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是志愿者的坚实后盾”|志青春

2022-06-30 11:04 作者:中国青年志愿者  | 我要投稿


本期导读 :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徐正航,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

        为什么要报名冬奥会志愿者呢?我认为源于农大与奥运的情缘。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摔跤比赛场馆和北京残奥会坐式排球比赛场馆。从大学入学起,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奥林匹克离自己并不遥远,加上我从小喜欢守在电视机前看奥运赛事,所以当得知冬奥会志愿者招募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希望能通过志愿服务,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冬奥会效力,为祖国效力

        我们属于赛事服务领域,日常主要的工作是服务观众,让观众拥有更好的观赛体验。赛事服务领域共有8个岗位,我所在的岗位是运行支持组,我担任组长。运行支持组的工作复杂而琐碎,主要包括文字材料工作和巡视工作。区别于大部分室外岗位,我们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电脑打交道,其他时间便是外出巡视,支援其他岗位,称得上是他们的坚实后盾。

        在文字材料工作中,我和同学们主要负责收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包含全部110名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在内的8个岗位的每日运行情况汇总、每日志愿者排班信息表、工作日报等7个附件。每天,相关材料文件总数达56个,我们需要一一打开阅读并汇总上报。除此之外,在比赛开始后,我还要带领组员进行3次巡视志愿者工作,处理志愿者物资补充、现场秩序维护等各种情况,每天在场馆走上2万步是非常轻松的事。考虑到室外岗位志愿者所处环境容易受冻以及口罩容易湿的情况,在每场比赛开始15分钟后,我会和值班的组员,携带口罩和暖贴前往各岗位进行巡视,为有需求的志愿者提供备用。有时,我们在巡视时会遇到某些岗位志愿者人数不足,或者观众席上有人吸烟、摘口罩等问题,我们就要帮忙维持现场秩序,并将问题反馈给主管,由主管进行协调,或为岗位增添机动人员,或对观众进行劝导,以保障观赛秩序。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心态上的调整。服务冬奥会意味着寒假不能回家,不能和家人一起共度春节,多少会觉得有些遗憾,但我很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春节每年都有,但冬奥会四年才一次,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想必家人也是支持并引以为豪的。学校的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也在一直为我们争取更好的条件,组织各种各样的特色团建活动,写春联、包饺子、读家书、提供桌游等,让我们在驻地的日子过得年味十足。

        此外,我们还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开赛第三天,“雪游龙”场馆检票口迎来三名忘记带门票的观众。他们将门票遗落在距离检票口两公里多的山下大巴车上,如果他们自己往返取票,时间肯定来不及,于是焦急地向工作人员求助。得知这一情况,检票口的志愿者迅速与山下取得联系,山下落客区的志愿者火速帮助他们找到门票,并与山上进行票务确认。确认后,志愿者们开启“中国速度”,以岗位点对点接力的方式,一棒又一棒奔跑上山送票。绵延的盘山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志愿者化身为身着蓝色衣服的“信鸽”,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天气寒冷,加之长时间的奔跑,志愿者的口罩渗出了细密的水珠,但他们也无暇顾及。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耽误观众观赛。最终,在29名志愿者的紧密配合下,仅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将两公里外的门票成功传递到了山上,交到3名观众手中,帮助观众顺利完成检票,进场观赛。所以遇到紧急情况不能慌乱阵脚,从容应对、齐心协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一场比赛恰逢延庆大雪,车橇中心观众看台积起了很深的雪。为了保证观众的安全,看台被关闭,观众被通知可在附近其他相对安全的地方观赛。比赛开始后不久,观众大量聚集在看台一侧的阶梯上观赛,堵住了穿行通道。由于其他志愿者都在各自点位上进行服务不能随意离开,我们组所有人立即停下了手中正在进行的文字材料工作,前往观赛现场支援。我们十几个人在阶梯上排成一列,自动形成一个隔离带,开辟出一条通道,并提醒来往的观众注意阶梯安全,现场秩序很快就恢复良好。比赛间隙通常有暖场环节,顶流“冰墩墩”这时候会现身与大家互动,观众自然也都想和“顶流明星”近距离接触,工作人员便会将冰墩墩护送到旁边空旷的广场,让大家与之合影。此时我们就会作为机动志愿者前往广场,站成一排,提醒观众排好队。我认为我们组就是其他志愿者的坚实后盾,是志愿服务一块砖,哪里需要就搬去哪里。也正是这些温暖的举动,将我们志愿者和观众的心凝聚在一起。

        面临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还见证了一些历史性时刻。钢架雪车决赛中,中国选手闫文港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实现了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在“雪游龙”服务的志愿者,看到这个结果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大家都纷纷欢呼起来,发朋友圈记录这一时刻,为运动员开心,为我们国家自豪。我曾一度以为像雪车雪橇这样的冰上“极限运动”是西方人的特长,我们只是“重在参与”,但中国运动健儿,用他们的努力、拼搏和勇气,打破了这样的偏见,用热血和汗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创造了历史。中国运动员是最棒的!我永远为他们骄傲!

        2月20日晚8点,冬奥会闭幕式在鸟巢如期举行。我和其他5位志愿者一起上台接受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新当选委员的致谢,激动而荣幸,这代表了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在巴赫主席致辞环节结束后,他下台离场经过我身边时,我对他说了一句“love you”,这时候他停下脚步双手举过头顶对我比了个爱心,令我感动不已。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一生都会铭记在心的场景。我又想到巴赫主席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多次前往各场馆看望关心志愿者,倾听志愿者的心声,与志愿者互送礼物......从这些互动中我真切感受到我们志愿者的工作是受到肯定的。

        我们很多天都是早上6点便迎着熹微的晨光上岗,晚上12点多伴着皎洁的月色下班回到驻地,忙碌又充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和组员们互相配合完成志愿服务工作,在工作之余又经常聚在一起玩耍,既有踢毽子、溜皮球等有趣的体育活动,也有阿瓦隆、狼人杀等一系列有趣的桌游团建活动。一天天下来,大家互相熟悉彼此,也收获了一份特别的“革命”友谊。其次,在冬奥会志愿服务经历中,我常需要和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工作,这个过程让我提升了随机应变、为人处世的能力,养成了对待工作时耐心谨慎的态度,这也算得上是人生中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总书记曾说过,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只有把自己的成长进步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而这次的冬奥会,就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追梦的舞台。身为志愿者的我们,从每一次挥手、每一个微笑、每一声问好做起,踏踏实实做好每个细节,深刻实践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们在冬奥会中展示热情,活力与自信,诠释了农大学子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以身作则、许党报国的青春誓言,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的良好风貌。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牢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嘱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学好专业知识,继续勇担使命,更加坚定信念,将农大人的风采展现在更广袤的天地里,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真正做到服务三农,强国有我,谱写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团委供稿

编辑:彭兰(华中师范大学)、张连豪(南京邮电大学)

校审:盖奕洁

“我们是志愿者的坚实后盾”|志青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