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与前言
大家好!这里是第二版“设定与前言”,写于作者君一刷君名一周年之际与泷三相遇日。(或相遇一周年纪念日,皆可)
设定在一千五百字以外,前面全是前言。
该从哪说起呢,在你不知道的角落所发生的故事?
不如就从第一次的接触渠道开始吧。
作者君过去曾订阅过一批文摘杂志,其中,封面背后的扉页通常会被用来印刷“看电影吧”,一个占两页纸的、对所选电影剧情的预告片式介绍,同时会填入大量剧照。
2017年10月刊,这杂志选择了《你的名字。》。
2017年拿到这杂志的时候作者君就被这部电影惊艳到了,但,当时作者君没有任何自由选择家里看的电影,如果家里放电影的话。
翻译下就是,年龄太小没有人权。
当然,现在回首作者君会庆幸没有在那个年纪看这部电影,否则,绝对不会有现在它所能带给我的震撼,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本文,日后大概率也不会再对它有什么感觉——就像是所谓的“名著阉割版”,为什么名著是名著,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它的选题独一无二,或者故事中心思想很高大上(很多作品都和那些名著有这方面的重合),而是因为它各个方面的细节。电影也是同理,只有在你能理解它的时候,它才会绽放出属于它的光芒。
总之,这事搁着啊搁着啊,渐渐被作者君淡忘——是不是很经常的套路?
不好意思,作者君很喜欢书。
后来作者君全家搬到了澳洲,从家里同时跟着来的,还有三百余本书籍,包括全套上文所述的期刊。
这些书在搬来后的三年里,被翻看了一遍又一遍;原先在作者君家里有上千本书,翻看一次的循环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但只剩下三百本,再加上学业压力骤减,每本书都被翻了至少十遍。
在2022年4月9日的一次翻看中,作者君又翻到了那本2017年10月刊。
作者君恍然了。
现在作者君已经有了自己的笔记本,事实上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没反应过来……
——那要不把这个遗憾补上吧。
就是这样的故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初的作者君在一刷完你的名字。后,实在是按捺不下心中的情感。像很多人一样每天回到家看一遍就不说了,每天还拼尽全力从网上找君名相关的东西(同时第一次看到了“麻雀的关门之旅”,笑),什么都好。说来那可是作者君第一次听说“同人”这种写作风格,结果一个月之后自己就写上了。至于原因,大概是因为作者君其实挺多愁善感的吧……看完君名中的毒虽然不算剧烈,至少一次都没哭,但是绵远流长。
这种抑郁的状态当然是不能继续下去的,所以,作者君在某天回家的自行车上,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大胆妄为地认为,既然把几乎所有别人的同人文看完了都没能化解淤积在心海中的遗憾,那为什么不创造属于自己的、泷三的故事呢。
或许会有些俗气,况且我的笔力也不怎么好,但是反正当时也不期待会有人看,只要把毒解了就没关系。(不过当时倒是就决定了要写到完本,虽然当时的完本计划是八十章左右结束)
越想我越觉得有搞头,你的名字吧里那么多的前辈在高二、高三写同人,虽然都没能在高考后坚持下去(天知道为什么高考后反而不怎么写了),但他们居然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可以在学业压力最为极端的时候坚持君名同人的创造,那我上我也行啊。
以上,便是本书的由来了。
作者君是华侨,也是初中生(写作第一版“设定与前言”的时候是初中生),两者结合起来看,从第四章开始(“序”至第三章后来被重制过),你将会经历大量较为不适的阅读体验。这包括但不限于描写生硬、情节抄袭、用词老套、转折过急等。如果你对此很介意,作者君建议,从“第八十章 复活”开始看起,这里恰好是泷三高中生涯的基本结束,刚刚考完高考的一部分;“第一百零五章 新的起点”也是不错的位置,这里是泷三正式同居的开始。按理来说,在这个点来自前面的一些人为细节并不会太多,阅读本作应该不会有太多问题(但仍然可能有些与前文契合的地方你看不明白)。

设定:
这是一部奔着撒糖解毒的同人作品,目前除了第二卷(大概第20-50章)的篇幅,其他的地方全是糖。“序”的起始点是2016年10月2日,即宫水家去神体摆放口嚼酒进行祭祀的时间。
但是怎么做到的呢,全是糖怎么可能,毕竟两人见个面都那么难?
多好懂啊,见个面很难,那就让见面变简单呗。
所以泷三疑惑地发现自己书桌的抽屉变成了大雄同款抽屉……咳咳,口胡了,以前倒有想过本作完结后写这种设定。
实际上,本作取消了三年的时间差,又把提亚马特彗星圈起来加上了删除号,其他设定基本没改。(已经改的面目全非了好吧!)基本上是2013年糸守町/镇被整个剪切下来,随后粘贴到了立花泷的2016年世界,糸守的设定基本不改,包括各人的年龄、使用的物品、房屋的磨损等,全都保留2013年糸守的样貌。(作者君似乎后来把拉面馆夫妇给移到了飞騨县城里面?忘了……)(俊树震怒,本来糸守就够落后了,现在更落后了??!)
总之,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希望大家喜欢。
祝福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毒的状态中走出来,为君名相关作品的发展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2023年4月8日于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