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08-11 01:49 作者:icefloww  | 我要投稿

孤独从来不会因为人们成群结队而消失,身为「个体」是注定要与之为伴的。

我和她的敏感却也因此而生。

仿佛这才是顺从孤独的产物。


"之所以会打破两人之间沉默的状态,是因为最近刷动态频率比较高,觉得如果是这个人可能会理解自己的想法,便发生了对话。"

亦如初见。

那一篇篇对她的观测,既是感同身受,也是给她的情书。

一笔一划间,摆渡了虚无,延展着思念。


"这样拉近距离会不会失去了关系的珍贵性?"

"会不会因为我的一些操作使它褪去了颜色?”

困境之后仍是困境。

跨过伪物,又成就新的伪物。

不由想起那时对后辈的言之拥抱。

便是对真物的诉求,又何故加以约束呢。


"你是我想要具象化的存在。

想让「你」更丰富。

对话,还远远不够。

见面,也不是我真正要表达的。

想有所接触,想肌肤相亲,想要着更多。"

与她的接触太过直觉主义。

不考虑姓名代号,不在乎社会关系,有的只是「你」、「我」两个个体。

纯粹的精神与本我,却难以维系现状。

越是理解对方,越会受其裹挟。

想要染上颜色,欲将存在具现。

这份承载着过往的情感,究竟会加速到怎样的境界?


就像我的情书只是表达对谁的喜欢,与追求无关。

我们的思想加速太快,以至于关系跟不上脚步。

关系...准确的说,是社会关系。

从三天前发生对话,到想要见面,想肢体接触,想灵肉交互。

内在相似,思想相融,欲求相通。

以至于一方提出便是必然。

那些哲学理念反倒成了助燃剂。

无不彰示着理想主义者的疯狂。

比起理性的定义关系、划分边界,我们更愿相信直觉。

这是怎样的情感。

脱离了社会角色与系,强力的留下印记。

不能放任对方成为彼此的伪物,随着时间重归虚无。

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