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也当作一粒种子

鞋子、裤腿沾满泥土,额头上挂着汗珠,衣着宽松方便干活……初次在大棚里见到金炳奎和其他科研人员时,很难想象他们是毕业还没几年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伸出手想和他们热情地握个手,对方却尴尬地笑笑:“手上太脏了。”
身体上的苦和累,仅仅是他们在育种过程中承受的一部分。培育一个新品种多则需要8—10年的时间,过程中往往充满不少波折,且在育成后还不一定会被市场所接受。而他们却一直坚守,耐得了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啃下育种路上的一个个硬骨头。
这份坚守的背后,是对育种的热爱和肩负的责任。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要让老百姓不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就要从最根本的种业创新抓起。作为育种关键力量的他们,也如一颗种子一样,深深扎根大地,努力向上生长,争取早日结出硕果。
聚焦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山东明确了主要农作物、绿色果蔬、优势畜禽、生态林草、特色水产等多个方面的育种方向,提出到2025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100个以上。相信有了众多“金炳奎”的存在,未来,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定会持续提高和增强。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