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股票大宗交易行业研究分析(第五章)


2023年大宗减持数据分析
①限售解禁情况
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A股共有733家企业进行了限售股解禁,解禁总数为873.06354亿股,实际解禁总值为11966.82亿,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0.8625675%。
相比于前三个年度,2023年1至3月的解禁公司数量有所增加,解禁数量同比2022年增加约240亿股,而市值则与2022年相差无异。

②减持情况
2023年1至3月,共有706家公司进行了减持交易,减持总值为610.86亿,相比于2022年分别减少了462家和41.1196576%,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与近三年相比,在限售股解禁规模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减持数目有了大规模的降低,原因一方面是监管制度的持续完善,部分违规、套利交易的减少,另一方面来自于疫情结束后大股东对于公司未来的市值增加有了更大的信心,而大股东对股票的持有将影响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投资者对于股票的信心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公司市值上升,大股东获利,形成良性循环。
③大宗交易情况
2023年1至3月,A股大宗交易成交量为850965.6137万股,成交金额为10770036.42万元,折价成交占比为71.97997925%,平均折价率为-4.815790227。
其中折价率整体范围在2.4%-7.2%之间,其中共有11个交易日折价率在-4%至-5%之间,占比0.323529412。

3.3 主要案例
徐翔案中的大宗减持分析
徐翔是泽熙投资的创始人,2010年3月泽熙瑞金1号成立,在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5%的情况下,这只基金却在成立前3个月就取得了25.47%的收益率。以10亿元规模粗略计算,入账 2.5亿元的收益。
到2012年底时,泽熙投资管理的资金规模突破100亿元,仅次于当时排名第一的重阳投资。公开资料显示,从2010年3月到2015年10月,泽熙一期基金产生了逾3270%的回报,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仅增长了11.6%。
2015年,徐翔控制了至少280亿的资金。作为业内神话,徐翔被推崇为“私募一哥”。2015年公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徐翔身价22亿美元,位列第188位。十年间徐翔财富暴增数十倍,相比1993年3万元则增加40余倍。
2010年至2015年间,徐翔实际控制139个账户,涉及76个自然人和1个合伙企业,与1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控人合谋操纵股价,徐翔等人实际非法获利93.38亿元。据了解,徐翔与上市公司合谋操纵股价的方式主要有大宗交易减持玩法和马甲玩法,本文主要分析大宗交易减持玩法。
徐翔使用泽熙产品及其控制的证券账户,在二级市场进行上述公司股票的连续买卖,拉升股价。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拉升后,徐翔用泽熙产品及其控制的证券账户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接盘上述公司股东减持的股票,并随后在二级市场全部抛售,抛售过程中伴有大量竞价买卖行为。
这种玩法比较典型是徐翔在美邦服饰上的手法。2014年9月23日,美邦服饰控股股东上海华服投资公告称,将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部分股票。

3天后美邦服饰发生4笔大宗交易,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等4家“徐翔概念”营业部,通过大宗交易承接5055万股美邦服饰股票,成交价9.72元/股,当天美邦服饰收盘价为10.83元。事后得知买入方为徐翔旗下的泽熙1期、泽熙2期。

很快,美邦服饰公告称,将参与筹建上海华瑞银行,并持有华瑞银行15%的股权。受徐翔大笔买入和筹建华瑞银行的利好影响,周一开盘后(9月29日),美邦服饰股价涨幅超8%。泽熙两只基金立即以10.72元/股和11.26元/股全部抛出,获利5700万元。

当天收盘后,美邦服饰再现5055万股的大宗减持,泽熙6期以9.82元/股的价格承接减持股票,相比当天11.53元/股的收盘价,折价接近15%。泽熙6期出货是在6个月后的2015年4月1日至20日,以17.66元/股的均价在集中竞价阶段清仓所有美邦服饰股票,账面获利预估高达3.96亿元。

根据披露,这类股票交易的操纵有11起之多。上述公司股东将大宗交易减持股票超过约定底价的部分,按照约定的比例与徐翔等人五五或者四六分成,汇入徐翔等人指定的账户。徐翔等人收到分成款项后,销毁双方签署的协议。
据了解,徐翔等人在二级市场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接盘后在二级市场抛售获利49.78亿元;徐翔单独获取大宗交易减持分成款21.24亿元,徐翔等人共同获取大宗交易减持分成款15.91亿元;王某在二级市场竞价交易获利6.45亿元。
在上述案例中,徐翔等人与上市公司股东进行串通交易,操纵股价,扰乱市场秩序。而相关股东愿意与其合作减持股份的原因有两点:
巨大的利润诱惑。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市值都超过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所以如果大股东减持股票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其带来巨大财富。而与徐翔的“合作”不仅可以保证短期内获得巨额的收入,仅美邦服饰一例便可以获得2亿元左右的收入,而且可以避免股价的下跌风险。
监管制度不完善。目前虽然有《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从近些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来看,法律法规还不甚完善。比如从量上限定了大股东集中竞价交易数量,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6个月内不得转让。
但没有对减持交易的金额做出限制。而国外的相关规则涉及到限售期、减持方式、减持数量以及减持金额等方面的限制,我国目前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大股东减持行为大量发生,大股东通过与股市庄家进行大宗交易疯狂套利,不仅损害公司自身的名誉而且透支这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和资本。
因此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减少违规的大宗交易才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上市公司:定增收购资产,被稽查部门追缴个税及增值税,数额过亿!
上市公司:自然人股东通过合伙企业减持股票,稽查对其处以50%的罚款
“同股不同价”:股权转让风险与纳税调整
股票非交易过户后公司注销,稽查严查,股东被追缴1.34亿税款
上市公司:股票减持经典税务案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的规定,你需要了解的事上市公司:股票大宗交易基本要求、减持要点、六种特殊情形、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