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子产
《追忆子产》
子产,姬姓,郑国人,是公子发的儿子。
和孔丘年龄的时间线重合三十年。
延陵季子比子产长寿三十七岁。
大言:
郑简公元年,公子发、公孙辄侵蔡,俘虏蔡国司马,国人喜。
公子发回家,子产对父亲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我们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会前来了。晋楚两国进攻郑国,从今往后,郑国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宁。”
公子发恼怒:“住口!出兵是国家大命,有郑国的执政、卿在,你个小孩子不许出去说这个,小心你的脑袋!”
两年后,
就是郑简公三年,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当日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杀死了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将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公子嘉(子孔)事先知道这件事,所以没被杀。
子产听说有叛乱,设置守门的警卫,配齐所有的官员,关闭档案库,慎重收藏,在完成防守准备后让士兵排成行列再出动,收拾了公子发的尸骨后进攻北宫的叛乱者,公孙虿率领国人援助他,杀了尉止和子师仆,叛乱者全部杀死,侯晋逃亡到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叛乱平定后:
公子嘉当国,打算专权独揽,便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取执政法令,不得参与朝政。
大夫、官员们、卿的嫡子们不肯顺从,公子嘉准备诛杀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公子嘉不同意,说:
“制作盟书用来安定国家,众人发怒就烧了它,这是众人掌政,国家不也很为难了吗?”
子产说:“众怒难犯,专权的意愿也难以成功。把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众人,您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众人也能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吗?专权的欲望不能成功,触犯众人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听我的话。”
于是在仓门的外边烧掉了盟书,众人这才安定了。
郑简公十二年,
子孔被诛杀,
简公任命子产为卿。
郑简公十五年,
晋国要求郑国派人赴晋朝见。子产时任少正,对晋国加以答复。
前549年(郑简公十七年),子产借郑简公前往晋国的机会致信晋国当权者范宣子,请求减少贡品,获成。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
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
诸侯贰,则晋国坏;
晋国贰,则子之家坏,
何没没也,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诗》云: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有令名也夫!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郑简公十八年,
子产与子展(公孙舍之)一起率军攻入陈国国都。得胜的郑军不扰陈哀公的宫室,归还土地、百姓后班师凯旋。随后,子产前往晋国奉献战利品。
晋国的士文伯质问子产,
子产一一化解,得到晋国赵武的赞赏。同年,晋国的程郑去世,
正如然明所预言的那样,
子产由此开始了解然明,向他问政,并跟子太叔(游吉)说:“之前我只知道然明的容貌,现在了解到他心中很有见识了。”子太叔又向子产问政,子产说:
“政事好像农活,白天黑夜想着它,
要想着他的开始又想着要取得好结果。早晨晚上都照想着的去做,
所做的不超过所想的,
好像农田里有田埂一样,
过错就会少一些。”
郑简公十九年,郑简公将六座城邑封给子产,作为入陈战功的赏赐。
子产依礼制推辞,最后只接受了三座,得到行人子羽的赞扬。
郑简公二十年,子产参与接待晋国的赵文子(赵武)。
郑简公二十一年,子产辅佐郑简公访问楚国。
郑简公二十二年,子产隆重接待了访问郑国的吴季子(季札),两人一见如故,互赠礼物。吴季子告诫子产说:
“郑国的执政者奢侈,大难将临头,
执政的重任必将落到你身上。
你若执掌政权,
一定要谨慎地按礼行事;
否则,郑国将会灭亡。”
同年,郑国公族中良氏与驷氏矛盾激化,对局势洞若观火的裨谌说:
“上天降祸于郑国很久了,
一定要让子产平息它,
国家才可以安定。
不这样,就将会灭亡了。”
郑简公二十三年,
子产辅佐简公出使晋国, 又参与在陈国的会盟,预言良驷之争将见分晓、陈国将会在十年内灭亡。果然,郑国爆发了伯有之乱。
伯友之乱:
郑国伯有(良霄)与公孙黑(子晳)有矛盾。郑简公和子产北上晋国时,矛盾激化。公孙黑攻打并放火烧了伯有的家,伯有率领士兵攻打公孙黑。
论矛盾:
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叔向问子产郑国的政事。
子产相郑伯以如晋,
叔向问郑国之政焉。对曰:
“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
驷、良方争,未知所成。
若有所成,吾得见,乃可知也。”
叔向曰:“不既和矣乎?”
对曰:“伯有侈而愎,子皙好在人上,
莫能相下也。虽其和也,
犹相积恶也,恶至无日矣。”
叔向的问是出于政治上的关心,而
子产的回答则入情入理。
爆发:
郑简公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子皙带领驷氏的甲士,攻打并放火烧了伯有的家。伯有逃到雍梁,酒醒之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逃亡许国。
郑国的大夫们聚在一起商量,看这事儿该怎么办。
罕虎(子皮)说:
“《仲虺之志》说:
‘动乱的就攻取它,
灭亡的就欺侮它。
摧毁灭亡的而巩固存在的,
这是国家的利益。
罕氏、驷氏、丰氏本来是同胞兄弟,
伯有骄傲奢侈,所以不免于祸。”
七月十二日,
子产收葬伯有家族死者的尸体,七月十三日回国都新郑。
七月十四日,印段回国都。两个人都在子皙家里接受了盟约。
七月十六日,郑简公和他的大夫们在太庙结盟,又与国内的人们在郑国城门外结盟。伯有听说郑国人为他结盟,非常生气,听说子皮的甲士没有参与攻打他,很高兴地说:“子皮帮我了。”
伯有身死:
七月二十四日,伯有从墓门的排水洞进入国都,依靠马师颉用襄库的兵甲装备士兵,率领士兵攻打旧北门,驷带率国人攻打伯有。良、驷两家都请子产帮助,子产说:“兄弟之间到这步田地,我服从上天帮助的一家。”最终伯有在买卖羊的集市上被杀。(鲁襄公三十年)
按照《左传》纪年,
鲁襄公在位31年。
其后,是鲁昭公,在位25年。
子皙被讨:
三年后的一个秋天,郑国的公孙黑(子皙)准备发动叛乱,想要除掉游氏,取而代之,由于旧伤发作,而没有实现。驷氏和大夫们想要杀死公孙黑。
子产正在边境,听说了这件事,
害怕赶不到,乘坐了传车到达。
他让官吏历数他的罪状,
说:“伯有三年前那次动乱,
由于当时正致力于事奉大国,
因而没有讨伐你。
你有祸乱之心不能满足,
国家对你不能容忍。
专权而攻打伯有,
这是你罪状的第一条。
兄弟争夺妻子,
这是你罪状的第二条。
薰隧的盟会,你假托君位,
这是你罪状的第三条。
有了死罪三条,怎么能够容忍?
你不快点去死,死刑就会到你的头上。”
公孙黑再拜叩头,推托说:
“我知道早晚都会死的,早晚会的,你们不要虐待我。”
子产说:
“人谁不死?凶恶的人不得善终,这是天命。做了凶恶的事情,就是凶恶的人。不帮着上天,难道帮着凶恶的人?”
公孙黑请求让儿子担任褚师。
子产说:“印如果有才能,国君将会任命他。如果没有才能,将会早晚跟你去。
你对自己的罪过不担心,
而又请求什么?
不快点去死,司寇将要来到了。”
七月初一日,公孙黑上吊死了。暴尸在周氏地方的要道上,把写着罪状的木头放在尸体上。(鲁昭公二年)
子产明哲保身,依礼安葬良氏一方的死者,包括良霄。
所以,驷氏欲攻杀子产。
却遭罕虎怒斥后才作罢。
事后,子产得到罕虎的信任,
正式执掌郑国国政。
他赂伯石(公孙段)以邑,取得其支持,又因看到伯石的矫饰而对伯石加以压制。
子产当政后,为田洫,
推行田制改革,
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
上下尊卑各有职责,
田土四界有水沟(洫),
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
人事:
对于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推翻他。
编户籍:
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
什伍是周礼的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亦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
舆论:
子产的改革举措一度受到激烈的批评,但到执政满三年时反而得到赞颂。
伯石之子丰卷,因子产制止其僭越举动而欲攻击子产,子产一度欲逃亡晋国,罕虎保护了子产而驱逐了丰卷,而子产仍请求为丰卷保留了田宅和收入,待丰卷回国后归还。
作丘赋,
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
有一定数量的田,是隐秘的。子产对私田给予承认,但是耕种的话要按地亩课税。 审其策,国人承担兵役、军赋,只限于都内(周国野制),由于人口增长,人多地少,战争频繁,规模扩大 ,不断加赋,于是,负担兵役、军赋的范围扩大到野,有一个基础名称:丘。
再出使:
郑简公二十四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出使晋国,晋国接待怠慢。
为此,子产令人拆除宾馆的围墙,
并以此安置郑国使团的车马。
士文伯对子产加以责备,
子产从容应对,
指出:晋国对郑国使团不够尊重,错误在晋国一方。
最终得到晋国方面的道歉与隆重接待。(子产坏晋馆垣)
此外,《左传》记录了:子产择能而使、子产论尹何为邑、子产不毁乡校。
铸刑书于大鼎: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晋国的叔向,写信责备子产说:“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网友的总结评论:
子产在执政期间,
既维护公室的利益,
为国家谋富强,
又限制贵族的特权,
顶住压力做事,
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清正廉洁,功标青史。
生前保护大部分人民的利益,
人民听说子产去世,
上礼、被拒绝,
把财务扔进他封邑的河流,
寄托哀思。
当时家中没有积蓄为他办丧事,
儿子和家人只得用筐子背土,
在陉山顶上埋葬他的尸体。
消息传到郑国的臣民耳中,
大家纷纷捐献珠宝玉器,
帮助他的家人办理丧事。
子产的儿子不肯接受,
百姓把财物抛到封邑的河水中悼念他。
珠宝在碧绿的河水中放射出绚丽的色彩,泛起金色的波澜,
从此,这条河被称为金水河,
这就是现在郑州市的金水河。
子产为田洫,利灌溉。
定公卿士庶田界,息讼。
将农户编什伍,足兵。
对私田按亩课税,增税源。
作丘赋,丈量丘田,
依农民掌握土地的数量收军赋。
铸刑书,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用人:
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制度;
媒体:
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
有控制地开放言路。
当代人评论子产说,
“其政治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他的举措不仅仅影响了一个郑国,
必然波及周边国家,
比如鲁国也增加了基础生产单位的建设。
他公布刑书,自然也影响了晋国人,
激发了周的体系下一个个平民的青年才俊学习法律、了解法律,促进人才在社会上的流动,对后世的生产、军事力量变化、内政、伐交、统战、法律建设影响深远。
参考材料:
《左传》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复制源: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