣的感情线也是我十分关注的。这两个面对爱情都是手足无措的人,一阵手忙脚乱的场景让我都有点想发笑了。

  而那段吉娣生产的剧情更是令我记忆深刻。列文一顿操作猛如虎,让我笑得直捂肚。当然这不是嘲笑,是正如我上文所述。面对很多事物无论何时何地,人的行为表现都是有共通性的。现实中站在产房外面的父亲们坐立不安、撧耳挠腮的样子那还不是一样的。

  这正是我觉得读书的一大乐趣所在。你能把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所连接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相同的与不相同的,你知道的与不知道的。这真是很有趣的事。 


  最后我想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可能是几万字都总结不了它的。所以我也只是讲到了我个人感兴趣的部分与自己的理解。这部近八百页、八十余万字的巨作我看了也有一个星期才看完,而且也是第一次读,能知道的理解的不多。如果喜欢的话还是要自己去慢慢阅读吧!

阅读《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