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中国史大纲
一、传说与封建——中国历史的开端:先秦文明的魅力多姿 考古学家针对中国原始时代的研究工作 夏商二代灿烂的奴隶制物质文明 夏商的政治文明与王位继承 商周易代的天命观念——《尚书》精神 周天子与他的国民和封臣 西周的稳定与衰退:周公东征的细节与西周后期形势述略 平王东迁与诸侯间的争霸与兼并 公家与私家,公田与私田——春秋末期的礼崩乐坏与铁犁牛耕的产生、发展 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五经”的人文内涵 “百家”间的交流和分歧——君主还是百姓,有为还是无为? 战国时的车马和死士——残酷的统一战争 秦国统一问题的讨论 二、剽悍与农耕——帝制中国的起源:秦汉官僚与小农 1.始皇帝的遗产和楚汉之争 2.休养生息和王国问题:西汉前期的两大主题 3.汉武帝的两幅面孔 4.昭宣时代的起死回生与权力争夺 5.汉家天下的崩坏——“霸王道杂之”与儒家观念的潜移默化 6.王氏家族的专横和王莽篡政 7.内部与外部——西汉之亡 8.刘秀、绿林和赤眉 9.延续与重构——两汉地主危机的隐藏和演化 10.外戚和内宦——东汉明章二帝以后的皇权 11.帝国西部的羌乱和张角的天师道黄巾军 12.两汉匈奴演化始末汇论 13.汉朝的教育、科技、文化与艺术杂说 14.东汉社会生活中的豪强与世族 三、华夷与贵贱——古典官僚制度的鼎盛和崩溃:魏晋国家的地缘与社会结构 1.汉末的群雄逐鹿 2.寒门与豪族,土著与主公——三国政治格局的特殊形态 3.三国博弈与四海归一 4.司马家族的百年悲喜 5.九品官人法丛考 6.经济、政治和文化——关于魏晋士族盛衰的多元分析 7.《徙戎论》和五胡内迁真相探微 8.门阀最终失败的许多原因 四、分裂与混一——胡汉合流下的中国南北:南北朝的变迁与改革 北方的战乱和统一——从汉赵到北魏:五胡的势力消长 十六国:割据与人口流动 六朝:南方政治的寒族化与军事化 佛、道的兴盛与南北人民的社会风貌 军阀与士族、胡人与汉人:何以北方 坊市与草市:货币、城市与商业 对这一重要时期的总结——基于已有材料的宏观结构分析 五、中华帝国的中年——中古封建的终结:隋唐制度丛考 隋代兴亡——暴政与开创 唐初制度——三省、律令格式及其意义 扩张与收缩:新的中外民族问题 盛世与危机——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它 安史之乱与两京之复 官僚制度的变化:中书门下、翰林院、枢密院与使职差遣 帝国财政的维系——榷盐与两税之法 寒门与高门,宦官与政府:晚期唐帝国的中央内部 中央和藩镇的紧张与平衡 黄巢起义的对局势的猛烈冲击 五代的分裂——残暴的武人政治与少数令主 南方、北方与契丹:统一之局 六、浮华与文人——民族对抗和近世官僚制:辽宋夏金的政治、战争与商业 太祖太宗的缔造:宋代科举与社会结构 宋代文人党争与祖宗之法 宋辽和战:北伐、南征与和贡 帝国西陲的边患:西夏国 西南的蛮夷 女真及其崛起 南北宋间断期的混乱 南宋的外戚与皇位继承问题 元灭金宋 宋朝官僚与社会——腐败还是繁华? 辽、金的混合特质与其独特制度 七、野蛮与宽松——中华帝国的倒退?——元帝国的短命 逐鹿中亚——蒙古为何在大草原上成为后起之秀 大征服时代——恐怖的西征 忽必烈的愿望 汉化与本位 野蛮而开放的统治 大起义与帝国生命的消逝 八、进步与独裁——绝对专制下的泱泱大国:明王朝的大势与怪象 武断的独夫——朱元璋和他的千秋大计:明代制度之奠基 明代的太监与内阁 荒谬的朝局 海禁、下西洋、朝贡与开关 倭寇与殖民者 白银资本与美洲新物种 明代社会生活的蓬勃生机 西南、朝鲜、蒙古与西北方向的威胁及其平定 积重难返——天灾、内乱与外患 南明王朝的悲哀 九、勤政与衰落——人口增长和满族统治:清朝的起伏 满族统治的逐步稳定:军事、阶级与民族 主奴君臣关系和政治机构体系 清代皇帝之教育与勤政 康雍乾三代:盛世修典、永不加赋与文字狱 嘉道中衰:庞大的国家,贫困的人民 边境战争 落日余晖——帝国暮钟的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