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in:岚图汽车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新冠鼻喷药正加速研发
「智能汽车」
-岚图汽车、百度就汽车智能化达成战略合作
-eVTOL企业“时的科技”宣布已完成数⼗次倾转过渡飞⾏
「医药生物」
-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越来越近,新冠鼻喷药加速研发
-施维雅胰腺癌治疗药物易安达®在中国获批
「新能源」
-中国最大太阳能开发商首次转向N型高效组件
-LG能源将在德国建立全固态电池研发基地
「半导体」
-三星定目标将在2022年6月前开发出第六代11nm 1c DRAM芯片
-AMD和三星举行网络研讨会 探讨新款DDR5、LPDDR5X内存
「人工智能」
-马斯克:特斯拉将未来两年将扩大仿人机器人项目
-利元亨与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签约智能工厂项目
「更多硬科技」
-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
-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
智 能 汽 车
■岚图汽车、百度就汽车智能化达成战略合作
岚图汽车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汽车智能化展开深度合作。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驾仿真云、汽车安全、智能地图等业务领域展开优先合作。(36氪)
■eVTOL企业“时的科技”宣布已完成数⼗次倾转过渡飞⾏
2022年⼀季度末,“时的科技”E20 eVTOL 50%缩⽐验证机已完成倾转过渡飞⾏。作为国内⾸家采⽤倾转构型的eVTOL企业,时的科技宣布继2021年底发布全尺⼨⼯程验证机后,已完成从50%缩⽐验证机的⾸飞到数⼗次倾转过渡飞⾏。(36氪)
■媒体:激光雷达量产难,业内预计2024年才会大规模上车
随着各大车企纷纷加入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和部署,去年以来,被誉为“智能汽车千里眼”的激光雷达加快了上车步伐。2022年,国内将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市交付,不少观点指出,今年将成为国内激光雷达量产的元年。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日前,Innoviz中国区总经理苏淑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激光雷达量产的角度,2022年只是小规模上车,目前处于“从0到1”的阶段,能否迈过“1”这个门槛还有待商榷。言下之意,激光雷达的发展现在远未到大规模量产的水平。苏淑萍认为,如果年产50万台以上叫大规模,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的时间将会在2024、2025年之后。(21世纪经济报道)
医 药 生 物
■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越来越近,新冠鼻喷药加速研发
种种迹象表明,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迎来了关键时间节点。在口服药之外,国内也在加快新冠多肽鼻喷类药物的研发,此类药物具有预防与治疗新冠的潜力,有望成为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新武器。国产新冠口服药获批后,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对于新冠鼻喷药物的市场前景,有业内人士称,多肽容易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较低,新冠多肽鼻喷药物具有预防、治疗新冠的潜力,且方便携带使用,未来可作为OTC销售,应用场景更为广阔。(证券时报)
■施维雅胰腺癌治疗药物易安达®在中国获批
施维雅中国宣布胰腺癌治疗药物易安达®(化学名称: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与5-氟尿嘧啶(以下简称5-FU)和亚叶酸(以下简称LV)联合用于接受吉西他滨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打破了国内继1999年吉西他滨获批胰腺癌适应症后,近23年没有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方案获批的状况。(财联社)
■百奥泰:注射用BAT8009临床试验获批
百奥泰公告,公司药品注射用BAT8009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药品是百奥泰开发的靶向B7H3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拟开发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科创板日报)
■可食用荧光丝标签能识别假药
在线药店的爆炸式增长和供应链问题,使造假者更容易从假药或掺假药物中获利。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中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韩国研究人员用荧光丝蛋白创造了可食用标签,可直接放置在药丸或药液中。标签中的代码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读取,以验证这些药品的来源和质量。(科创板日报)
新 能 源
■中国最大太阳能开发商首次转向N型高效组件
近日,由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南宁吉昇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的南宁市邕宁区百济新平农光互补100MW示范项目。项目采用N型Tiger Neo系列双面双玻组件,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商——国家电投已将目光转向更先进的N型高效组件,或正式开启下一代组件选型的风向标,以实现光伏项目“提速增效”的目标。(上证报)
■LG能源将在德国建立全固态电池研发基地
LG能源表示,将在今年内在德国设立研发基地,以加速全固态电池的开发。LG能源执行副总裁Kim Je-young在一场电池研讨会上表示,公司正在推进其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LG能源的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聚合物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到2030年实现比聚合物基电池更先进的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科创板日报)
■晶澳科技奉贤基地DeepBlue3.0 Light高效组件项目顺利投产
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晶澳科技奉贤基地克服重重困难,历时2个多月时间,于4月16日顺利完成产线改造,DeepBlue3.0 Light高效组件顺利下线,将更好地供应欧洲、大洋洲等全球分布式项目。(科创板日报)
■SNE Research:2030年固态电池产能将达160.1GWh
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预计,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预计将从今年的2.1 GWh增长到2025年的30 GWh,再增长到2030年的160.1 GWh。在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上,固态电池预计从今年的0.3%增加到2025年的2%,再到2030的3.8%。(科创板日报)
半 导 体
■三星定目标将在2022年6月前开发出第六代11nm 1c DRAM芯片
三星已经设定了目标,即在今年6月前完成11纳米的第六代1c DRAM芯片的开发。据称该公司已经要求其研究人员停止或跳过1b DRAM的开发。(Businesskorea)
■AMD和三星举行网络研讨会 探讨新款DDR5、LPDDR5X内存
AMD和三星日前举行网络研讨会,探讨三星新款DDR5、LPDDR5X内存、AMD锐龙7000“Raphael”桌面平台内存超频等。另外,三星在本次会议上宣布,其24Gb DDR5芯片采用14nm DRAM工艺技术制造,该技术使用极紫外光刻技术,以减小芯片尺寸、提高性能潜力并控制功耗。目前24Gb DDR5内存量产时间尚未清晰。(Tom's Hardware)
■机构:2021年全球芯片销售总额增长26%,三星重返第一
据高德纳咨询公司报告,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总额同比大增26.3%,为5950亿美元。三星电子半导体销售额(732亿美元)时隔三年再度力压英特尔夺回市场份额冠军。两家公司的半导体市占率分别为12.3%和12.2%。SK海力士以6.1%(销售额364亿美元)排在第三,美光科技(4.8%)、高通(4.6%)、博通(3.2%)、联发科(3%)、德州仪器和英伟达(各2.8%)、AMD(2.7%)跻身前十。(财联社)
人 工 智 能
■马斯克:特斯拉将未来两年将扩大仿人机器人项目
马斯克日前透露,特斯拉将在未来两年内扩大仿人机器人项目。2025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实用性将逐年快速增长。随着擎天柱机器人规模化生产,成本有望下降。至于擎天柱机器人价格,马斯克表示,成本可能比汽车还低。(科创板日报)
■利元亨与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签约智能工厂项目
近日,利元亨与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内最大通信设备上市公司签约服务器智能工厂项目。此次订单涵盖仓储物流、装配、包装及数字化系统等模块,是软硬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新浪财经)
更 多 硬 科 技
■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据介绍,明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财联社)
■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
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两个阶段分别规划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财联社)
■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二氧化碳激光探测卫星,服务碳中和、碳达峰
4月16日2时16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也是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证券时报)
■华为:欧拉累计装机量已超130万套,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在欧拉开发者大会主论坛上,欧拉首个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长周期版本——openEuler 22.03 LTS版本正式发布,华为鲲鹏计算领域副总裁、openEuler社区理事长江大勇在会上公布openEuler系统最新进展。江大勇表示,截至目前,openEuler开源社区已发展330家社区伙伴,8403名社区开发者。目前openEuler累计装机量达130万多套,预计2022年装机量将达200万套。(上海证券报)
■Gartner公布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
Gartner发布2021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排名第一的亚马逊AWS份额较上年微跌至38.92%,微软、阿里云位居第二三名,市场份额均有所扩大。其中,阿里云在全球市场占据9.55%份额,排名第三;在亚太市场占据25.53%份额,排名第一。此外,华为云、腾讯云分别位居全球市场五、六名。(36氪)
■发改委:一季度国内新建8.1万个5G基站,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介绍,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建5G基站8.1万个,总规模超过150.6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54.9万个,总量达到841万个,具备了覆盖3亿家庭的能力。(上海证券报)
■小米与飞利浦多年诉讼达成和解
近日,多方信息显示,小米已与飞利浦就UMTS和LTE(即3G和4G标准必要专利)达成专利授权协议。这意味着,小米结束与飞利浦在多个国家的诉讼争议。根据公开资料,飞利浦曾因过高的专利费与小米产生争议多年,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对小米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小米采取反诉和专利无效等法律手段应对。业内人士指出,飞利浦的LTE/UMTS专利费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或是双方分歧的重要原因。(36氪)
■智慧芽:一季度科创板上市企业授权发明专利中位数29件 趋势稳步上升
根据智慧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科创板404家上市企业专利申请总量为12.4万余件,有效专利总量为7万余件,授权发明专利总量为3.8万余件。平均每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专利申请量约为323件,有效专利量约为174件,授权发明专利量约为93件。专利申请总量中位数为148件,有效专利量中位数为77件,授权发明专利量中位数为29件。(科创板日报)
硬科技 │ 今日最in
关注与硬科技各大领域相关的每日最新资讯,让读者纵览市场热点、技术动态、公司新闻、投融资信息、知产热点等全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