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弈竞争思维?

主笔 / 伟凡 责编 / 兰婷
这是 老周润伟志 哗哩号 第21篇原创文章
竞争也是博弈的一种形式,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基本技能。我们讲丛林法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进化思维。在四大要素中环境思维是指人无法脱离实际环境而独立存在,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生存思维是指生存等于价值。生存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可以交换的价值对象。
我们在群体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内部竞争也称为内卷,是为了引发进化。其目的是朝更好形式,更有效率,更低成本,更好体验方式前进。博弈就是竞争的总体含义,利益再分配,市场蛋糕的划分,最终形成利益最大化。它只会缓和,却无法消除,并永远存在。
普通人都要懂得学习一些博弈竞争思维,它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与公司领导,同事,与客户,供应商,那怕是与街边小商贩,也存在博弈的关系。在博弈思维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理论:

首先,囚徒困境。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算计,相互伤害,取得利益损失的最小值,从而也引发出纳什均衡。其原因出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多疑,缺乏坚定的信仰。在很多情况下弱者只考虑到自己的个人利益,忽略了对方或者集体大众的利益,而恰恰对方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就出现了双输的最坏结果。只有拥有极度信任和坚定信仰的强者,则会为此可以奉献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代价。

其次,零和博弈。
在大自然生存的竞争中,最终的结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能出现单赢的结果 。除非一方处于绝对优势,否则只是会以输,两败俱伤。零和博弈展示的就是这个原理,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竞争博弈双方通过谈判,妥协,达成共识,只去做选择维护自己局部的利益方案。从而1+1大于2,采用非零和博弈的理论。

第三,冷热水效应。
鲁迅讲过一个故事说: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很多时候,我们提议很难被对方接受。强者就会适时抛出一个更坏的选择,再给出适应的意见,解决方案,对方就会更容易接受。这也相当于寻找最优解。先难后易,以进为退,都是这个原理。
孙子兵法,是中华历史上最早对博弈竞争进行系统传授的书籍。日本软银的总裁孙正义,通过孙子兵法演化出,风林火山海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通过以上三个思维模型,大抵得出竞争博弈是一种心理战,心理压迫,其目的是争取利益最大化。
博弈本源是属于数学概率模型的一种分支领域,即可以通过筹码计算来达成竞争的目的。博弈在现实中也存在道德因素,在博弈中谁更接近野蛮方式就越能取得胜利,比如肉体的消灭。普通人在遇到绝境的时候,使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取得群体性的公共影响,导致肉体的消失,这是博弈最终的形态。
同时这也是十足的弱者思维。因为他消失了,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扣扣事件便是用最悲壮的形式进行了最猛烈地道德博弈。它对于社会来讲,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被国家法律所容忍。
强者的竞争是选择,利用信息资源的不对称进行的资源互换。是妥协,以退为进的从容自得,更是把“我”变成“我们”的利他共赢。
经验是个人可复制的历史文明行为。
规律是领袖对未来秩序的文化思考。
强者利用经验和规律取得成功的本质就是拼命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效率,大规模地时间复制。生产一个产权属于自己的,可以无限复制的产品,扩大销售渠道和销售量,不断地提高传播效率。所以越是强者,在博弈竞争上越容易获得最终胜利。比如万达和恒大,碧桂园的楼盘开发,就是这个思维方式,三个月拿地,三个月开工,三个月封顶,三个月销售,三年交楼。快拿快建快销慢交楼的形式,在华夏一二三四线城市大量收割韭菜。普通人永远都是在买涨,永远都是在跟风,被收割交智商税。

分享一句话:
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到底会怎样,因为这取决于我们今天所做的决定。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一万倍!强者之所以强,就是因为他们从不局限在固定的思维里,他们永远都在做破局者。
关注我,每天给你不一样的生活正能量。谢谢!
老周需要你 把文章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