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版|奔驰排放门事件发酵面临停售召回 曾被罚40亿美元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陈力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奔驰又陷入排放造假门!
据近期外媒报道,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的一封信件泄露,内容指控梅赛德斯-奔驰使用“减效装置”以达到欧6排放标准,这在德国是被明令禁止的做法,是典型的排放数据作弊的行为。 其实,奔驰在排放方面造假不是首次。早在2015年,奔驰就被举报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2019年,德国联邦汽车交通局认定奔驰排放造假。
据统计,近几年,因为排放问题,奔驰先后被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相关部门处罚,累计罚款约40亿元左右。
有分析人士称,奔驰接连被罚背后,是欧洲较为激进的排放政策,这一政策导向,也可能是迫使欧洲车企加速转型新能源。
又曝排放造假或停售召回
德国三大汽车豪门之一的梅赛德斯-奔驰涉嫌排放造假被相关部门调查。如果被查实,奔驰旗下多款车型将被面临停售、召回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最近,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泄露了一封关于奔驰的机密信件,内容指控梅赛德斯-奔驰使用“减效装置”以达到欧6排放标准。这在德国是被明令禁止的做法,是典型的排放数据作弊的行为。
信件内容显示,奔驰E350 BlueTec使用的OM642柴油引擎上发现的三个以软件为基础的“减效装置”。其中两个设备可以根据某些温度参数改变发动机的运行,从而改善排放标准。
此外,在奔驰E级OM642柴油发动机上,一共有8个相关的“减效装置”,它们可以控制AdBlue雾状尿素水溶液的排放量,这是一种可以与尾气中的NOx产生催化反应排出氮气和水,从而降低污染的技术。
外媒报道称,目前,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要求奔驰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否则相关车型将被禁止售卖并召回。
在尾气排放方面出问题,对于奔驰而言,似乎已经“习惯”了。
2021年,有相关组织表示,虽然奔驰在送检车上使用了相关的装置,但在实际量产上路的车型中,并没有安装类似的东西,其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法规上限要高出5倍。这意味着,送检车辆的尾气排放水平与实际销售的车辆,有很大悬殊。
实际上,早在2015年,德国知名杂志《明镜周刊》《焦点周刊》等联名举报称,奔驰车尾气排放严重超标。随后,奔驰遭遇长达数年调查。
2019年4月,德国联邦汽车交通局公布了调查结果,认定梅赛德斯-奔驰在排放测试中作弊。当年9月,德国政府要求戴姆勒支付8.7亿欧元罚款。
除了在本国被罚,在外国,奔驰也频被罚。
2020年9月,由于尾气排放过量和在排放测试中作弊,奔驰在美国付出了近30亿美元和解费。其中,与车主的和解费用7亿美元,与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和解费用是15亿美元。
当年,奔驰韩国公司因人为篡改2012年-2018年期间在韩国销售的总计37154辆柴油汽车的排放数据,被罚款776亿韩元(约合0.58亿美元)。
今年2月,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对梅赛德斯-奔驰在韩国境内的分公司处以202亿韩元的罚款,原因是,奔驰在韩国的广告宣传中提到,其柴油乘用车能够减少90%的氮氧化物排放符合“欧6”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测试中,奔驰柴油车并没有达到宣传中所述的减排效果,其广告语存在与事实不符的夸张宣传。
综上所述,奔驰因为排放问题已经累计被罚40亿美元。
严苛标准倒逼车企转型?
频频领巨额罚单,奔驰仍然不管不顾地在尾气排放问题上做文章,奔驰如此“顽固”,究竟是为什么?
汽车行业人士称,奔驰车的任性,可能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奔驰的品牌十分强势。另一方面,“欧6”的排放标准过于苛刻,让具有先进性的奔驰也难以达标。
其实,在排放造假问题上,并非只有奔驰这一家德国车企。2018年6月18日,前奥迪首席执行官鲁珀特·施泰德因试图隐瞒与柴油排放调查有关的证据正式被捕。今年5月16日,鲁伯特·施泰德在德国法院承认了他在柴油车排放丑闻中犯下的欺诈行为,在奥迪的柴油汽车排放作弊后没有阻止这些车辆继续销售。今年6月,他被法院判处21个月缓刑。
奔驰、奥迪均因尾气排放造假出事,足以说明排放压力较大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老牌车企面临的普遍问题。
无论是奔驰还是奥迪,近年来都面临经营压力。随着自主车企迈向高端化以及二线豪华品牌车的迅速崛起,奔驰、奥迪将迎来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在“新四化”的变革期,未来,奔驰、奥迪的地位,并非无可替代。
备受关注的是,欧洲汽车市场正在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这将对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厂商产生较大冲击。
今年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2023年国际车展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德国将开展一项价值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他的目标是,到2030年,德国道路上有1500万辆电动汽车和100万个充电站。
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宣布,欧盟要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动反补贴调查。
此举,被解读为对欧洲汽车制造商的一种保护。
无论如何,德国的奥迪、奔驰等豪车车企要想重拾曾经的辉煌难度不小。
汽车产业分析人士称,德国及欧洲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压力较大,欧洲不断推行激进的排放政策,就是为了逼迫更多的本土车企尽快转向新能源。恐怕,只有尽快完成新能源转型,奔驰等德系车企才能真正解决超标排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