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芝生峭壁,我要拒哈佛!从合肥出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所在学院:少年班-统计金融
成绩:3.94/4.30
科研:三段校内科研
TOEFL:101 (R:29, L: 23, S: 23, W:26)
GRE:156+165+3.0
收到offer的大学:Harvar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被录取的专业: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program in Data Science、PhD in Statistics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申请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比较艰难的,我很幸运能够在这样的形势下收到心仪学校的offer。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我的申请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向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世毕盟培训师白老师和mentor学长(Princeton博士)表示感谢。
01
决定出国
我其实在刚入学时就想要出国读博了,一方面是想“师夷长技以自强”,另一方面也是想走出去看一看,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但是疫情和紧张的中美关系确实对赴美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也一度产生了动摇。但在进一步了解统计学专业的保研情况后,我发现赴美留学尽管有风险,但性价比要比国内保研高很多。仙芝生峭壁,明珠蕴深海,四平八稳,永难出头。一番权衡之后,我决定还是继续原来出国留学的道路。
02
GPA
GPA是申请时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它基本上能决定申请者所处的梯队。但高GPA只是申请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如今高校越来越看重推荐信、科研经历等软实力,即便拥有top的GPA也未必能申到很好的学校。
那么如何把GPA搞高呢?首先要有恒心和毅力,GPA是前三年成绩的加权平均,这就要求三年中的每一门课都不能懈怠。另外我还想提一个选课上的策略,也是我没能做得很好的一个遗憾,就是超前选一些专业课来读。例如,大二的时候修一些大三的专业课,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为大三腾出时间,可以用于做科研或是选研究生课,这些都可以丰富申请者的履历;二是提前接触专业课的知识,可以使大三科研上的实践更容易入门一些;三是让专业课多一次修读的机会,大三修的专业课如果失误了的话是没有办法放弃成绩重修的,而如果在大二修,即便是成绩不好也可以在大三重修,也就是多了一次尝试的机会。最后关于GPA我还想说一句,不要因为对GPA执念太深,而影响了大的战略上的规划,毕竟高GPA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03
英语
出国留学还要准备英语考试,赴美留学的话要准备托福和GRE。对于PhD申请来说,英语考试过线即可,即托福总分过100,口语过23,GRE过320+3.0。英语成绩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即便过线很多也不会为你的申请增色多少,毕竟学校招PhD学生是招人做科研而不是讲英语。我了解到的有不少其它方面非常优秀的同学,即便英语成绩不够线,也收到了名校的offer。
具体来说,托福还是需要认真准备的,我认为托福破百的关键在于提高听力。听力练好了,口语、写作成绩也可以提高。除了反复听各种英语“磨耳朵”,我觉得分素材练习并集中记忆听不出来的单词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至于GRE,结合我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应试体验,我认为不一定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方面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不再要求GRE了,即便要求,也很可能要求非常宽松;另一方面是因为GRE考试有些像摸奖考试,准备不太充分,但也考出够用的成绩的现象时有发生。
04
科研
近年来,统计学PhD申请越来越看重科研经历和推荐信,甚至可以说,这是申请中最重要的因素。科研分为校内科研和暑期海外科研。对于校内科研,更多的是一种尝试,因此不要目的性太强,大胆的去做各种探索。这里的“大胆”有两方面的含义,纵向的含义是尽早开始科研,横向的含义是多尝试不同的领域,去发现自己的热爱所在。对于尽早开始科研,一些同学可能有顾虑,觉得自己什么都还没学,联系了导师也是摸鱼,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也因此吃了科研起步晚的亏。事实上,就算你大四再开始科研,在磨合期你还是要摸鱼的,所以不要怕摸鱼,尽早找个导师,开始科研上的学习和探索。
对于海外科研,从功利的角度上讲最重要的是推荐信。如果能有成果,例如论文发表,是非常增色的事情,但往往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巨佬除外),而且二作三作之类的工作很可能也不如一封很强的推荐信。受疫情和签证影响,暑期海外科研基本都转为了线上,线上暑研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交流不方便,微信联系还方便一些,发邮件老师一两周不回复,也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个时候一定要态度积极,不要放弃。
最后,无论是校内还是海外科研,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己独立做一项工作,另一种是有组里的师兄师姐带你做一项工作。对于刚刚上手的科研小白,我觉得第二种模式比较合适,能够快速入门。如果对科研比较熟悉了,可以考虑第一种模式,来充分展现自己的研究能力。
05
留学咨询机构
我和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选择了世毕盟,主要的考虑就是世毕盟是一家规模比较大且服务系统的机构,相比其他一些小机构,给人更正规更有保障的感觉。花钱嘛,谁不愿意把钱放在更有安全感的篮子里呢。
事实上,在之后的交流中,世毕盟的培训师白老师,以及普林斯顿的mentor学长,的确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他们帮助我搜集暑研老师的信息,不厌其烦地修改文书,协助制定选校策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他们的督促下,申请季我的办事效率提升了很多。我是一个有点慢性子和强迫症的人,事事都想慢慢打磨追求极致,但这在兵荒马乱得申请季是不合适的,“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我认为这句话更适用于申请季。好在有培训师的不断督促,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了非常繁琐的网申,最后也收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
最后,申请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我很感激一路陪我走下来的家人、老师、同学和世毕盟的团队,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让我的申请容易了很多,也有温度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