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备考-外科-外科学总论-创伤
创伤的病理生理:
炎症和免疫反应:
致伤因子的作用下,伤后几小时就可发生炎症反应,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创伤性炎症对组织修复有利,但过度炎症可导致血容量减少、组织内压过高、局部循环受阻等;
创伤后免疫反应失调,既可以低下、也可以亢进,分别表现为CARS(容易感染)和SIRS;
神经内分泌改变: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创伤后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过多儿茶酚胺可导致组织缺血性损害;
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CRH促进ACTH分泌,ACTH促进GC分泌;
下丘脑-垂体后叶轴-低血容量导致垂体后叶的ADH分泌增加;
RAS系统-创伤后血容量不足或CO不足导致肾素分泌;
能量代谢改变:
伤后早期出现高血糖和糖尿,为脑组织提供充足能量,提高对休克的耐受;
脂肪是创伤后的主要能源;
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处于负氮平衡,肌肉的蛋白分解是尿氮的主要来源;
脏器功能的改变:
心血管-皮肤、肌肉、消化道、肾血流减少;
肺-出现呼吸增强,可能出现ARDS;
肾-加强保钠排钾和对水的重吸收;
消化道-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
创伤的组织修复:
组织修复的过程:二期愈合过程
炎症反应-伤后立即开始,持续3-5d,可清除致伤因子、坏死组织、防止感染,以奠定组织修复的基础;
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称为肉芽组织,颜色鲜红、湿润、颗粒样、触之易出血、不含神经故无痛觉,有较强的抗感染、吸收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
伤口收缩和瘢痕形成-伤口的边缘开始向中心移动、收缩而消除了创面,胶原纤维不断增多、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减少,最终形成瘢痕;
伤口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创口小、清洁、无污染、不产生或很少产生肉芽组织的伤口,如外科手术切口;
二期愈合-也叫做间接愈合,创口大、坏死组织多、伴有感染;伤口不能直接对合,需肉芽组织填补缺损的组织,然后才能愈合;炎症-肉芽-瘢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