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1以上,A3未满——浅谈几种M60A1浅度改进型号

2023-02-19 16:36 作者:食我一发APFSDS辣  | 我要投稿

前言

作为六十年代初投入现役的二代主战坦克,M60与其第一个重要改型M60A1无论在性能还是可靠性上都难以说是一种优秀的武器。尽管美国人在六七十年代推进了多种剑走偏锋的坦克方案(例如M60A2和MBT70/XM803),同时也继续了对M60系列的修补,以期解决那些M60A1没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按照时间轴逐个讲述那些装备105mm炮的“大巴顿”们在70年代的几种浅度改进型号(不讨以火控为主要改进方向的M60A1E3到M60A3这条技术路径)。

1971:改进空气滤清器

对于M60或整个巴顿系坦克的动力系统来说,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能赋予驾驶员比同期苏东坦克舒服得多的驾驶体验,但极其拉稀的可靠性也都不会让驾驶员省心。尽管M60使用的AVDS-1790系列发动机在可靠性上相比M48的AV-1790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其仍难以令人满意。

根据美军作战部队的报告,超过一半的发动机故障可以归咎于发动机污垢与吸入灰尘过多,故此美国人选择从空气滤清器开始提升动力系统可靠性。在M60基本型与M60A1的动力系统中,滤清器进气口都位于坦克侧面,但这种设计在实际使用中会因为位置较低而吸入过多灰尘从而提高发动机故障率;于是从1971年开始,新生产的M60A1将滤清器进气口从侧面挪到上部,且早期生产的M60A1在返厂大修时也会进行相同规格的改造。

由M60A1 RISE发展而来的M60A1E3(上)与M60A1(下)的侧视图对比,可见第三对托带轮上方的空气滤清器外壳取消了侧面的滤清器进气口

但在实际使用中,改进后的空气滤清器仍然会吸入大量灰尘,且铝制外壳在战场上并不能有效抵挡小口径枪炮或炮弹破片;故在70年代末,新生产和返厂大修的各型M60A1也会将空气滤清器外壳更换为钢制。

1972:火炮双向稳定器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有数以万计的M3/5轻型坦克与M4中型坦克在开赴战场与轴心国厮杀前安装了火炮稳定器。尽管为M4等坦克开发稳定器的凯迪拉克-盖奇公司在战争胜利后依然没有停止对火炮稳定器的研究,并在1953年开发出了一种液压火炮稳定装置;但美军认为二战中他们装备的火炮稳定器性能并不理想,所谓“提供移动中射击能力”也只存在于纸面上;于是从M26开始,火炮稳定器这种设备在美国坦克上“缺位”了十多年。于是他们将视线投向了欧洲。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中陆军技术水平最高的战场,欧洲人在战后却开始重视起了火炮稳定器在坦克上的作用,例如处于攻势的苏联就在多种轻/中/重型坦克上大量使用了不同规格的火炮稳定器;美国的欧洲盟友西德也对这种设备很感兴趣,并在豹1A1上装备了凯迪拉克-盖奇开发的液压火炮稳定器(当然了,德国车用美国火控这事还没到头,以后豹2还会用上美国热成像镜头)。

与此同时,到60年代初,被旧观念左右了十多年的美军也开始重新认识到火炮稳定器的作用并准备通过招标的方式为自己大量装备的M48与M60系列加装火炮稳定器;最终,凯迪拉克-盖奇的产品赢得了竞标,安装了火炮稳定器的M60A1被命名为M60A1 AOS,生产工作从1972年下半旬开始。

因为没找着M60的稳定系统示意图,而且凯迪拉克的专利图看着太抽象了,所以放张爆爆的代替一下

这套系统与该公司为豹1A1研发的火炮稳定系统差别不大,基本原理是使用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炮塔,火炮和车体上的陀螺仪测定自身线速度与角速度等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将靠电液伺服系统将电信号转化为液压信号,最后控制动力油缸稳定火炮。得益于其较优秀的设计水平, M60不用大幅度改造就能将这套火炮稳定系统整合进原有的液压炮控系统,并在供电不足或断电时可以降级使用。在美军自己的测试中,安装了火炮稳定器的M60A1在行进中对中近距离静止目标的射击命中率可达50%以上,而此前的M60A1在相同条件下的命中率趋近于0。

1974:T142双销挂胶履带(M60A1 AOS)

M60基本型与M60A1的行走系统装备的T97E2双销挂胶履带虽然在使用寿命和对路面破坏程度上优于传统的单销金属履带,但T97E2依然存在如V型橡胶垫磨损后无法更换之类的缺点,于是美军在1974年开始为M60A1换装可以更换橡胶垫的T142双销履带。同时,在生产时加装顶置式空气滤清器、火炮稳定器与T142履带的M60A1被命名为M60A1 AOS(Add-on Stabillization)。

这里还要多一句嘴,虽然R.P.Hunnicutt的书中认为T142寿命相比T97E2有了很大提升,但1980年一篇有关M60A1改型的报告表明,前线部队反馈其寿命还是不如旧式的T97E2

1975:改进型动力与机电系统(M60A1 RISE)

M60A1的第一阶段(即M60A1 AOS)改进在1974年完成之后,美国人随即开始了动作更大的下一阶段改进工作。在改进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那套坑爹的动力系统。为了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大陆公司提升了空气滤清器的功率并对AVDS-1790-2A的起动器、涡轮增压器、油路、喷油嘴以及气缸等部位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发动机编号AVDS-1790-2D,同时使用650安培油冷直流电机取代原有的300安培直流电机并加装状态调节器的供电增强版也获得了AVDS-1790-2C的编号。

新型直流电机与状态调节器示意图

两种动力系统被统称为“可靠性提升型选择设备”(Reliability Improves Selected Equipment),尽管改进型发动机并没有增强发动机出力或扭矩,但在早期测试中装备了这些改进型发动机的M60A1普遍在行驶5000英里之后才需要更换发动机,展现了相比改进前极大的可靠性提升;更换新动力系统的M60A1被命名为M0A1 RISE,并且该型号的生产与改装工作从1975年开始。

至于RISE套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可以参考美军在胡德堡基地使用五辆大修过的M60A1与相同数量的M60A1 RISE对比进行可靠性评估:测试中每辆坦克都行驶了2250英里并使用主炮射击了450次,在测试结束后的复盘中;基本型M60A1平均每行驶 59英里就会出现一次故障,而M60A1 RISE的平均故障里程则达到了114英里。尽管这次测试并不只是考验底盘的可靠性,但仍可以说明RISE套件令M60的动力系统可靠性有了长足进步。

美军统计的M60A1战备妥善率折线图,可见M60系列在70年代末的可靠性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1977:被动红外观瞄设备(M60A1 RISE Passive)

在20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北约坦克相比华约坦克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战术指标上都在逐渐落入下风:到1977年,哈尔科夫已经将超过5000辆T-64这种三大指标全面优于西方二代坦克的怪物推下了生产线,各型T-7也已经生产了超过3000辆;而且这还不算整个苏东阵营保有

苏联三代主战坦克在整个七八十年代的产量表,北约坦克此时处于数量质量的双重劣势中

了数量更多且与西方坦克性能差距不大或干脆势均力敌的T-54/55/62系列。在不容乐观的性能差距与令人绝望的数量差距下,西方一面推进自己的三代坦克计划,一面开始在弹药与火控等方面升级现有坦克。此前的M48/60系列在夜视设备上采用与苏军类似的主动红外夜视设备,虽然其装备的M17系列合像测距仪性能远优于苏联坦克的同类设备,但仍然难以与苏联二代坦克拉开差距;甚至在早期M48与M60上连苏联坦克大量装备的火炮稳定器都没有。火炮稳定器的问题被AOS型解决后,下一步改进的重点便是提升M60系列的全天候战斗力。在新改型中,美国人使用具有白光-微光夜视功能二合一的M32E1与M36E1替代分别替代炮手与车长此前使用的M35与M36型白光-主动红外观瞄系统,

泰军黄貂鱼轻型坦克上与M36E1相差无几的NV52C车长镜,与M36E1都是左目镜为白光通道,右目镜为红外通道的设计

同时为驾驶员装备了具有主动红外夜视功能的M24潜望镜(这是个非常迷惑的设计,虽然车长与炮手的观瞄系统在有微弱光线的战场上已经可以不依靠红外大灯进行正常作战,但驾驶员想看清路却依旧要打开红外大灯,相当于削弱了为车长和炮手更换微光夜视系统带来的隐蔽性优势)。由于这种更换观瞄系统的改装工作量并不大,故早期生产的M60A1也可以在大修时进行观瞄升级,在大修中同时升级了RISE动力系统和被动红外观瞄的M60A1与新生产的同规格坦克被统称为M60A1 RISE/PASSIVE(P)。

1978:M240同轴机枪与烟雾弹发射器

为了取代M48上老旧的M1919A4同轴机枪,美军从M60系列开始将M73及其改型M219用作标准坦克机枪替代M1919A4。尽管其相比后者在性能上有一定提升,然而拜混乱的管理体制所赐,M73系列事实上在很多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在测试阶段就已经暴露出来了,然并卵)没有解决时就匆匆投产入役。到了70年代,这些或能补救或无法补救的痼疾让使用它们的美军装甲兵对其深恶痛绝;同时也因为生产这种机枪的春田兵工厂早在近十年前就被臭名昭著的麦克纳马拉关停,美军也必须考虑使用其他机枪替代M73系列。

975年,美国陆军在岩岛对多种候选作为新坦克机枪的各国通用/轻机枪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性能评估,最右侧是综合评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M60E2这坨答辩得分第一主要是因为它有很多测试项目没参加,而这些项目都默认给了它满分)

于是从1978年中期开始,新生产的和各个技术状态的M60A1在大修时都会更换可靠性更好且射速更高的M240(美国版 MAG 58)通用机枪。同时从1978年年初开始, M60A1(要注意的是,只有1977年以后新生产的M60A1 RISE/P和M60A3有进行此项升级的能力)也开始加装M239烟雾弹发射器。

M239烟雾弹发射器,可以装填12枚66mm烟雾弹

后记

总的来说,M60在设计上是一款美国水准来说将将及格,世界水准来说十分一般的坦克;但其开发大部分改进型)的指导思想都是在尽可能缩小改动的基础上(以方便旧型号改装),性能尽可能补齐自身与假想敌在某些方面的劣势后,尝试在其诸如火控、传动、弹药等的优势领域对后者形成优势。这种在美国坦克设计水平较为一般,几个先进坦克项目要么成果不尽人意要么直接祭天的时代还是比较务实的。


A1以上,A3未满——浅谈几种M60A1浅度改进型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