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

根据《民政部: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过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超70%》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
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
我国空巢老年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大量老年人不与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面临着居家养老的许多生活不便或困难,甚至是安全风险隐患。
党中央对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不同老年人群体提供分类服务,并提出了到2025年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的目标。
从这些数据和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农村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的重要制度安排。然而,在中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覆盖不全、水平不高、待遇不平等等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数据平台》的数据,2019年中国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0.8%,低于城镇地区的97.4%;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8.7%,与城镇地区的99.9%相差不大。但是,在养老金水平方面,农村地区明显低于城镇地区。
根据《养老金数据》的统计,2019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显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月平均缴费水平为3528元,每月平均领取水平为3030元;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月平均缴费水平为115元,每月平均领取水平为148元。这种差距导致了农村老年人在退休后收入大幅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负担加重。
二、家庭支持力量减弱
家庭支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人口流动等因素,家庭支持力量在农村地区逐渐减弱。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了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增多。
根据《民政部: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过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超70%》这篇文章,2019年全国农村留守老年人数量为4052万,占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5.2%。这些留守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容易出现孤独、无助、焦虑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履行不力,导致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难。
根据《民政部: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过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超70%》这篇文章,2019年全国接受民政部门救助的特困供养老年人数量为112万,其中农村地区占比为83.6%。这些特困供养老年人主要是因为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没有赡养能力而导致生活无着。
三、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养老服务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中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给还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根据《民政部: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过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超70%》这篇文章,2019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为766万张,其中农村地区占比为28.8%;而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仅为2.9%,其中农村地区更低。这说明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需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的需求。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也存在着规模小、设施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难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和舒适。除了机构养老外,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也很不发达。
根据《民政部: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过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超70%》这篇文章,2019年全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数量为1.4万个,其中农村地区占比为17.3%;而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接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的比例仅为0.3%,其中农村地区更低。这说明农村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也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需要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的老年人的需求。此外,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也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需求。
本文转载至——https://www.xjxl01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