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权法律服务|“资助”老人发3000元收回2800元?这种不地道的行为违法吗?

2023-03-17 11:59 作者:十权法律  | 我要投稿

近期一网红男子“伪慈善”捐赠行为被曝光,拍视频的时候给老人3000元,拍完视频后直接拿回2800元,这种为获取流量的迷惑行为,属实不地道。站在法律层面来看合法吗?

案情详情

一短视频自媒体男主播为博眼球,专程跑到四川凉山农村拍摄了许多在当地帮助老人和孩子的视频

视频展示了大凉山里一名老人和小女孩的简陋生活环境,称小女孩是老人捡来的孤儿,因为没有户口无法读书。两人相依为命的生活着,为此主播给了老人3000元让她拿去租房让小女孩去上学,不少网友看后直呼“太心酸了”

结果后来被人曝出该博主是在弄虚作假,顿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媒体记者找到了当地村民进行采访,实际情况却是多条视频中出现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条件简陋艰苦,还有小女孩因为没有户口不能继续上学等情形,均属于该博主“自导自演”目的是为了发布至网络博取眼球吸粉

而视频里博主给了老人3000元,当拍摄完后却又收回了2800元。对于其视频里的小孩则采用了“剧本”拍摄的操作行为,事先告知让姐弟俩“剧情台词”然后让小孩配合录制。随后又是同样的套路给了小孩500元,拍摄完后又收回了300元

此外,该博主视频剧情里那个没有户口的小女孩,实际上是有家庭和父母的,并且在西昌市巴汝镇某学校读书。

针对此事件相关部门已经展开了调查和处置。

目前该主播已经被行政拘留并且进行了罚款,短视频账号被封禁。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伪慈善博主组织村民配合表演剧本,以此来博取网友的同情和关注,这样的行为违背了公序良俗。

1、伪慈善博主将面临什么处罚?

首先该博主的捐赠数额将一分不少的如数上交,根据《民法典》六百五十八条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助残这种公益、道义性的捐赠,捐赠人是不可以撤回的

因此捐赠3000却又拿回2800就是不合法的,其次这种伪慈善的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

2、若通过虚构事实让粉丝打赏该如何处置?

如果该博主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形式营造出农村老人小孩艰苦的生活场景,导致网友对此造成了错误认识,并且基于此事件通过平台向博主进行打赏,则该博主的行为还涉嫌违法。

其实这一情形,早在前两年就有同类案件发生:在某手直播平台上,有两名男子安排凉山州的农村村民站成两排,随后直播给村民们发钱。直播中男子让粉丝多给自己刷礼物,他会将粉丝刷的礼物换成钱,再去买东西给更多需要的人,但直播结束后又从村民手中把钱拿了回来。

事后该男子承认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粉丝量和浏览量,最终这种欺骗粉丝刷礼物用于捐赠的行为被追究了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

根据《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由民政部门对违法募捐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对于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如果累计数额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还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许多博主为了获取流量和粉丝,背后的操作真让人大跌眼界。但是要知道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不论你在视频里演绎多少次,承诺了多少回的捐赠金额,不管是3万还是30万就算是300万也要一分不少的捐出。

短视频流量带来的利好想必大家都知道,而做慈善拍视频这一类型的账号博主,一直在互联网上就是存在争议的。

现如今很多做慈善的博主会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或许是为了记录去传递正能量,为了让更多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但当下时代,许多外界事物都处于透明化且时效性较高的状态,自然会有人去证实事情的真伪!

爱心是社会中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它不应被虚假的故事所消费,更不应被流量绑架。因此建议大家做慈善,做好事就尽心去做且尽力而为,不要为了博取流量和大众的眼球而影响到真正在做好事的人。

十权法律服务|“资助”老人发3000元收回2800元?这种不地道的行为违法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