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大脑
人都有一个对象a,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人都只有一个对象a。从待选择的欲望的对象,到唯一的被选择(最高)欲望的对象,完成了从肯定性到否定性的辩证统一(“唯一”意味着,肯定那个唯一的,否定以外所有的)。可能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是唯一,而不是多个,这是因为,人类本质上都是懒惰的实用主义者,在获取一个就能够完全支撑自我的情况下(缺口被假性填补上以后),就没有动力去寻找下一个了,除非上一个发生实在界的破缺。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创伤被继承了下来,然而主体对此的“归因”却一个一个更替,而不是,同时更替为多个。大脑是懒惰而贪婪的,它遵从的不是客观逻辑,而是“最小成本让自己处于稳态”的逻辑,因此,相比于“只要解决了a,b,c等等,就能xxx”,会更偏向于“只要解决了a,就能xxx”。太简单条件,赋予了大脑“我的问题能够简单得到解决”的暗示,人们从这种自我暗示中甚至感到慰藉与放松,仿佛那个问题暂时性地消失了一样。它永远都不会去接受那个唯一惨烈的现实——“大他者不存在”,那是空虚的,无聊的,绝望的。“假装”认同这点的人,不过是成为了另一个大他者的附庸,获得了新的对象a,名为精神分析话语权以及“洞悉欲望法则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