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能源发电状态的‘工况化’---普
我们知道在车辆的运行中存在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这是否可以迁移到新能源的辅助‘混储设备’,那其中的异同在哪里。
不同点应该是:新能源发电的工况情况会比车辆的运行工况模糊。
1.从能量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出发:
(1) ‘动力性优’对比‘荷电状态在安全运行范围内’
(2) ‘充分利用动力电池组能量原则’对比‘充分利用蓄电池的能量’。
(3) ‘内燃机尽量工作在高效率区间原则’对比‘新能源发电尽量不出现‘丢弃’’。---‘题外话,如果这部分能量没有通过逆变器并到电网,会去哪,会不会影响母线的电压稳定’。
‘制动’相当于削峰
下限值时,其输出电压曲线出现拐点,无法稳定输出功率,(从机理侧解释为什么要设置上下限)需要将 SOC 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首先选取动力电池组 SOC 的上下界为 85%和 20%,即令 SOC 范围能够控制在 20%到 85%之间。若 SOC 大于等于上限则电池组停止充电,若 SOC小于等于下限值则电池组停止放电。
混合动力机车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制定过程中,关键是减小柴油发电机组的燃油消耗,确保在不影响整车动力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效率与经济性。
新能源发电的混储的能量管理策略,关键是要减少弃风弃光率,确保在不影响储能系统稳定性的条件下,提高设备测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我们对新能源发电的工况也可以有以下设定:1.高功率工况;2.低功率工况;3.功率快速上升;(加粗的工况是电解槽不能适应的工况)4.功率快速下降;5.功率慢速上升;6功率慢速下降;7.功率跌落至零(故障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