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10大爱将,7位牺牲于建国前
战争年代,周总理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不过他不像彭老总、刘帅那样亲自在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大多说都是在中央指挥全局。不过周总理也有他自己的爱将,这些人都为革命做出了贡献贡献,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周总理的十大爱将,其中七人牺牲于建国前。
1、蒋先云
蒋先云不但是周总理的爱将,也是毛主席的爱将,就连蒋介石也非常喜欢他。蒋先云在192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蒋先云表现优异,被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称赞为“军校的高材生”“是个将才”。毕业蒋介石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

蒋先云
1925年,在周总理的领导下,蒋先云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是该会负责人之一。同年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7团党代表,不久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先云退出国民党及第一军。北伐战争开始后,蒋先云被党组织派遣担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兼补充团第5团团长,参加了攻打九江、南昌等战役。1927年在攻打临颍的战斗中,蒋先云不幸牺牲,时年25岁。蒋先云牺牲后,周总理在武昌亲自主持召开追悼会并为其刊登悼词。
2、陈赓
陈赓跟蒋先云一样,深得周总理、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喜爱。陈赓13岁就加入湘军,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在军校学习期间,陈赓得到周总理和蒋介石的喜爱。

陈赓将军
毕业后陈赓留校任黄埔军校第2期入伍生连连长,第3期本科副队长。1925年5月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役。1926年3月任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7连连长。参与领导左派学生组成的“青年军人联合会”,跟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中山舰事件后陈赓毅然退出国民党。
1927年南昌起义后,陈赓在会昌战斗中腿部受伤到上海治疗,在上海期间,陈赓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中央特科的工作。后来陈赓先后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和中央苏区工作,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陈赓一直都是我军的一员得力战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尔琢
王尔琢是先后得到周总理和朱老总肯定的人物。1924年王尔琢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对王尔琢十分欣赏,经常找王尔琢谈话,向王尔琢传输革命思想。1924年秋,在周恩来的培养和介绍下,王尔琢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校期间,王尔琢协助蒋先云、周逸群等一起领导由周恩来亲自缔造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5年1月,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了二次东征。

王尔琢
1926年9月在攻打南昌的战斗中,王尔琢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蒋介石甚至以擢升军长之高官相许企图拉拢王尔琢加入国民党,不过被王尔琢断然拒绝,在得知蒋介石准备向他们下毒手后,王尔琢带领一部分共产党员出走。
1927年7月,王尔琢跟随周总理到南昌秘密从事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南昌起义之后南下广东的途中,王尔琢奉命留守三河坝,以掩护主力部队分路转移。在三河坝,王尔琢率部与敌激战三昼夜,得到周总理和贺老总的嘉奖。之后王尔琢跟随朱老总来到井冈山,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
1928年,担任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部下叛逃,王尔琢亲自前去追击,不料却被袁崇全开枪射杀,时年25岁。
4、曹渊
曹渊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派往黄埔军校教导团学兵连任党代表,后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北伐战争爆发后,曹渊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在战斗中,曹渊身先士卒,英勇机智,受到聂荣臻、叶挺等人的表扬和军部传令嘉奖。1926年9月在攻打武昌时,曹渊率领战士们攻城时不幸牺牲,时年24岁。

曹渊
周总理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曹渊一生虽然短暂,却为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5、徐向前
徐向前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在校期间由于性格原因他不受老蒋的喜欢,也因此蒋介石错过了一员大将。毕业后徐向前留校担任排长,后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7年在武汉军校任职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徐向前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此后他带出了红四方面军这一支劲旅,在之后的战争中他一直是我军的主要将领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徐向前
6、蔡晴川
蔡晴川也是一位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也是赢得周总理叶挺将军朱老总共同欣赏的人,1925年蔡晴川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学不久他就积极请战,因而赢得周总理的赏识,在校期间蔡晴川积极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开展的革命活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后来在周总理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蔡晴川被分配到叶挺独立团,参加了之后的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后来他又划归到朱老总麾下,1927年9月在三河坝与敌人激战时战死,时年24岁。

蔡晴川
7、孙树成
孙树成也是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期间在周总理的引导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三、四期步兵大队区队副。蒋介石实行清党行动时,孙树成毅然退出国民党,后来他与曹渊一起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7年在三河坝战斗中壮烈牺牲。

孙树成
8、卢德铭
卢德铭被孙中山先生赞誉为“革命楷模未来将帅”,周总理和毛主席也十分欣赏他,1924年卢德铭进入到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卢德铭数次化装潜入陈炯明军侦察情报,提供了大量兵力、将官部署、火力配备的信息,为主力部队做出正确的战斗指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卢德铭
北伐战争中,卢德铭作战勇敢,表现优异,攻克武昌后卢德铭升任团参谋长。1927年9月9日,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担任起义军总指挥。起义失败后,卢德铭主动请求掩护部队撤退,不料被敌人子弹打中胸部,壮烈牺牲,时年22岁。毛泽东在他牺牲后赞道:“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9、叶剑英
叶帅与周总理堪称是亲密战友,当时在黄埔军校任职时,叶帅担任教授部副主任,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这时,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叶帅辅助周总理指挥,显露出出色的军事才能。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叶帅便与周总理长期工作在一起,为我国的统一战线来回奔走并一起出谋划策。1955年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

叶剑英
10、朱云卿
朱云卿是我军第一总参谋长,也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更是周总理精心栽培的黄埔精英。1924年朱云卿回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参加军校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25年10月参加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在战斗中机智英勇,受到周总理的赞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云卿
1927年,朱云卿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而后上了井冈山,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1930年朱云卿先后出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1年1月15日,中革军委任命朱云卿为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年仅24岁的他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5月22日,朱云卿在医院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年仅24岁。
小结:
这10位都是我党我军的优秀将领,他们当中的七人在革命的早期都过早的牺牲,仅三人活到了新中国成立,如果他们没有过早的牺牲,1955年大授衔时必然是另外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