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秋风:航拍宝鸡市大散关遗址
在宝鸡市南郊的秦岭北麓,有一处著名的大散关遗址,为关中平原的“四关”之一,南宋诗人陆游留下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让这里家喻户晓。1992年4月20日,大散关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10月4日,前往凤县的途中,我第一次来到大散关遗址;2019年11月16日,离开宝鸡市区,沿着川陕公路,前往汉中之际,我再一次路过大散关遗址,操作自己的大疆精灵4无人机对这里进行了航拍。
大散关曾经是西周时期散国的关隘,所以得名为“散关”。公元前206年,刘邦从这里前往陈仓,上演“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诸葛亮出汉中,都是从这里经过。
唐宋元明时期,均在此地设防。宋金交战之际,曾经以大散关为界,陆游在《观长安城图》诗中写到:“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如今,这里是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大散关村,东临清江水,西邻散关岭。1985年,宝鸡市考古队在散关岭上,发现宋元时期的大散关城址,残存有石砌关墙和房屋基址,南北长0.5公里,夹在两溪之间,周围崇山峻岭。1998年8月1日,在散关岭的下方,新建成的大散关景区对外开放。
走进景区大门,正面是陆游祠,旁边有饮马泉。随后,顺着99级台阶,沿着山路便可以登上山岭,那里有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战壕和新建的烽火台等景观。民国二十五年(1936),主持修建川陕公路的赵祖康,在崖壁上镌刻“古大散关”四个大字,成为这里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景观。
古代,这里是南北交通咽喉,关中通往巴蜀的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发生了70多次。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诗人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都留下了关于大散关的诗。
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川陕公路的车流量逐渐减少,来大散关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少。历经千年的风雨,这里终于可以安静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