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举

2023-03-12 16:08 作者:诺顿2  | 我要投稿

暂缓了民工的伙食问题后,王县令从胡乱堆积的钱粮物资中清出一片空地,暂且充作商榷各项事宜的退室。

几本收支账薄摆上桌面,王县令和叶老便在桌前一起细细检索起各项支出。一进入工作状态,二人也就没闲心思管陈平了。陈平也没闲着,凑在二人身边,审视着这杂乱无章的账薄,想着该怎么修立新的表格。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基本上每天都是如此。

叶老不愧为算科出身,一次次抓住了方案的纰漏,每一笔修改都成效颇丰,像个经年老吏一般。经过数日的修改,二人几乎把账薄的每一项收支都做了完善,直至翻到最后一页。这时,叶老突然把账薄翻到第一页,准备从头到尾做一次修改后核算。

等他面色凝重地合上账本,嘴里只喃喃的说道:“不够,不够啊。”王县令忽然慌了神:“还是不够吗?我已经尽量向上层争取了,银钱只能到这一步。”陈平一下听出了问题的关键,终究还是钱银不够,这恰恰是最为难堪的,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再多的修改也只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罢了。

陈平心中生惑:自古以来,道路修缮和房屋建造不是油水最足的公差吗,怎么能栽在银钱上?他直言道:“王县令,这修路银钱从哪来啊?”王县令稍稍一愣,像是在疑惑他为什么会问这么没意义的问题,随口答道:“官府修路,自然是从户部批款下来啊”,他也只当做小孩子的好奇心,并没有放在心上。

陈平倒是一惊:“没有商人参与吗?”

二位听闻就一起回应:“官方办事,岂容这些商户参合?”语气里有着不加掩饰的鄙夷。

陈平继续说:“我们可以找商人合作,他们出钱,然后等路修完了,可以在路旁立上石碑,以做他们商户的宣传。”

先是叶老出言反对:“你我都是读书人,怎么能和这些三教九流之人有牵扯?这不成了官商勾结吗?”王县令虽是无言,但是也轻轻点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陈平直到这时才真切的认识到,士农工商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这两位虽然在他面前是和蔼可亲的尊长,但依旧是读书人出身,骨子里的高傲必然会让他们对商人产生鄙夷和隔阂。

陈平登时有些急了,经过刚才在车上的蜕变,他心中已经滋生出了为民奉献的种子,情况危急,这么能因为这么虚妄的问题延误了工期,便微微嗔道:“您两位自恃文人风骨,不愿沾染铜臭,可那些民夫呢?”

这一句话可把二人给问愣了,诚如陈平所言,这条路本就贩夫走卒居多,愿意从这过的,也多半是小户商贩,修路的初心本就是造福当地百姓,而民生问题又本就与铜臭密不可分,怎么这时为了文人风骨这类虚名误了大事?这不是摒弃初心吗?

况且这修路延缓一天,民夫的怨气就多一分,人力物力的调度就延缓一日,虽然叶老依然能透支存粮暂稳民心,可终究是扬汤止沸罢了。

以这二位的才学,又怎么考虑不到此事?只是骨子里的清高作祟,不敢往这层去想罢了,如今想法被陈平点破,二人心中也泛起阵阵羞愧,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会在这种事上被一个小孩教训了。

陈平见二人缄默不语,便乘胜追击地说道:“修缮道路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多耽搁一日,会带来多少损失,我想你们二位知道的比我更清楚”

“......”二人无言

“官府的单子在商人眼里可全都是香饽饽,他们也急需这样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名气,况且我们所有合作都可以摆到明面上来谈,当人算不上不上勾结。商人终究是逐利的,您莫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名气,这些零星花销对于那些日进斗金的大商户来说不算什么”

王县令总算是被微微触动,半信半疑地低头沉思。

陈平见两人还在犹豫,便有些急了,嗔怒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没想到,刚才搬出那么多大义和利惠,都只是让两人略有考量,但这一句民间俗语,对两人的打击比刚才还大上几分。是啊,王县令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一直求的不就是为民谋利,惠及民生吗?而今怎么在这种事情上踌躇不前?

王县令长叹一口气,用咨询的目光看向叶老:“要不?试试。”叶老听了这一番话,早就有了要松口的意思,奈何地位没王县令高,不敢妄自答应,见王县令给了个台阶,便顺坡下驴的同意了:“就按他说的办吧。”

中午,王县令修缮道路,急需商户资助合作的消息,随着几匹快马和几个办事利索的小吏,飞奔进了市集。

没想到,成效居然比预想的更好,不过一个时辰,就有一位酒楼老板捷足先登了。衙役热情地把他引进王县令的房间,好详谈诸多事宜。

在临时整出的会客室内,王县令正气凌然地告诉他:“你出钱,我立碑。别想搞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全放到明面上来说,公事公办。”虽然王县令同意与商户合作,可嘴上还是有些盛气凌人,一时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这倒也正常,要求他发自内心的与他先前瞧不起的商人平起平坐,实在太强人所难了。

好在这商人也明确自己的地位,并不在意他的态度,只是满脸堆笑地答应着,忙问能不能在这碑文上写上自己酒楼的名字。王县令思考片刻便应了下来。

一听王县令这么爽快就同意了,商人脸上的笑,便更爽朗起来:“王县令您可帮了我大忙了,在下酒楼的生意最近不知被临街抢去了多少,要是能借此良机,声名远扬,哪还愁没什么生意,若是收入有所回暖,必有重谢。”

王县令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心中却也是乐开了花,不用说也知道,商人口中的“重谢”是什么。

这商人也是爽快,直接就带着钱来的,当场付了钱之后就恭敬离去了,连个字据都不用,显然是对王县令的人品颇为放心。

消息几日之内就在县中彻底传开了,这几天,王县令基本都在会客室中,与接踵而来的商户们谈论生意,全然没有曾经的官架子,随着一声声“合作愉快”,钱银的问题,也在飞速改善,账目上的数字,也让县衙一改往日的庄严肃穆,所有人都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科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