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7中指看报:片段摘抄
人民观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永远是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人民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
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
(群众工作的定性表述)
高质量发展/市场经济: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定性论述)
他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法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进一步
完善监管执法体系
,提高监管
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
,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
稳定性、可预期性
。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
强化法治思维
,加强政府
诚信履约
机制建设,做到
规范文明执法
,全面推行
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严厉查处执法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要
提升执法效率
,严厉
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让那些依法合规、踏踏实实经营的企业可以心无旁骛谋发展。
(民营经济/积累执法手段)
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
他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时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
(金句,数字经济有关话题都可上升为网络强国或数字中国战略)
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
(通过“线下生产+线上数据分析”模式,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可以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以数字技术驱动,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协作化程度(
利用数字技术突破原有组织、技术、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隶属于不同组织的工程师协同推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传统产业联动转型、跨界合作。
借助数字化力量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如在生产端,可通过数字平台对产品进行从设计到发运的全过程在线质量监测和管理,实现制造效率、质量等级与环保效益的多重提升),能为实体工厂带来质的改变。
(积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
三方面
重要举措)
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的新引擎。
(重要性)
文化建设: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
。(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飘起缕缕炊烟,那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燃起的文明火种,自此中华文明圣火千古未绝。2000多年前,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个文化高峰,涌现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一批思想大家,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座。后历经汉唐,佛教传入中国并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形成了儒释道融合发展的局面。宋明时期,经由朱熹、王阳明等大儒先贤的集成创新,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浩浩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华儿女始终葆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尽享泱泱文化大国的无上荣光
。
(文化自信)
西方谚语之所以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就是因为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可以短期内建成,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艺术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精益求精的创造过程。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文心的雕琢,才能铸就浸润心灵的恒久魅力
。我国有着悠久深厚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激昂向上的
革命文化
和生机勃勃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丰厚底蕴、奠定了坚实根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强国建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世界是一个文明的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古人讲“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这是万事万物存在的特征,也是文明应有的面貌。文明互鉴
是
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是
保持文明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