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以及“类国企”,面试和入职的姿势不对,后面就麻烦
市场不景气,国企和类国企就成为求职、财富积累、谋生的优质领域了。而从去年到今年,个案辅导了几位姑娘,到国企和类国企企业,入职不顺利,导致后面工作中各种为难。今天整理一下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首先,什么是类国企?
这是个不太准确的概念,我自己提出来的。我的解释是,以大型国企和政府为甲方,整合资源,进行第三方服务或供应商的企业。这类企业重点是渠道,老板往往有很强的出身和人脉背景。其实各大国企和部门,周围都有一批这种企业,我称之为类国企。
因为他们内部管理与业务形态,与体制内高度先相似和相关。
这类企业在如今的环境下,因为依靠大型国企或部门机构,所以基本上能正常发工资、上社保、办公环境也算体面。

其次,不好的入职姿态,让你度日如年。
个案辅导的小红,入职一家事业单位改制的国企,属于企业员工。但是整个单位还在事业单位大院里,各方面和没改制之前一样。
小红入职后,试用期也和事业单位一样,12个月。这一年,小红是真的加班很多。因为这个部门多是政工系统调过来的干部,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所以文案、报告、表格、PPT、去项目现场,几乎都是小红在做。
然而在一年到了,转正评估的时候,大领导给的意见是“情商有待提高,延长试用期”。
小红很委屈,当时就哭了,而小领导很焦虑。于是接下来几天,小领导几乎一天几个电话,“你还好吧”“你来参加这个会吗?”,深怕小红一个不服气直接不干了。
而问理由,小领导最开始说得云遮雾罩,你不能只做业务,要会人情交往,要主动和领导沟通,要与同事搞好关系……但是小红实在想不出来自己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上了。
再后来,小领导说了,你去年刚入职的时候,有两次和大领导开会,在会上直接提问:
“我想确认一下,部门直接的流程怎样,我这一块究竟负责什么?”
“咱们是否能确认好,我如果去现场,那么我的权限在哪里呢?”
你说这样的话,让大领导觉得你不太会开会,所以就定了延长一下你的试用期。然后小领导又各种安慰,没事的,再延长半年,就通过了。

事业单位不在《劳动法》约定范围内,我无话可说。而小红已经付出一年的努力,现在似乎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气了。
还有一位姑娘,叫小兰,经过家里亲戚介绍,入职一家类国企。这家国企的总经理,即老大了解小兰的过往经历和学历后,觉得没问题,可以来做市场专员,负责会议活动与媒体。而具体面试,是该公司的副总。
小兰过往一直在私营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可惜在西部二线城市,互联网公司部门调整失业了。
小兰知道是家里亲戚介绍的,于是怀揣善意和期待去面试了。
但是她看到了副总在打官腔,对方就是看着她的简历沉吟,也不提问,就开始说:
“我看了你的专业,是财务,不过我们财务有人做了,我问问财务还要人吗?也可以带带你”
“我看你过往经历挺乱的,你来着也可以跟跟项目,看看能不能带出来”
小兰就困惑了,“请问您这招聘的究竟是什么?财务部缺人吗?”
这位副总立刻拉下脸,那我请人力资源总监过来和你聊吧,就出去了。
而过了一会儿进来了一位小领导,尴尬地聊了几句。小兰询问小领导的身份,对方说,我是负责项目工程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人力资源总监。
小兰整个过程迷迷糊糊,究竟怎么了?
这姑娘就算入职这家类国企,后面和这副总也有的磨了。

基于以上两个案例,我分析一下,国企和类国企的职场适应。
首先,大部分依靠人脉和渠道的企业,官威较大。
而官威这件事,其实是需要互动的。他彰显官威,而你要认可其官威。有些话,在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议上,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直接提问,比如确定工作职责、流程、确认工作边界、交付这些。这些问题提出后,基本上谁都不会多想,而是想着工作。但是在有些国企或有官僚文化的职场,你一上来这样问,就是在挑战他。那位领导会在意。如果那位领导又有些闲心思,这件事就被记下了。
其次,一些国企、类国企,内部领导较多。
比如上面的两家机构,一个是政工系统的干部多,一个是退伍军人很多。一个单位里,各种大小领导。这其实是有理由的。一来出去谈事的话,有地位才好对接,二来大家盘根错节的,谁都不好惹。这种领导多的设置,必然带来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的问题。所以如果你习惯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条块分工,然后要求这里也告诉你怎么分工的,本就是为难对方了。他回答不出来,就可能觉得你不懂事。

最后如果出于生存的需求,我就得在有上述情况的职场单位做下去,那么怎么适应?
我提供几条简单的建议:
首先,入职初期一定要低调。有些问题你过往在公司就直接问了,那么入职这类地方,就再等一等,多私下请教,而不是当面提问。不管内部部门多混乱不清的单位,也总有慢慢形成的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也许很难明面上告诉你。那么你就用心观察,通过向老同事私下请教,逐渐适应自己的工作职责和部门关系吧。
其次,一定要嘴甜,见到领导热情的招呼,在各种会议、合影场合,固然不用坐在C位,但是也别主动溜边把脚的,确保自己入镜才行。
最后,等适应了,大家接纳你了。我始终相信,江湖总是人走的,人心总是肉长的。你的日常相处,还是要多一份真诚,当然也要认真对待工作,就能稳妥地干下去吧。
需要说明,以上是我个案辅导的观察和总结。
我个人并不认可上述职场文化,它并不先进,甚至是陋习。
我是为好优姐姐,提供有温度能操作的职业辅导。