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买“南极人”吊牌的厂商们赚到钱了吗?

2020-07-28 02:01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买“南极人”吊牌的厂商们赚到钱了吗?
2020年7月,南极人发布2019年年报,让其被业内称为,靠“卖商标”一年收入13亿元。显然卖吊牌对品牌方不失为一笔好生意,但对于买品牌的商家,他们赚到钱了吗?“锌刻度”撰文从另外的角度探秘这门生意。

*为何“南极人”这些品牌能卖得出去?
对于买家而言,他们买的不仅仅是那张印着logo的吊牌,而是这张吊牌背后积累的客源,渴望和原有品牌实现双赢。

在卖吊牌之风刚兴起时,正值中国的互联网电商起飞,传统的经销商和工厂,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大部分都试图尝试开网店,拓宽售货渠道。但从2013年前后,当时的几大主要电商平台流量就逐渐向品牌电商倾斜,其他还没有形成品牌的商家生意就是难做。所以,找品牌授权,贴牌开网店,似乎成为了一条不错的捷径。

但这些大品牌也很精明,有投放策略。也不是随便出钱就能拿到授权,对品牌持有方来说,他们也更加愿意选择优秀的电商团队强强合作。由于想拿品牌的商家实在太多,2015年3月31日之后,北极绒、恒源祥、南极人等品牌的天猫店不再接受新店申请,只能去置换,关一家旧店才能开一家新店,再想入局唯一的办法是从别的经销商手中收购。

*贴牌确实带来了生意
对于大多数商家,原本自己的东西三四十块都卖不出去,但是贴牌后,八九十、甚至上百的标价都能卖很好。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广东一家服装家族企业生产的牛仔裤,在自家的天猫旗舰店两件售价79元。但挂上南极人吊牌后,在南极人专卖店两条售价129元。除去8元标费,多了42元利润。

越来越多人看到了这条捷径带来的成果,也加入到品牌申请中。于是只要是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的商品门类,完全不分吃穿住用行,全都能贴上品牌。也正因此,眼下人们再在电商平台检索这些品牌,已经很难从林林总总,成千上百家相似店铺中,分辨出当年那个“恒源祥”或“南极人”。

*品牌影响力下滑,后果只能工厂自己承担
由于品牌方们为了扩张利益版图,鼓励各品类的厂商都可申请授权,不少盲目入局的厂商,并未考虑到其生产的品类对应的市场认可度和客户覆盖度,入局后才发现,生意并不尽人意。

而且由于品牌方授权的店铺实在太多,品牌的可信度其实已经逐渐降低了,加上品牌很难对授权店铺一一进行质量上的管控,没有等来一荣俱荣,却容易因为“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被拖累。

如今品牌的授权生意做了这么多年已经饱和,现在入局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一心想拿品牌商家只能出更高价格,这巨大成本会严重影响经营情况。

*拿别人品牌其实是条弯路
厂商们认为只要有品牌效应,就可以快速实现利润最大化,殊不知其实他们用来买授权和买标的钱,如果用来脚踏实地发展自身品牌,后期其实可能有更长远的收益。

品牌授权本身是一个有效的“多赢”模式,但成功有前提,品控一定要到位。


买“南极人”吊牌的厂商们赚到钱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