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脑是一个超级建模工具?

2023-06-25 19:45 作者:元知意识  | 我要投稿

大脑是人类最神奇的器官,它赋予了我们各种感觉、思维、情感、创造等能力,让我们能够认识和改变这个世界。

但是,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又是如何理解自己和外界的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大脑的奥秘呢?本文将从建模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没有什么不是发生在大脑之中


什么是建模?

建模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计算机建模是指利用三维计算机软件来构建具有三维属性的模型,从简单的几何模型到复杂的角色模型。


建模是去杂抽简的一种抽象


大脑是一个建模工具?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神秘、最高级的器官,它控制着我们的思维、情感、记忆、学习、创造等各种心理活动。大脑可以被视为一个建模工具,它能够将环境中的各种物理资源(如光、声、气味、温度等)变换为各种认知资源(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并进一步加工、整合、存储这些信息,形成我们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和理解。大脑也能够根据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和目标,生成各种行为和反应,以适应和改变环境。


感观从何而来?

人的感观能力是指人通过感受器(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能力。

人有五种基本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每种感觉都对应着一种或多种特定类型的物理刺激,并有相应的感受器和神经通路。


视觉

视觉是将400-700nm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即可见光)变换过来的。眼睛中有两种光敏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负责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感受颜色,视杆细胞负责在光线暗淡的情况下感受亮度。

光线进入眼睛后,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结构,最终投射到视网膜上,刺激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产生电信号,沿着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枕叶的视觉皮层,形成视觉感知。


眼睛是将可见光变换成视觉的光感受器


听觉

听觉是将20-20000hz频率范围内的空气振动(即声波)变换过来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负责收集声波并传递到中耳。中耳包括鼓膜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负责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并放大传递到内耳。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负责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到大脑。耳蜗内有一层覆盖着毛细胞的基底膜,不同位置的毛细胞对不同频率的声波敏感,当声波通过时,毛细胞会发生弯曲而产生电信号,沿着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颞叶的听觉皮层,形成听觉感知。


耳朵是将空气振动变换过来的振动感受器


嗅觉与味觉

嗅觉是将各种化学物质(即气味分子)变换过来的。鼻子内有一片覆盖着嗅细胞的嗅上皮,嗅细胞有特定的嗅受体,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气味分子。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后,与嗅受体结合,引起嗅细胞产生电信号,沿着嗅神经传递到大脑的额叶的嗅觉皮层,形成嗅觉感知。

味觉是将各种化学物质(即味道分子)变换过来的。舌头上有许多味蕾,味蕾内有味觉细胞,味觉细胞有特定的味觉受体,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味道分子。当味道分子进入口腔后,与味觉受体结合,引起味觉细胞产生电信号,沿着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面神经传递到大脑的顶叶和颞叶交界处的味觉皮层,形成味觉感知。


味蕾和嗅球可以被视为化学分子感受器


触觉

触觉是将身体与外界的机械按压(即压力、温度、疼痛等)变换过来的。皮肤中有多种类型的机械敏感受器,如梅克尔盘、毛囊感受器、帕西尼小体、鲁菲尼小体等,它们对不同强度、持续时间和变化率的压力敏感。当皮肤接触外界物体时,机械敏感受器会被激活,产生电信号,沿着脊髓神经传递到大脑的顶叶的触觉皮层,形成触觉感知。


皮肤是将机械按压转换成触觉的机械感受器


认知能力从何而来?

人的高级认知能力是指人能够对自身和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推理、判断、决策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人的高级认知能力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建模过程,它将外界的各种物理实体及其运动、关系、规律等变换为内部的心理表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和变换,以达到某种目的或解决某种问题。

记忆

记忆是大脑对外界不同物理实体及其运动的记录

记忆是指人对过去经历或学习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能力。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人对刚刚接收到的感觉信息进行短暂保持的能力,通常只持续几秒钟。短时记忆是指人对有意识地关注或重复的信息进行有限保持的能力,通常只持续几十秒,并且容量有限(约7±2个信息单位)。

长时记忆是指人对重要或反复加工的信息进行长期保持和稳定存储的能力,通常可以持续数年甚至一生,并且容量几乎无限。大脑中有多个区域参与记忆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海马体,它负责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并将长时记忆分散存储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


记忆是大脑对外界不同物理实体以及运动的记录


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是大脑对环境不同物理实体之间的关系的判断

逻辑关系是指人对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条件、并列、对立等关系进行识别、推断和判断的能力。

逻辑关系可以用语言或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图形或图表来表示。逻辑关系是人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它要求人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如一致性、非矛盾性、排中律等。大脑中有多个区域参与逻辑关系的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额叶,它负责控制工作记忆、注意力、推理和规划等高级认知功能。


逻辑关系是大脑对不同物理实体关系的判断


自我意识从何而来?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存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具有主观认识和评价的能力。自我意识是人最神奇的认知能力之一,它使人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认识自我和他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建立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形成自我和他人的价值观。

自我意识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大脑对物理上存在的我的一种变换,它将我的身体、思维、情感等信息整合为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活动。大脑中有多个区域参与自我意识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前额叶皮层,它负责控制自我相关的信息加工和自我评价。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脑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建模工具,它能够将外界的各种物理资源变换为各种认知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级的变换和操作,以适应和改变环境,实现个体和社会的目标。

大脑的建模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也体现在对主观自我的认识上,使人具有了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文化特征。大脑的建模能力也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促进了人类创造了各种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成果,不断提升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平。

大脑的建模能力还有很多未知的方面,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大脑是一个超级建模工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