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神炮”!VZ37型150mm榴弹炮
无论是纸面数据还是在网络上,原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的VZ37型150mm榴弹炮都可以堪称“神炮”。
毕竟仅5.2吨重(作战重量,运输重量为5.73吨),身管倍径仅为L/24,在发射42kg炮弹时初速为580m/s(注:不同文件数据略有不同),射程可达15.1km(15.75km),高低射界 -5°至+ 70°、方向射界45°,这数据不比隔壁那“垃圾”sfh18强了几个华莱士?

在20世纪30年代初,为了满足捷克斯洛伐克和国外的需求,斯柯达推出了斯柯达K系列榴弹炮,该炮在分解的情况下可使用骡马运输。最终该炮受到了土耳其、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青睐(订单为173门),K1榴弹炮于1933年量产,其小幅度改进版本K2(一般都归为K1)又收获了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各自48门和180门的订单。
斯柯达的K系列榴弹炮也参加民国的重型榴弹炮竞标,虽然最终则是莱茵中标。

而捷克斯洛伐克对于火炮性能则是要求更高,在屡次迭代后终于选中了K4,该炮缩短了身管倍径(从L/27到L/24)、进一步增加了初速,并可以满足高速机械化牵引要求。
当然斯柯达用短管炮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其实也并不见得是其火炮、身管、发射药技术有多少领先,或许就是靠很传统的“嗑药”(增加发射药)。根据德国的文件,其全装药发射时炮口动能约7.2兆焦(依据文件)、膛压达到了2800AT(注:另外的文件达到2850-2900AT),膛压水平与同为斯柯达研制的VZ35型105mm加农炮处于同一水平,甚至高出德国的SK18 105加约5.6%--9.4%。

短管高膛压,达到同时期加农炮水平或是更高。虽然没有什么文件记载了VZ37型150mm榴弹炮的身管寿命,但可想而知不会太高。
作为对比,二战中另一款著名的“嗑药炮”--M114榴弹炮,最大膛压为251.5Mpa,而VZ37型150mm榴弹炮则为283.17--293.8425Mpa,要知道M114榴弹炮早期全装药身管寿命为2000发。

当然最坑的不仅于此,根据德国的相关文件,该炮在温带地区,(发射药)不允许在35ºC以上温度发射,在热带地区,不允许50ºC以上发射。因为在较高的药温下,会产生过大的气体压力,这会导致设备过度应变。(德语机翻)。
看来使用条件还挺苛刻啊。
从某种程度看,或许纸面看是“神”,不一定是真神。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