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萨法尔王朝简史——萨法尔(一)

2021-04-24 21:21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参考资料:

《剑桥伊朗史4》第三章,The Tahirids and Saffarids,克利福德·埃德蒙·博斯沃思(C.E.Bosworth)撰写

《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G·勒·斯特兰奇著,韩中义译注,何志龙校订

《伊朗通史》,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著,叶亦良译

《新版伊斯兰百科全书》卷一,A-B

《历代先知与帝王史(亦称塔巴里史,History of Al-Tabari)》英译本卷三十五,阿拔斯王朝的危机时期(863-869,The Crisis of the Abbdsid Caliphate),George Saliba译注

《锡斯坦的萨法尔朝与尼穆鲁兹的灭里朝的历史(861-1452/1453),The History of Saffarids of Sistan and The Maliks of Nimruz》克利福德·埃德蒙·博斯沃思(C.E.Bosworth)著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中译本,V.V.巴托尔德著,张锡彤、张广达父子译

维基百科

sanguozhi 11

萨法尔王朝的开国君主雅库布/叶尔孤白·本·莱斯·萨法尔(Ya'qūb ibn al-Layth al-Saffār)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840年[1]他出生于锡斯坦(Sistan)[2]疾陵城(Zarang)[3]东北一个名为喀尔宁(Karnin/Qarnin)的村庄。该村因萨法尔之崛起而一跃为名城。

[1] 我对维基给出的这个时间表示强烈质疑,根据我能掌握的史料来看,萨法尔在9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崭露头角了,而维基却说他出生于840年,无疑是一件很吊诡的事。不过剑桥伊朗史也没有给出萨法尔的出生日期,因此暂且搁置

[2]中世纪时唤作Sijistan

[3] 亦作Zarandj,今扎兰季

虽然后来的《锡斯坦史(Tarikh-i-Sistan)》提供了一份萨法尔王朝的家谱,将其祖宗一直追溯到萨珊王朝宗室甚至追溯至凯尤莫尔兹(Kayumarth),但明显是捏造附会之词。据博斯沃思书中所言,萨法尔的出身晦涩难明(Mardi Majhul),不过出身不高,只是平民。父亲莱斯,是疾陵城里有名的铜匠(Mihtar-i ruygaran,coppersmith,阿拉伯语为Saffar),因此萨法尔和他的三个兄弟阿木尔(Amr)、塔希尔(Tahir)、阿里(Ali)在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后来他来到疾陵城,给另一个铜匠做帮工,虽然他每天的收入只有15个迪拉姆(Diram)银币,但他为人豪爽,慷概大方,己之所得,均与人同享,因而赢得了同乡的拥护。他心怀大志,不甘平凡,因此带着自己的好兄弟们和叔叔凯西尔·本·拉卡克(Kathir ibn Raqqaq)“上山落草”,做了“阿亚尔党人(Ayyār/ ayyārūn)”

阿亚尔党人,字面意思为“流氓、流浪汉(rascal, tramp, vagabond)”,其实就是指那些不事生产、游手好闲而聚集在一起的恶棍、掠夺者、强盗团伙,尽管他们也会有参与对异教徒的战斗,但他们大多数的活动都是为了钱财而在道路中设卡抢劫。他们极度仇富,若是进入城市会将整个城市搅的鸡犬不宁,很不受人待见。不过萨法尔并非此等目光短浅之辈,他虽然做了“山大王”,但只劫富济贫,并不劫掠穷苦百姓,逐渐显露了名声。后来,穆塔维亚(Muttawwi‘a/ motaṭawweʿa)领袖萨利赫·本·纳德尔(Salih ibn al-Nadr/al-Nasr al-Kinani)邀请他前往攻打布斯特(Bust)城。

穆塔维亚,亦称圣战者武装、信仰的志愿战士(Volunteer Fighters for The Faith),指自愿参与反对异教徒或哈瓦利吉派行动的志愿兵团体,主要活跃在东部伊斯兰世界的边境(在西方则叫加齐Ghazi、法塔Fata),这类团体的首领往往会声名鹊起,得到官方承认。由于锡斯坦地形崎岖,位置偏远,即使在阿拉伯大征服后当地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萨珊末代王子曾在此地建立流亡政权;祆教力量在当地仍然也有影响;特别是哈瓦利吉派也选择在此地发展,这些势力使得倭马亚及后来的阿拔斯王朝对该地一筹莫展,朝廷为平定当地的哈瓦利吉派可谓是疲于奔命,有时甚至都接收不到锡斯坦方面运送的赋税;哈伦·拉希德时期,锡斯坦的哈瓦利吉派领袖哈姆扎·本·阿扎拉克/阿卜杜拉·哈利吉(Hamza ibn Adharak/'Abd-Allah al-Khariji)势力很强,哈伦·拉希德对他亦无计可施,直到他828年死后塔希尔王朝才占领了锡斯坦,但当地的哈瓦利吉派仍然活跃在城镇之外,总督的政令出不了城,官府的控制力仍然十分薄弱。因此当地的逊尼派穆斯林便自行组织起穆塔维亚进行抗击。不过当时锡斯坦的穆塔维亚除了要对抗哈瓦利吉派外,还得对付塔希尔王朝派来的总督。

萨利赫出身锡斯坦显贵之家[1]。其兄加桑(Ghassan)因对布斯特城守艾哈迈德·本·易卜拉欣的统治不满而反抗,被杀,枭首,首级挂于城门前。此举激起了平常拥护加桑的民众的愤怒。萨利赫利用这个机会发动起义,准备攻下布斯特城为兄长报仇,但手下的士卒不堪重用,为了攻下此城,他广邀各地的阿亚尔党人前来“共襄盛举”,。萨法尔亦在邀请之列。

萨法尔显然不甘心只是做一个“侠盗”,借此机会他可以接触萨利赫这个名门显贵,从而进行洗白,获一个进身之阶,因此他欣然前往,并在攻城中表现突出,在城破后被萨利赫授予“萨尔亨基”[2]之职,统领一军,此战发生于846年[3](所以840年出生真的很艹蛋)。

[1] 关于萨利赫的身世,《突厥斯坦》记16世纪中亚史家洪德米尔曾说萨利赫是拉飞·本·莱斯(Rafi ibn Layth)之孙(该说法未证实)。拉飞是倭马亚时期最后一任呼罗珊总督纳斯尔·本·色雅尔(Nasr ibn Sayyar)之孙,806年,他在呼罗珊发动叛乱,哈伦·拉希德不得不前往征讨,途中去世,最后被马蒙招安。

[2] 《新版伊斯兰百科全书》卷一794页“AYYAR”条中,提到他们的军队领袖会有sar-'ayyaran/ra‘is al-fityan的称号,不过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萨法尔史》中引用加尔迪齐(Gardizi)所记的“Sarhang”

2022.06.09更新,语出《记述的装饰》英译本p46,Sarhang,博斯沃思给出的意思是高级指挥官(senior commander);此外p54,Sarhangi意为give command of the army

[3] 这是伊朗通史的说法,博斯沃思(C.E.Bosworth)的《萨法尔史》认为占领布斯特城的时间是伊历237年穆哈兰月(852年5月-6月)


之后萨利赫自任埃米尔,在846年起开始统治布斯特,他对这些参与攻城的阿亚尔党人进行收编,大肆给予编制,使得锡斯坦的穆塔维亚名声很臭,因为里面的阿亚尔党人素质参差不齐,多是作奸犯科之辈,萨法尔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他性情严正,不苟言笑。治军极严,令行禁止,在军中说一不二;士卒虽然多是阿亚尔党人,亦不敢私自掳掠财物为己有;军队操练之时,他独自坐在一张木制高椅上,居高临下观之,军阵若有错误,立马能够指正。夜间休息时他的侍卫们就驻扎、甚至睡在他的帐篷里,以便他发号施令(心脏真大,也体现他很得军心),加之他谋略过人,熟于军阵,总能打胜仗,士兵都十分敬服他。

萨利赫既然敢对塔希尔王朝的总督动手,自然也不会害怕叛乱是个什么结果。因此他意图消灭境内势力:哈瓦利吉派和塔希尔王朝的总督,一统锡斯坦。852年,他打着“维护正统”的名义,派遣萨法尔与另一位阿亚尔首领迪尔哈姆·本·纳斯尔(Dirham ibn Nasr)攻打哈瓦利吉派控制的地区。当时的哈瓦利吉派的首领为阿毛尔·本·亚西尔(Ammar ibn Yasir),阿毛尔不是这伙人的对手,竟然逃到塔希尔王朝的锡斯坦瓦里(Wali,意为总督)[1]易卜拉欣·本·侯赛因·古西(Ibrahim ibn al-Husain/Hudain Qusi)[2]处请求联盟。易卜拉欣派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率军攻下了布斯特,打了萨利赫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在萨法尔的率领下,萨利赫军堵住了布斯特城,将其围住,而萨利赫本人则率军并越过马尔钩沙漠(Dasht-e Margo)[3],前往攻打疾陵城。疾陵城的阿亚尔听闻萨利赫前来的消息都纷纷投奔,萨利赫的军队又有所壮大。而易卜拉欣求助于城中著名哈乃斐派学者阿布·穆罕默德·奥斯曼·本·阿凡,但双方力量悬殊,萨利赫在伊历239年12月21-23日(854年5月23-25日)攻下了疾陵城的外城(Madina)和dar-i-imara,打开监狱,大赦囚犯;城中贵族和乌拉玛继续坚守内城,等待穆罕默德的那支军队回援。然而最终被萨利赫攻陷。

攻下了疾陵城,萨利赫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但他太过贪婪,除了萨法尔的直属部队外,其他的军队在行军途上都在劫掠当地的财物,而萨利赫还想进锡斯坦总督的住所内大肆劫掠,民众怨声载道。萨法尔见此不再愿意听从他的指挥,逐渐有取而代之的心思。他开始煽动萨利赫手下的萨吉人(Sagzi)[4]和布斯特人(Busti)的关系。萨吉人即当初支持萨利赫攻下布斯特的阿亚尔,尽管萨利赫依靠他们起家,但在他取得布斯特后他便逐渐培养自己的班底,萨法尔正是由此处入手,逐渐为自己争取优势。伊历244年6月26日(858年10月9日),他率领一支精骑在一个叫努克(Nuq)[5]的地方伏击了劫掠归来的萨利赫,打得他抱头鼠窜,逃之夭夭。然而萨法尔的三弟塔希尔却不幸殁于军中。

[1] 伊斯兰时期的中亚、西亚的总督一般有两种称呼:瓦里和马尔兹班(Marzban),马尔兹班相对来说偏向于“边境总督”之意,自萨珊时期就存在的官职

[2] 他是前面提到的布斯特城守的父亲

[3] 达里语意为死亡沙漠

[4] 因锡斯坦在古波斯语里的拼写为Sagistan

[5] 或称Nuqan、Noqat,可能位于疾陵城东部的合瓦失(Khwash)河谷内,伊斯塔赫里(Istakhri)则说塔希尔死在布斯特的城门前

萨利赫出逃后,萨法尔召集诸阿亚尔军队议事。原本还有一部分锡斯坦军队拥立此前提到的迪尔哈姆为首领,但此时迪尔哈姆见萨法尔势大,只能和其他首领一般向其臣服,推其为帅。尽管史家们对迪尔哈姆的描述不多,并没有将其重视,但博斯沃思认为他在此前平定哈瓦利吉派的战争中功劳比萨法尔的大,地位也比萨法尔高,甚至很有可能是萨利赫的接班人。据伊斯塔赫里记载,迪尔哈姆原本是一个穆塔维亚,活跃于布斯特附近和哈瓦利吉派作战,后来萨法尔成为了他的手下并逐渐崭露头角,二人关系一开始还算融洽。不过涉及权力之争同袍情谊可就算不得数了。

萨法尔善抚御,有才略,体恤士卒,很快收服了大部分士兵。但迪尔哈姆及一小撮人妒忌他的地位,试图派人暗杀他,结果失败,事泄,萨法尔乘机清洗了一批反对派,将迪尔哈姆投入监狱。861年3月22日(伊历247年穆哈兰月[Muharram,即正月]6日),萨法尔受士兵和民众推举为埃米尔,定都疾陵城,是为萨法尔王朝之始(861-1003)。

萨法尔王朝简史——萨法尔(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