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5.11 门得列耶夫

2023-05-11 08:5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1、门得列耶夫(公元1834—1907年)


  俄国著名化学家。他父亲是中学校长。他前期同情和支持俄国启蒙者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后期曾在沙皇政府任职,走与沙皇政府妥协的道路,反对人民革命。

  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采矿、冶金以及纺织等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已发现了六十三种元素,化学逐步走上了对元素进行系统研究的道路。他在前人研究元素的自然分类编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元素进行分类编组,比较各组内相似元素的差别,分析不相似元素的性质和原子量之间的关系,于一八六九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随原子量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他依据元素周期律,把当时已发现的六十三种元素排成了周期表,也叫化学元素周期系。在周期表中,他纠正了以往确定的某些元素的原子量的错误;指明表中的空位是一些未被发现的元素,并预言这些元素的原子量、特性,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发现这些元素的方法。例如他预言一种“亚铝”的元素留待发现,到一八七五年法国化学家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果然发现了镓元素,其原子量、特性以及发现的方法,同门得列耶夫预言的“亚铝”基本上一致,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元素周期律的正确性。这一发现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元素由于原子量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区别的事实,从化学上证明了量变转化为质变规律的普遍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门得列耶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1]

  门得列耶夫阐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入,证明了元素的性质是随元素原子核的电荷数的递增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门得列耶夫没有揭示的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同时,还发现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特性,周期律也概括不了;一系列新元素和同位素的发现,也远远超出门得列耶夫预言的范围。

  在哲学上,他既反对唯灵论和降神术,指出“科学摒弃关于精灵的假设”,降神术是一种迷信,是有意识的欺骗;也反对唯能论,指出唯能论是“纯粹的烦琐哲学的观念”,这种观念“除了‘我’以外,任何东西都不存在”。在自然观上,他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承认物质的客观存在,承认自然规律及其可知性。但同时他也存在二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把实物、力和精神说成是并列的三个基本因素,把运动归结为物理、化学运动,企图用所谓“实在论”来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晚年,他坚持元素不变性和事物不可改变等观点,反对物理学的新发现,否认电子的存在,否认放射性蜕变现象,否认自然界的飞跃,完全陷入了形而上学。

  主要著作有《化学原理》等。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89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5.11 门得列耶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